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岛札记74:杨小峰的昆虫世界
最近这几个月,有一个名字听得耳朵起茧。
去年9月,一本名为《追随昆虫》的图文并茂的自然观察随笔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去年12月13日,国内颇有影响力的演讲视频平台“一席”播出了《追随昆虫》作者、昆虫观察者杨小峰的演讲“追随昆虫”。
去年12月19日,文澜读书岛2020年终阅读分享会上,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的青年教师杨小峰分享了他的《追随昆虫》。
一周之后的12月27日,首届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杨小峰的《追随昆虫》荣获青年原创大奖。这是目前国内规格最高的自然博物图书奖。
就在5天前,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读书”栏目连续三天播出主持人李潘阅读《追随昆虫》的专题节目《自然传奇》。
半年时间,杨小峰的名字频频传到我的耳边,形容为如雷贯耳也不过分。而且,在文澜读书岛年终阅读分享会上,杨小峰受到了现场书友一致的欢迎。大家都意犹未尽,并责备我给他的分享时间太少。于是我们约定,来年开春,我们再来专题分享和讨论这本有趣的好书。
昨天下午,我们践行了这个诺言,几十位书友相聚在浙江图书馆集体视听室,再次聆听被他的学生们亲昵地称为“翅膀老师”的这位昆虫达人,分享写作《追随昆虫》和从事自然摄影的体会。
一说起昆虫,这位建筑学老师顿时神采奕奕,侃侃而谈。他首先说到了影响他文风的几本书。第一本是李子玉写的《水怪》。这本薄薄的小书当年是学校强行摊派买的,却引发了他对动物的兴趣。还有法布尔的《昆虫记》、塞顿的《动物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劳伦兹的《所罗门王的指环》以及刘易斯·托马斯的《细胞生命的礼赞》。
然后,他讲到了他的昆虫知识的三个来源:文章、书籍和视频,与前辈面对面交流,个人的观察和推理。我特别注意到,他非常善于从与他人的交谈中汲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他告诉书友,他非常珍惜与前辈和同道交流的机会。哪怕是吃饭喝茶的时候,他都全神贯注倾听。他认为,这样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性好,机会难得,有利于你吸收他人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