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繁荣下的直播带货,谁会是下一波韭菜?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句话放在当下热火朝天的直播带货上,也同样适用。
从薇娅、李佳琦的破圈走红,柜姐、售货员转战直播间,到明星纷纷下场直播带货,再到政府官员、企业老板们走进直播间。上到银发老人,下到年轻学生,人人皆可播。
从零食、化妆品、服饰、日用百货,到生鲜、农特产、家电,甚至房子、车子、火箭、飞机……想到的想不到的都能在直播间里看到,万物皆可带。
从淘宝、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到抖音、快手等视频内容平台,再到小红书、微博、哔哩哔哩等社交内容、种草、二次元文化平台等,各类平台争相入局直播带货。
随着618年中购物节临近,各个平台更是开启直播混战,明星、网红、总裁各种噱头,打折、优惠券、满减各种直播优惠,成交额、喜报数据不断刺激着大众的神经,一个比一个劲爆,火药味十足。
直播带货,一派繁荣。
资本的天性是逐利。马克思《资本论》中曾引用过英国著名工会活动家和评论家ThomasJoseph Dunning 的一句话:“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直播带货可以让店家、品牌方、MCN机构、平台、资本不惜砸大钱入场,可以肯定的是,直播带货是有利可图的。
然而,面向太阳,背后就有阴影。利益背后究竟是各方共赢还是风景一方独好?
当直播带货变成全民狂欢,观众的注意力和流量成为各个直播场争夺的主要资源,数据流量成为衡量主播人气的标准,直播卖货的数据还是真实的吗?指望直播赚钱的商家们、品牌们真的获益了吗?
根据中信证券报告显示,2019年电商直播的行业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元,2020年有望突破万亿规模。如此巨大的市场蛋糕,不管是谁都会想来咬一口。
带货主播爆发式增长,MCN机构井喷式爆发,品牌方商家纷纷拥抱直播带货。
都在做直播了,看直播的人不够了。
作为严重依赖着流量数据的直播带货,没有流量意味着:直播没人看,主播没有影响力,卖货卖不动,销量上不去,品牌方不来合作,MCN机构没得赚,平台也没得赚。
那么看直播的人去哪里找?
没有真的就来假的。于是直播刷粉丝、涨人气就成为一门“热闹非凡”的生意。
各类平台的直播涨粉、涨点赞的信息都能在淘宝、微博、微信群、QQ群里看到,价格从10元100粉、70元100粉到120元10000粉不等。一般这种都是“机器粉”,无法跟主播自主沟通,当客户有沟通需求时,商家还会组织真人粉,通过给报酬的形式刷数据。
主播的数据好看了,MCN拿得出手了,品牌和商家就来了。然而,品牌商家们也不傻,刷出来的数据再好看,“机器粉”也不会购买产品。当有警惕性的品牌提出有转化率和销量保障才合作时,不良的目光又聚集到了刷销量上。
部分MCN机构雇水军看直播购买产品,销售数据立马一路飙升,品牌商家们确实很满意。但紧接着水军们就会退一部分单,没有退掉的产品,MCN机构以低价通过其他平台分销掉。满打满算,MCN机构非但不亏,还能大赚一笔。
而品牌商家们交了高额坑位费、佣金、提成,承担退货损失后,本都赔没了。
事实上,直播刷数据早已不是新鲜事,国内的数据造假已经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刷人气刷单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播放量、直播点赞、各种礼物、热门等等都能刷。更有行业内人士透露,只要是眼睛在直播间看到的一切,都能做假。
主播需要刷人气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获得更多合作机会;MCN需要刷数据来提升旗下主播热度,为公司赚取更多收入;平台需要刷量,得到更好的用户数据,从而获得更多投资;更不用说以刷数据为生的卖家商家们。一环驱动着一环,甚至主播、MCN机构和直播平台联合做假,收割着原本希望直播带货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品牌和商家们。
除了数据造假,在主播、产品质量、产品宣传以及售后服务上,直播带货也屡屡翻车。
据中消协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有六成消费者担心商品质量问题,超过四成消费者担心售后问题。
备受关注的大主播们时不时因为口误、虚假宣传、产品质量等问题,频上热搜,消费者在直播间买到假货、三无产品,售后、维权无门等等新闻也屡见不鲜。
品牌商和消费者成为虚假繁荣下直播带货的韭菜。
作为一种新型零售模式,直播带货为后疫情时代下的市场注入了极大活力。据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全国一季度电商直播超过400万场。另外根据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研究报告预估,今年直播市场规模将突破9000亿元。
但依靠流量成长起来的产业,如果没有良好的监管机制,让无序的野蛮生长变得有序合理规范,就会被流量反噬。
而所幸的是,今年6月伊始,国家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办等8部门将集中开展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强化规范管理直播行业,遏制行业乱象。
另外中国商业联合会也在前几日发布通知,要求由该会下属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牵头起草制定《视频直播购物运营和服务基本规范》和《网络购物诚信服务体系评价指南》等两项标准。据了解,这是行业内首部全国性标准,涵盖了相关概念定义、主播资质、相关经营者要求、产品采购和质量、售后服务等等有关直播带货的方方面面,并将在7月发布执行。
两项标准的出台,意味着品牌商家们关注的数据造假、消费者在意的质量售后等问题,都将有法可依,乱象丛生的直播带货也将会迈入更加规范的发展时代。
但也有人认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有一方不自觉,消费者和品牌商家们依然避免不了成为待宰羔羊。
直播带货依然很热,水也更深,谁会成为下一波韭菜?
-完-
战者刘晓坤:长袖善舞,挥剑20亿
拼多多撕下中国化妆品行业最后一块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