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的问题解答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散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是“静”,“久静则定,久动则疲”。
在道教的修行过程中有两套方法是贯穿始终的,静功是首当其冲的的,其次是桩功。修行是以静为基础的,不根于虚静者, 即是邪术;不归于易简者, 即是旁门 这套功法,主要是三个要点,道家的修行无非是三条:
一、调身
二、调息
三、调心
下面我来解答一些学员经常提出的问题:
吃饱后可否立即静坐?
初学静坐的人,刚刚吃饱了不能静坐,因为肠胃正在忙着消化,不适合静坐。对静坐已经有心得的人来讲,吃饱了马上去静坐,一下子就消化了。初学的人最好吃饱以后休息半个钟头到四十分钟以后再上座。至于肚子饿的时候可不可以静坐?初学的人最好是不要太饱也不要太饿。
静坐中,有时不由自主的气动,身体摇摆不已,会跳动,或打神拳,该让它继续或停止?
那要看情形。人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个是知觉(思想),一个是感觉。气动带来的现象属于感觉状态。身体里的气机发动,可以说是好现象,也可以说不是好现象。身体里哪里有障碍,气血流通时,它就自然反应发生这种现象。至于要让他发展或制止他,就要靠智慧来判断了。
有的人头脑很清醒、很正常,为了他的身体,可以让他继续、鼓励他动,等于是最好的内在运动,使他身体恢复健康。如果是精神有问题,或是思想倾向神秘性的,最好立刻制止,不然演变下去变成乩童、跳神的人,再加上神秘思想,就变成病态,不应该如此。任何一件事的好坏都看人的运用。
打坐中,一放松,身体总是向后仰,是怎么回事?
是重心没有坐稳。重心要放在腿盘和屁股组成的支撑面上。身体要稍微向前倾斜。如果重心只放在屁股上,重心就靠后了。一放松就会向后倒。这样,坐中一直不能放松,不但不易入静,还容易形成禅病,造成肌肉、骨骼的局部疼痛。打坐时,在屁股后面加一个半垫,来调整重心。 要检查自已的坐姿是不是正确,就在坐好之后,放松,看看身体会不会走形。如果走形了,是坐姿不正,需要重新调整。
打坐过程中,丹田处跳动是怎么回事?
这说明丹田处的气聚足了。丹田气聚足了,就会把气运送到全身。如果说心脏是个“血泵”,通过一收一放,把血液泵至全身各处循环;那么丹田就是一个“气泵”,通过一开一合,把内气泵至全身各处循环。打坐就是不断地聚气,让这个“气泵”的作用不断地加强,从而达到练功效果。
我在辟谷期间,感觉丹田跳动得非常强劲,比心跳还要强,也比平时打坐时跳动得厉害。因为在辟谷期间,全靠丹田气的运行,来保证所有的身体消耗,同时也要不停地吸收宇宙能量,所以,丹田跳动强劲。
打坐中,总是流汗,是怎么回事?
如果坐中出汗,下坐即止,是因为体内有湿气,在排湿。有湿气的人,一般没感觉到热,就出汗了。出的汗也是冷汗,一摸汗,是凉的,体表也是凉的。
等排完了,就会一切正常。坐中不要擦汗,就由着它流。一擦,出静了,汗不流了,留在体内,反而不好。打完坐,下坐再擦。
身体有湿气的人,一般有如下症状: 有舌苔,舌苔滑腻。舌边有齿印。有时,口水发黏。下体潮湿。大便后,用三、四张纸都擦不干净。冲马桶时,马桶也不易冲干净,总会残存一点在上面。身上像穿了一件湿衣服一样不舒服,“湿气如裹”。脚上长脚气。
如果你有以上症状中的二、三项,一般是有湿气。深层原因是脾虚,不能行水化湿,导致湿气内停。湿气的特点是“黏”。严重的,可以看一下中医,吃一些健脾祛湿的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