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个人IP和企业IP的框架思维(一)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编辑导语:个人IP,就是个人品牌、个人影响力、个人形象的外在展现;而企业IP则高度概括了企业的核心优势,代表了企业形象和竞争力。无论是个人IP还是企业IP,其搭建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作者通过复盘其运营视频号的经验,为我们总结了个人IP和企业IP的框架思维。
客套话不多说,作为一直扎根在新媒体的运营老油条,从20年尾开始接触涉及视频号,之前一直在做bi站和快抖系,视频号作为一种新的短视频平台,到底能给我们个人和企业带来什么利好和价值?
我根据这几个月的实战经验分享一下个人IP和企业IP怎么搭框架,还有对网上大家一直在说的优质内容,到底什么东西算优质?结尾再给大家分享一个暴力运营的案例。
我是作为乙方给甲方做这个号,目前两个号认证都在3个月内破w了,各项数据也都还行(遗憾的是不能截图,甲方不让hhh),算是完成关键运营指标了。才拿点时间跟大家分享,请多提建议。
由于是社交属性,所以视频号是非常重IP性质,可以说是内容可以不那么垂直,但IP人设一定要垂直。
作为个人的自媒体性质和企业的新媒体性质有不一样,作为运营要规划,就一定要弄明白,我们是在为自己做,还是在为企业做?要事先预想好整体的框架来,有了内容sop,前期启动期就可以完成内容制作方向的80%的工作。
一、个人IP框架思维分享
1. 定位
自己擅长什么或者想表达什么,简单的例子:就是你有,别人没有的东西,会乐器,能给别人带来音乐享受;会画画,能给别人带来视觉享受;会木工,能给别人带来精巧的器物。
当然,还有很多像我一样每天上班下班两点一线,唯一爱好上上网,看看书(老宅男了),这样的我们看似每天生活节奏都差不多哈,那么我们可以开始想,自己的工作专业是不是别人兴趣的,自己的生活内容可不可以分享,大家会不会觉得有趣之类的。
然后找,找自己愿意或者能坚持记录的是什么?哪些东西是自己有,别人也想看的?(别瞎想,要健康)
从实际出发,个人IP因为缺少团队的背后支持,所有内容包括剪辑素材发布运营都是只能自己来,鉴于目前的视频号在后台算法和整个社交逻辑并没有贴别成熟,所以会导致其中有一些同样内容的视频用同样的运营手法发在不同的账号上有不同的效果,大家要留意试错。
有些人同时操作多个账号(非营销号),成功1-2个,数据的反馈还是不错的;有些人一次就成功了,它一定是有不可控制的因素在里面,所以我们开始做号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不要灰心,再多试试别的风格,坚持,别请求放弃。
2. 对标
有没有和自己想做的内容有同样方向的优质账号,因为视频号还处在早期,很多功能和逻辑没有那么完善,再加一点点运气的成分在里面来综合考虑的话。
有时候不一定能找到完全符合自己心里预期的优质账号,很正常。我在做房地产账号的时候,很多就是发内容没有运营;有运营但没有抓住内容等账号比比皆是,也试过错。
刚开始是对着榜单表来找对标号,由于之前受抖音的内容逻辑太多,在针对房地厂行业的内容上面过多的卖弄技巧。
前期投入的人力财力也比较大,但结果的反馈就是数据不行,最后决定还是不想把视频号做成宣传片,从创意入手,做一些又能体现甲方优势,又能让看视频号的合适潜在客户人群接受,还要有创意,有意思。
从细节入手,放弃展现楼市的框架,把镜头探索到细节处、花花草草、基础设备、周边环境、人来人往等,用故事线满足小镜头,一点点揭开大框架。
所以很多朋友喜欢先找对标账号,但目前我在实操后发现,参考意义不大,人家的表现方式,自己不一定适应,人家的做号初衷跟你也不一样,而且容易把自己装进别人的逻辑框架内,被局限。
