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刘学高:​【东京汴梁开封府】(下)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三秦文学

东京汴梁开封府(下)

文/刘学高

禹王台,孤零零地静默在繁塔的东面,任凭岁月逐渐将自己忘记。

由于黄河泛滥,泥沙淤积,堆积出了周长百米,高出地面约7米的一片台地,春秋时,晋国的乐师师旷曾在此吹奏乐器,后人为了纪念他,取名“吹台”,“古吹台”是今人之称。隐约记得,在什么典籍里记载着这位宫廷掌乐太师,还是太极拳的开创者。著名的古琴曲《阳春》《白雪》即为其所作,民间附会出许多师旷奏乐的神异故事,禹王台即源于这些故事。
明嘉靖年间,因开封屡遭大河水患,为怀念大禹治水的功绩,在“吹台”上建禹王庙,故改称“禹王庙”。
1981年重新修葺的禹王台入口处是一座仿古门楼式牌坊,上写“古吹台”三个大字。这次所见,似乎又多了些沧桑。
沿牌坊拾级而上,过御书楼,入禹王庙,进入大殿东边的小院,便见为纪念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同登吹台而建的祠堂——“三贤祠”。

禹王台并无游人,三贤祠更是清静之极,伫立在三贤画像前,三贤同游宋州的佳话映入脑海:这一天,三人来到宋州的古吹台游览,树丛中不知谁在抚琴,乐声悠扬,琴声撩拨着游子难以排遣的情思。怀古思今,感慨万端,高适笑道:“凭吊怀古,不可无酒。”杜甫曰:“不可无酒,更不可无诗。”李白拊掌大笑:“梁园美景,琴音绝妙,有酒有诗,快哉、快哉!”
于是,他们请僧人备了酒菜笔墨,三人便在梁园中畅饮、行吟。在刚刚粉刷一新的厢房里,觥筹交错,开怀畅饮。高适先提笔写下了《古大梁行》;杜甫也有感而发,乘着酒兴挥毫泼墨,写下《遗怀》一首。此刻,李白醉眼惺忪、踉踉跄跄,回想起自己漂泊半生,百感交集。他抓起如椽妙笔,顾不上铺开宣纸,走到雪白的粉壁前,伴着琴声,笔走龙蛇,如江河奔腾,一泻千里,粉白的墙壁上留下了著名的《梁园吟》:“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太间……”祠外清风拂过,似有琴声从远古传来。仿佛我也醉卧其间。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马汉在身边。”纵观历史,却发现包拯是一个虚拟的清官形象,是世代人们所期望的“青天”。徜徉在绿树成荫湖波荡漾的包公湖岸边,沐浴着风儿的吹拂,岸柳尽显身姿,千万条长长的柳枝,垂向湖里,清澈的湖水摇曳出粼粼的银光,愰漾出了那美丽的故事。传说包公小的时候,被二嫂推入一口枯井,他在井下得到了一面月牙古镜。宝镜里正映现出他二哥二嫂屡屡加害园他的情景。包公觉得奇异,便贴在额头上,不料,宝镜却慢慢地嵌在脑门上,后来,包公当了开封知府,凭此宝镜,夜断阴,日断阳,明察秋毫,查清了无数疑案,为老百姓伸张正义。湖西岸,傍湖矗立着一座包公祠,它四周环水,一道可通,建筑宏伟,气势庄严,令人肃然起敬。由于黄河水患,包公祠屡建屡毁。为纪念这位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清官,一九八四年,开封市政府又在碧水环绕的包公湖畔重建了包公祠,以供后人瞻仰。
包公祠是一组典型的仿风格古典建筑群气势宏伟、风格凝重典雅。大殿内的包公铜像引人注目,包公蟒袍冠带,正襟端坐,一手扶持,一手握拳,仿佛要拍案而起,一身凛然不可予夺的浩然正气。

