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这两句话,蕴藏大玄机,若能真正悟透,往往福运相随

时至今日,《道德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被真正广泛的应用到方方面面,身为华夏子孙,少一些俗世纠缠、少一些灯红酒绿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如果对《道德经》都不甚了了,知之甚少的话,那才是莫大的遗憾。

道德经虽然只有区区五千言,却称得上微言大义,包罗万象,若能真正读透,可以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洞悉世间万物,走出低谷,看清未来。

本期内容,悦读国学继续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话题——《道德经》:这两句话,蕴藏大玄机,若能悟透,往往福运相随

一、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老子《道德经》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天气寒冷,那么活动活动,蹦哒蹦哒,身体就会感到热乎乎的,就没那么冷了,但是,这样的躁动,可以一定程度上来抵御寒,却无法克制热,你如果本来就闷热,还要不停的活动,那可真要受不了了。

同样,安静的呆着,闷热的感觉可以一定程度得到缓解,但如果是在彻骨的寒冬,站在室外一动不动,估计没多久就会透心凉,所以,安静可以克制燥热,但是无法抵御寒冷。

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动,或者静,都有可能遭遇不利的局面,而一旦处于这种不利局面,无论你动,或者不动,都有可能无法遂心如愿。

那么,如何让不利局面避免发生呢?

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才是天下的正道。内心清静,物我两忘,融合于当前的处境,不妄为,不妄动,让自然的本性指引你如何突破,打开局面。

怎么算清静无为?并不是躺着睡大觉,撒手不管躲清静。而是说,我们为人处世,既不要妄动,也不要过于被动,即不追随妄念,也不刻意求静,什么都可以有,但是什么都不执着,完完全全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势而为,应时而动,不添加一丝一毫的主观意愿,客观事实是什么样,那就按照这个趋势来自然运行,正所谓:道法自然,只要是自然而然的,就是最好的结果。

真正的道,是无执、心无执念。《金刚经》里面说,佛到了吃饭的时候,会去舍卫城,于其城中次第乞已,然后还至本处。次第乞,就是挨门挨户,逐家去乞讨,当然如果人家不愿意给那就走,只要肯施舍,就是帮助对方种福田,乞食者不会因为对方是穷苦人家或者豪门贵族而区别看待,也不会因为对方施舍的食物有所不同而区分辨别,给什么吃什么,遭遇冷眼甚至驱赶也不为所动,这样,其实也是最好的修行,可以降服自己的傲慢之心,并且树立平等心,做到随顺众生,随顺自然,这其实是真正的修行,而并不是在庙堂里端坐唱佛号。

其实不仅是僧众出家人,生活本就是一场修行,日常生活之中,随顺机缘就好,满汉全席和青菜萝卜,有什么吃什么,不贪恋满汉全席的精致,也不厌弃青菜萝卜的寡味,随遇而安,不分辨,不区分,才能做到不为外物牵制,让心灵真正的自由而通透。

其实真正的开悟,并不是获得超能力,也不是羽化飞升,而是和平常人一样的生活在红尘俗世,无执无心,无所住,无所执。佛即众生,道不远人,无心即佛,无执即道。

心在外,被外物控制,心在内,被命运主宰。无心,与大道同在,就没有什么可以主宰你,唯有如此,才能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二、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老子《道德经》

意思是说,真正的得道者,足不出户,就可以知晓天下的事理;眼不远观,却能洞悉天道。

老子写道德经,他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但是可以洞悉万物真相,自古始而至未来,他写的书,即便现在科学如此发达,世界范围内依旧推崇备至,也就是说,他不需要什么信息化,就可以看到本质,他依靠的是什么?——就是先天智慧,无为而无不为。

回归本质,自然而然,湛然常寂,同于大道,老子就是道,道就是本质,就是万物,所以,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他完全可以做到。

《六祖坛经》里面说,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就是先天自性,是道的状态,一切即万事万物,包括一切法相,所有存在,而若能同于大道,就可以知晓天下万物,不必远观,却可以洞悉天道规律

不窥牖,见天道。实际上,也就是去伪存真,回归本质,去掉妄心杂念,让本心浮现,正所谓:人心死,道心生,然后你的先天智慧,会指引你看清一切。

那么怎样回归本质呢,让本心浮现呢?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我们做学问,需要不断增加自己的学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而修道,却需要我们不断地减少自己的思辨,不断放下,一样一样的放下,放下执念,放下妄想,放下执着,放下主观判断,当你的妄心没有了,无所执着,如《六祖坛经》所言“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你的本心也就浮现出来,先天智慧油然而生,那是一种大智慧,大境界,需要身体力行,才可以真正实现。

真正的智者,往往参透以上两条处世玄机,好运不请自来,成就非凡人生:看似无为,却可以无不为;好像不争,然而,天下莫能与之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