因为视频号的更新频率可能要比其它短视频平台更多,从一个长远的角度看,一定要走自己有兴趣的,擅长的,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起号,最少在日复一日的更新里,不会让自己感觉的心累和无趣。
变不变现的开始也不要考虑,因为是个人IP,让自己的特质展现在别人的视野中,让大家记住,从而认识你是这样的IP,看到你就知道你和什么有关,你是哪些领域的代表等等,与其寻找对标账号,不如想办法让自己变成别人的对标账号。
3. 拆解
精细化拆解目标,把内容装进去。包括:名称、头像、风格、开头、结尾及数据分析工具的准备,细化就是选题、标签、拍摄手法、音乐、市场、目标人群、整体视觉效果、视频封面、结尾等等全部拆解开,为之后的内容sop做关联和带入长尾效应,这里就不赘述,很多都干着干着就了解的,实践中调整。
4. 内容sop
内容模型搭的好,为后期省劲。
之前读过樊登老师讲的《疯狂传播》,其中有一个点很实用,就是在我们的制作内容和策划运营时候,要在内容重体现“啊哈时刻”,短视频很短,不仅要考虑什么内容会让用户看完,还要考虑怎么让用户在短时间内记住我们,从而专门做一些在用户观看和感受的时候感觉到“有点意思”。
比如:就拿樊登老师的app来说,从传统的读书,变成了听书,这很正常,因为亚马逊也有听书功能,但它是重复内容,把看变成听而已。
那么这里的“啊哈时刻”就是他把自己看过这些书的内容,用自己的总结和感受,在短时间内汇聚精华讲解出来,这就让我感觉有点意思,节省时间,上班的路上就能学到东西。
除了设计这个“啊哈时刻”,我们在对内容的设计其实没有必要固定创作格式,越简单的模式,空间越大。
比如一个号主就是做吃喝玩乐的,那么他主要的表达就是探店、体验、讲解、分享。去哪,不用固定,怎么吃怎么玩,不用固定,只要固定他到了内容的某个环节,需要表达感受,表示建议即可。
毕竟,视频号的内容要“避免自嗨内容”,也不要过分追求“分析别人想看什么我就做什么”,最好的结合应该是“找一部分人想看的哪些内容正好是自己擅长的,喜欢的”,带着利他思维去表现个人主张,才是个人IP的核心逻辑
5. 调性
前期,以“社交圈层内,别人想看什么内容我做什么内容”,偏利他思维,别人为什么会自发关注,点赞,评论,无非两个原因。
人情世故:认识的人熟,碍于面子和人情,一般都会点点赞什么的,但绝不会持久;
内容本身:吸引到他,正好是他关注的,或者对他有用的内容,会让人持续看完。
这里,留意一个点,内容本身去吸引一个人简单,但吸引一群人的话,难度就上来了,所以前期个人建议不要想着特立独行,说小众话题,先借热点或者借大话题去走,因为你IP印像并不巩固。
所以刚开始,我们说的内容比IP自己更容易吸引别人;起量后,再把重心调整成IP自己。
二、企业IP框架思维分享
这部分就感觉自己比较擅长了,说难听点就是结果说话。我们面对企业做号需求的时候,前期的准备工作也许会比制作内容的全部工作量还要复杂。
因为企业做视频号无非一个目的,品牌宣传+社群转化,那么作为我就不可能仅仅只做视频号这一种方式。
比如要考虑整个微信生态框架,视频号(包括直播)、小程序、公众号、社群等多角运营,也许还要别的新媒体渠道、快抖、B站等短视频,搜索端的官方背书和软文种草等,平台的整体运营和品牌推广等,我们都要考虑进去。
毕竟,我们做这些运营是为了让把公域流量变成自己的私域,线上转化,实现效益,把牌子打出去。
做企业IP,非一人之力就可,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从视频号这么一个想用私域撬开公域的内容平台,除了考虑账号本身,也要考虑借用外势推力。
本文由 @索南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