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中的父亲,有个让人好笑又心酸的心理,老人一般都有
文丨萱小蕾、图丨网络
▼
看《步履不停》时,对文章中的老父亲印象深刻。他其实是很多人的缩影。
他身上有很多人的影子,或者说有很多老人的影子。
越是老去,这个心理越是明显,先看看关于这个心理引发的几个共同表现。
|一家人拍照时要C位
那天是老人大儿子的忌日,女儿一家四口,儿子一家三口回到了家里,按惯例大家会拍个全家福。
明明老父亲坐在中间C位,可是女儿的一个孩子衣服上沾了脏东西,女儿和两个孩子拉拉扯扯,就把原本坐在中间的老父亲挤到边上去了。
老父亲觉得自己没有了立足之地,面有怒色。偏偏负责拍照的女婿看不出来老爷子的窘迫和不悦,还对他说:“那么爷爷麻烦靠一点边。”
老父亲只好挪到了边上,母亲跑过来坐到了女儿右边,又站起来去拿大儿子的遗像。
回来后坐下,小儿子和妻子的儿子三个人就站到了母亲的右边。这样的排列,就变成了母亲在C位,父亲被挤到了最边上。
老爷子愈发不高兴了,女婿却又指手划脚对他说:“爷爷只能被照到一半,麻烦您往中间靠一点。”
老爷子拄着拐站在左侧不知如何是好,最终忍不下去了,转身就走了。
然而也没人在意他这样走了,女婿还无辜地疑惑岳父是不是去上厕所?
老太婆也只在意自己手中大儿子遗像的角度,根本没人要去叫老爷子回来的意思,这一年的照片也就这样拍了。
|邻居生病找他没办法时很失落,被陌生人轻视很受伤
老爷子此前是医生,老了,诊所也关了,大儿子去世了,小儿子不愿继承他的这个职业。
但是在他心里,这是个神圣庄重的职业,引以为傲的那种。做医生的时候,想必也是极受周边人尊重的。
诊所关了,难免有失落感,好在还有邻居会偶尔找他咨询些健康问题,而且很信任他的那种。
后来这次,邻居阿姨让儿子打来电话,说身体不舒服,但他无能为力,只能在电话里让对方叫救护车,并且只能承认自己帮不上忙了。
救护车来此之后,出去观看的老父亲想知道邻居阿姨的脉搏,救护队员却只当他是看热闹的民众,让他走开一点,不要碍事的那种意思。
老爷子急着想表达自己是医生的意图,然而救护员忙着抬人上车,没人理会他的不知所措。
那一刻,他除了担忧,还有失落,就是那种从此后“少了一个人叫他老师”的心理。
|不满女儿和孩子说他家是“外婆家”
女儿的两个孩子更亲近外婆,显然是这个外公太严肃冷淡。所以总是把这里称为“外婆家”。
老爷子也很受伤,曾经明确对女儿说:“这个家是靠我辛苦打拼建起来的,你凭什么让他们说是'外婆家’?”
女儿不以为然,还觉得父亲小气好笑,用讲笑话的方式讲给母亲听。
其实书中老爷子类似的表现还有一些,不必一一列举,也能体会和懂得他为什么会这样。
拍照时,他是觉得自己是一家之主,理应被重视被尊重。
外孙们说是外婆家不是外公家,也是觉得自己这个一家之主有被忽视和侵犯到。
救护对自己的态度,也是让他感受到了轻视和无轻重,甚至是自以为是的烦人。
放到年轻时,可能会被说成心浮气躁所以找存在感。但是放到这样的老人身上,是完全可以理解体谅的。
照女儿的想法来说,父亲是小气没有心胸。
的确也是,不过越是老去,越是显得无所作为时,越是没有存在感,越是想证明自己不是无用之人。
这个父亲年轻时,想必是那种意气风发比较有威信的状态,开诊所,处处被人尊重讨好。
出钱养家,所以也是一直处于那种被重视的位置。老去后,有了些变化,心里有了落差。
发现儿女不怕自己了,孙子们也不亲近他,连妻子也总是跟他唱反调,外人陌生人更不会在意他一个糟老头子了。
这样的时候,若是没有更充实的事情去填补剩下的人生,便会处处觉得失落难过。
所以看着女儿以笑话的方式跟母亲讨论父亲这类表现时,并不觉得好笑,而是觉得心酸。
再怎么风光的人,风烛残年时都会有变化。比较爱干净的那种,突然起身动弹都不利落了,也没办法像从前一样爱整洁干净了。
眼里虽然看着不顺眼,行动也力不从心了。从前能干得强势的,也厉害不起来了,就连说话声音也会逐渐变得底气不足。
这样的时候,若没有智慧开明一点的心态心境,就会处处敏感地发现自己像被抛弃或嫌弃了一般。
变得计较小气,也是因为安全感不足了的一种表现。就像赢了一辈子,有一天终究要承认要接受自己不行了,没用了,只能活着数日子了。
若是有好心态,不光要乐呵呵地接受那种偶尔地被忽视冷落,还要主动退到后面,安静地生活。
不再摆一家之主的架子,也不过问后辈的事,不用再管家,也不用再等着大家都围着自己转,更不必强行要重视。
否则后辈们考虑不周时,受伤害的也只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