包公晚年留下的铁言家训道;“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充分反映出包公疾恶如仇、清廉传家的高贵品质。开封府题名碑上刻有北宋开国以来148年中183任开封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唯有包公名下有一条深深的凹痕,这是人们观赏碑刻时总在其名下指指点点,久之,所留下的。
重建的开封府在包公湖北岸,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互呼应,同碧波荡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衬,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壮丽景观。
开封府依北宋营造法式建造,以正厅(大堂)、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狱、英武楼、寅宾馆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
由于战火毁损和黄河水淹,昔日的开封府早已荡然无存。宋代的开封府衙就静静地躺在包公湖这汪湖水下面。徐徐行来,颇觉神清气爽。湖水虽无言,烟波浩渺之中仿佛也透出一股凛然正气。包公早已跨鹤西归,但他的精神却能永昭后世。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今人能看到的唯一一首包公的五言诗,当可感受到他的诗如其人:“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中原第一道观——开封延庆观与包公祠毗邻。始建于元太宗五年(1233年),原名重阳观,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名延庆观。但它却比山西临汾古县城东侧屏峰山上,创建于宋宣和二年(1120年),竣工于辽延庆初年(1124年)的延庆观名气大多了。开封的延庆观与北京的白云观、四川的常道观并称为“中国三大名观”。
远远望去,玉皇阁建造在一方台上,外形酷似蒙古包。延庆观不大,但却小巧精致,攀爬在桐树上的凌霄花开的正盛,一朵朵、一簇簇凌霄花缀于枝头,异常美丽。

立于这座独具风格的古代建筑前,令人张目的奇特构造,蒙古包与阁楼的巧妙结合,蒙元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融会贯通,使人耳目一新。琉璃瓦构件蓝绿相间,与红墙辉映,色彩绚丽。还有那屋脊上的两个骑着狮子的蒙古武士和两个西域人,无不展示出,这是蒙汉文化融合在建筑艺术上的生动反映。室内的那尊真武大帝铜像,披发跣足,道貌岸然。与它处的供奉别致。北宋时期,真武的形象仍是龟蛇,到了南宋,真武的人格化才日渐形成。传说,明朝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皇位的整个行动中,真武大帝都曾在关键时刻显灵相助,因此朱棣登基后,即下诏特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因帝王的大力提倡,真武大帝的信仰在明代达到了鼎盛。
刚刚建成的宋都御街是一条仿宋商业街,是为再现宋代御街风貌的南北中轴线上的一条通关大道。虽不及原古都御街之长,但其规模和气势在国内尚属少见。御街南端竖立着一座高大牌坊,两侧各立一硕大的石雕大象,上骑武士,手持长枪,肃穆威严。
龙亭,南与宋都御街相接,高踞在高台之上巍峨壮观,从地面到大殿有72级台阶,登上平台,可扶石栏眺望开封古城景色。龙亭前有一条笔直的大道,道旁有东西对峙的湖,东为潘家湖,西为杨家湖。
开封的山陕会馆,坐落在一条僻静的小街上,原本是明代开国功臣之首——徐达的府邸,因黄水泛滥“百年累之;一朝毁立。”清乾隆年间,由山西、陕西、甘肃三省富商巨贾在明代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的府址上聚资修建而成。

