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兰溪】最忆柏社是老桥
最忆柏社是老桥
知道有柏社这个名称,那是由于我的四爷爷。我太公那时候真的会生,尽然生了七个男孩,六个女孩。我爷爷是老大。四爷爷与我爷爷是亲兄弟,他排行第四,故称四爷爷。我小时候,就知道四爷爷在柏社供销社工作,是个糕点师傅。那时候,我对柏社没什么印象,只知道柏社在兰溪北乡一个很远的地方。
四爷爷退休了,是我的堂叔叔刘兑良顶职的。刘兑良是我四爷爷的第四个儿子,是最小的儿子。他在柏社供销社还是做糕点。他娶妻生子也在柏社。那时候,我还是只知道柏社,也不曾到过柏社。
到了我四十多岁,在黄店镇政府工作,才有机会到柏社去。趁着空余时间,我去看望我的叔叔刘兑良。叔叔住在供销社的房子里,有一间店面,是他跟我的婶婶一起开的服装店。店面在一条古街上,车水马龙,好像生意也不错。叔叔、婶婶见到家里人来,也格外的客气,弄得我这个小辈也不好意思。
到了柏社,我当然要看看古建筑、小溪流水、古街风情等等,这是我的爱好啦,肯定要去看看的。柏社老桥是去柏社的最好记忆。
柏社有二条溪,一条是梅溪,起源于梅江桐坞岭钱宅村,流经柏社;另一条叫水阁溪,起源于里胡村花岭尖山,二条溪在山头村汇合。桥头村西有梅溪流过,与柏树下村隔溪相望。据柏社的老农说:明代年间这里铺的是木桥,清乾隆四十六年,用铁索将十一根大杉木相连,下设石垛,称“保泰桥”。道光七年,改建为大石桥,名已佚(石碑已缺)。因桥面条石狭窄,夜晚常有人跌落。光绪五年,募捐重建加宽,中间横铺长石板100余块,加设1米多高石栏杆,谓之“保安桥”。当时柏树下村孙金兰为独助建一拱桥,计500块银元。完工后由于帐目不清,未曾圆过桥。习俗中桥中心预留一方孔,圆桥时再将预先备好的方石放入空中。清末时被桥头村一疯子抱石所圆。由于该桥贯穿于“百聚社”(今桥头、柏树下二村),俗称“穿心桥”,对村不吉利,后在桥的东北面建“惜字亭”,西南、西北建造“文昌阁”、“关皇殿”。1958年,修建通往水阁公路时,拆除两头房屋。1965年,对桥面进行加宽,由于该桥反复修建,故改名“反修桥”。
据柏树下叶纹涛收藏的《保安桥碑记》载:
周礼夏官司险,掌川泽之阻,道路不通则桥梁之设,为倚为___,以济往来,川而不梁则废驰,可知患殆不止,病涉矣。保泰桥邑…(缺二字)保安,故又以保安名,创自乾隆四十六年,建立石垛,上设杉木,屡朽屡易,修理甚艰。道光七年改为石桥,为一劳永逸计劝捐督理…(缺二字)辈良费经营,咸丰季年,贼(指太平军)氛扰浙,民团扼桥战守,屡挫贼锋,城乡难民遂得纵容,迁徙全活者甚多,然则是桥…不可…(缺二字)非形势攸关…桥…(缺四字)。鸠工重建,工程浩大,幸众擎易举,克目集事迅速步竣。今而后履险如夷,风涛永绝,信保安亦保泰也,夫成梁之举,除舆…(缺一字)并重,我辈居乡亦属分内恒事,惟念诸君子乐善好施,其美意良不可泯,是用列其姓氏,寿诸…(缺二字)后之人舆我同志踵事而增其先廓,庶斯桥之不朽也夫。
大清光绪已卯五年九月谷旦
由柏树下村叶纹涛收藏的保泰桥、保安桥石碑二块,已有残缺。流传中有“万安桥”之名,但今未见碑记及文字记载,想必保泰、保安未能全安,故用“万安”名之,以兆万代长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