中医基础理论——内生五邪

中医基础理论——内生五邪

原创东坡医生2020-11-12 07:39:13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阴阳和气血津液等功能失常,人体内部会产生类似外感六淫致病特征的病理变化,将它们统称为内生五邪,分别是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热)。(暑是外邪,不会内生)

内风(风气内动)

内风是体内阳气亢逆变动或筋脉失养形成的病理变化,主要特征有眩晕、抽搐、震颤等不自主动作。

内风的特征是肢体有“动摇不定”的风的特性,肝主筋司运动,动作与肝的生理功能有关,所以风气内动又称肝风内动。

风气内动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四种:

热极生风:阳主动,热邪太盛阳升无制会化风;此外热邪灼伤阴液,筋脉失养也会引起内风症状。以高热、手足抽搐有力为主要特征。

肝阳化风:肝肾阴虚阴不制阳或肝肾阳虚阳浮不敛,都会导致肝阳上亢化风。以眩晕,肢颤,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

血虚生风:肝血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以手足麻木,震颤或蠕动无力为主要特征。

阴虚风动:肝阴亏虚,特征在肝血虚的基础上加热象。

内寒(寒从中生)

内寒是体内阳气虚衰,温煦气化不够,导致虚寒内生的病理变化,主要特征有冷、白、稀、润、静。

内寒就是阳虚的产物,阳虚的机理已经在基本病机中讲过。

内湿(湿浊内生)

内湿主要是脾不运湿引起湿浊内生的病理变化,内湿可停滞于三焦任何部位阻滞气机,以中焦最为常见。

脾不运湿是因为脾阳虚衰,津液不化,脾阳有赖于肾阳的温煦和气化,所以脾肾阳虚都会引起湿浊内生。

湿性黏滞,容易阻滞气机,湿邪停滞于不同部位有不同症状。如湿犯上焦,则胸闷咳喘;湿阻中焦,则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腻或口甜、舌苔厚腻;湿滞下焦,则腹胀便溏、小便不利;水湿泛溢于皮肤肌腠,则发为水肿。湿邪留滞经脉之间,则症见头重如裹、肢体重着,也可出现颈项强急、屈伸不利等。

内燥(津伤化燥)

内燥主要是由阴津不足,人体器官组织濡润不够引起的病理变化,以干燥、枯涩、失润为主要特征。

内燥主要是由阴虚内热伤津耗液,或汗、吐、下致津液大量丧失,或津液化源不足引起。

内燥病变常发生于肺、胃、肾和大肠,肺燥则干咳无痰或咯血;胃燥则胃脘嘈杂痞闷,饥不欲食;肾燥则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肠燥则排便不畅,大便干燥。

内火(火热内生)

内火是由阳盛有余,或阴虚阳亢,或气血郁滞,或病邪郁结引起火热内扰的病理变化。以热、赤、稠、燥、动为主要特征。

阳盛有余:阳气过盛就会化为内火;

阴虚阳亢:阴虚阴不制阳导致虚火内生;

气血郁滞:常见于肝郁化火,情志刺激导致气机郁滞,气郁日久从阳化火;

病邪郁结:外感六淫和水湿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郁滞体内,日久从阳化火;

阴虚阳亢内生的是虚火,其余3种内生的是实火。实火多见于心、肝、肺、胃,主要症状为:口舌糜烂、目赤口苦、烦躁不安、渴喜冷饮、咯吐黄痰、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虚火多见于肝、肾、心、肺,主要症状为: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舌红少津、面部潮红等。此外实证病势急,病程短;虚证病势缓,病程长也是主要特征。

(0)

相关推荐

  • 中医每日一练—病机

    中医每日一练—病机

  • 内生五邪之内风

    内生"五邪",与外感六淫相对应.外感之邪主要是指外感六淫.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的功能异常,产生了一些类似于风.寒.湿.躁.火等 ...

  • 5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五

    5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五

  • 山茱萸茯苓 预防调理 内生五邪 痰饮等症

    山茱萸茯苓预防调理内生五邪.痰饮等症. 山茱萸茯苓二味药,滋养精血阴阳.安神益智.预防改善由情志.饮食.劳逸失常,及病久至虚引起的内生五邪.痰饮瘀滞等作用. 山茱萸.茯苓具有补益肝肾,渗利水湿,益脾胃 ...

  • 内伤疾病 内生五邪 痰饮与昼夜精血流注关系

    内伤疾病与昼夜精血流注关系. 一,内伤疾病一般指内损的急慢性发生发展变化,也因其病非直接外邪传染所侵,故称内伤疾病. 内伤性致病因素多由情志失常,饮食失宜,劳逸不当,病久至虚,治疗失当,或外伤引内变等 ...

  • 内生五邪

    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阴阳及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失常而产生的类似于风.寒.湿.燥.火(热)外邪致病特征的病理状态. 因其临床症状特点类似于六淫邪气,但病起于内,为了与外邪有所区别,故 ...

  • 内生五邪:风气内动、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

    一.内生"五邪"的概念 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自身由于脏腑功能异常而导致化风.化火.化寒.化燥.化湿的病理变化.因病起于内,又与风.寒.湿.燥.火 ...

  • 内生“五邪”病机——津伤化燥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的皮肤细白水润.光洁无暇,仿佛犹如婴儿般的肌肤.可有些人的皮肤却是干涩又粗糙,毫无"光洁"度可言,使用再多再贵的补水美白品却都是依旧无任何效果.要知道,像皮肤干 ...

  •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基础理论(五)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基础理论(五) 第五章  四诊方法     第一节    望  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神.色.形.态来了解一般情况,具有中医特色的是观察舌.通过舌诊来判断疾病性质.对3岁以下小儿常用 ...

  •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五)

    五行学说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是中国上古原始的科学思想."五",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四通八达,流行和行用之谓,是行动.运动的古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