会馆窄窄的小门并不惹眼,但其内宽大的照壁却格外醒目。照壁,民间俗称“影壁墙”,是中国建筑独有的形式,其功能是建筑物前的屏障,挡住外人的视线。整面照壁墙全由青砖砌成,由台基、壁体、庑殿顶三部分组成。檐下全部以花瓶、插花、画卷、乐器、花草、几案等砖雕装饰,寓意富贵、吉祥和生财。
照壁上有一两本账册组成的图案,一本是打开的,一本则是合着在此账本下边,意为经商要有两本账,一明一暗,其实和档案一样,要有备份,年终对账时需二帐册相同。万一丢失,损坏时,还有一本可查。那把精巧的小算盘,才是商人的至高境界,寓意着精打细算,财源广进。
仔细观察那二龙戏珠砖雕,二龙所戏的“珠子”不像是宝珠,却原来是一只蜘蛛。古代汴京的商人用蜘蛛吐丝结网,寓意,虽坐镇京都,也要广交朋友,人际关系网要像蜘蛛网那样,越结越广,越结越大,朋友遍天下,生意才能越做越大,商人用蜘蛛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戏楼的楹联耐人寻味,联曰:“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的淋漓尽致;今世犹古,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不差。”“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
那座汴城人俗称的“鸡爪牌坊”,据说是全国唯一的一座。牌坊由五顶六柱,两边各三根柱子,擎起呈V字形的檐顶,它打破了传统牌坊呈一字形的建筑方式,看上去极象亭子。
开封的山陕会馆是“馆庙合一”的,是祭祀关羽的一个场所,又是商人异乡的家园。
走进清明上河园,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扑面而来,仿佛“穿越”到了宋朝。
在碧波荡漾的“汴河”之畔,几位船老大一身灰布短打,头戴斗笠,静静地等着招揽“隔世”的生意;跨越“虹桥”,左手边赫然一家“武大郎炊饼铺”,妩媚动人的“潘金莲”帮着“夫君”打包炊饼;不远处人声喧哗,“冤家路窄”的“江湖客”早已交上了手,他们腾挪身形,迅疾展现于你的面前,微微一笑,闪身而去;小巷深处的绣楼下人头攒动,龙儿兴奋地摇摆着纱巾,示意我快点过去,原来,“王员外”家的小姐正在抛绣球招亲,当那绣球将要抛向我的一刹那时,她却嬉笑着,拽起我的衣袖,跑开了。
清明上河园以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写实巨幅画为蓝本建造而成,细致生动描绘了古都汴梁都市民风民俗万象,场面巨大恢弘,既有郊园景色,城内街景,也有漕运码头,宫殿府衙。真实地再现了北宋京都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与那优美的自然风光。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位仙人,忽然看到一株粗大的古树被狂风刮倒,横跨在溪流两岸,于是,仙人一甩拂尘,人间便有了“独木桥”。时光荏苒,流年似水,桥,也在演变、升华。
唐朝诗人张继的千古绝唱《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令世人知道了这座小小的石桥——枫桥。从此,他和寒山寺,和枫桥,和苏州,再也分不开了。却不知为何,新、旧《唐书》都没有单独为他立传,岂不惜乎。

张继的这首羁旅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安史之乱后的惆怅,让这座本也无奇的枫桥闻名天下,记住了那个年代的愁。
与枫桥不同,汴河之上的虹桥盛名古今,不是因为诗,而是因为画,因为那个盛世。
当年的虹桥在中原早已踪迹难寻。但,脚下的这座邻人依画而建的虹桥,却依旧是用圆木架设而成,用木榫卯接,勾心斗角,犬牙交错,全桥没有一根铁钉。桥体结构严谨,造型精巧优美,桥身高高拱起,远眺,宛如天上的彩虹。
遥想当年,虹桥飞架汴河,桥下船如穿梭,桥上熙来攘往,景象是何等的壮观和迷人。然而,千年后的今天,这座仿建的“缥缈飞桥跨半空”的古老虹桥,却只能在张择端画卷里领略它的风采了。
古老的汴水缓缓地转动着她生命的年轮,从今日的光影中静静流过。象一条咏叹的河流,遥接古今,无数日月,无数故事,无数命运,从画卷上走了下来,最终,又重新回归到了画卷上,梭织成一幅垂挂于时空的影像。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当局忘了国仇家恨,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古都汴州。林升的忧国忧民,只变成了临安城那家旅店墙壁上的《题临安邸》。
旧日繁华繁盛的东京汴梁早已不再,只留下千年后开封城里的那些许许多多、令人回味的故事。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刘学高,笔名长风;号流浪行者。沿徐霞客之足迹,寻马可波罗之行踪,追唐玄奘之佛影儿,四十六年来走遍四野八荒,于六合之下,尽行华夏及周边诸多国度。停止写作三十一年,公元二零一八年春,重拾拙笔,开始涂鸦。

往期链接

【三秦文学】刘学高:【东京汴梁开封府(上)】(散文)

【三秦文学】刘学高:【黄山唐朝模范村】(散文)

【三秦文学】刘学高:【天下第一帝都】(散文)

三秦文学团队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平台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  问:段恭让 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史  波
李    静
策  划:李书忠 
平台讲师:方 天
宣传推广:鼎文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慧质
主  编:鱼儿姐姐
副  主 编:徐萱波   杨洪民  高  涛
编  委:水云天 唐桂英   米兰花   刘马陵
      张巧莉 凤尾竹 吴远红   张小鱼
刘旭平   冯   彪    谭文群   刘军英
王宝群   书 江   梦而诗   张晓强
孙传志   润 隆
秋日私语    秦岭人家  长青山人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