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022年3月23日,宋真宗赵恒驾崩

赵恒(héng)(公元968—公元1022),北宋第三代皇帝,史称宋真宗。乾德六年(968年)农历十二月二日(12月23日),赵恒生于开封府第。他的伯父是宋太祖赵匡胤,父亲是宋太宗赵光义。赵恒是宋太宗第三子,与长兄楚王赵元佐同母,原名赵德昌。他幼时英睿,与诸王嬉戏时,喜欢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宋太祖喜爱他,将他养在宫中。赵恒年幼时曾登万岁殿,坐上皇帝的宝座,宋太祖赵匡胤对此十分惊奇,摸着他的头问:“天子好做吗?”赵恒回答说:“听从天命罢了。”

赵恒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997年以太子继位。最初赵恒并非皇位继承人。宋太宗最初立长子赵元佐为太子,但因赵元佐后来患有精神病,而且因病伤人及在宫内纵火,最后被废。太宗再立次子赵元僖为太子,但赵元僖又早逝。赵元僖死后,太宗才立三子赵德昌为太子,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因之前受到的剑伤复发而驾崩,赵德昌继位为帝,改名为赵恒。

赵恒在位期间,曾用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赵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人为宰相,也能注意节俭,政治较为安定,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史称“咸平之治”。宋真宗的景德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4年,以瓷器闻名的景德镇就是以这个年号命名的。公元1004年,宋真宗景德年间,皇帝因偏爱景德镇产陶瓷,赐名当时的昌南镇为景德镇。景德镇是中外闻名的瓷都,景德镇制瓷起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景德镇陶瓷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蜚声中外。

公元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圣宗亲自率领20万大军南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城下,威胁宋的都城。警报一夜五次传到东京,赵恒问计于群臣。副宰相王钦若、陈尧叟主张逃跑,任职才一月的宰相寇准则厉声反对说:“出这种主意的人应当斩首!”他说,如果放弃汴京南逃,势必动摇人心,敌人会乘虚而入,国家就难以保全了;如果皇上亲自出征,士气定必大振,就一定能打退敌兵。

赵恒同意御驾亲征,由寇准随同指挥。到了韦城(今河南省滑县东南),赵恒听说辽兵势大,又想退兵。寇准严肃地说:“如今敌军逼近,情况危急,我们只能前进一尺,不能后退一寸。河北我军正日夜盼望陛下驾到,进军将使我河北诸军的士气百倍,后退则将使军心涣散、百姓失望,敌人乘机进攻,陛下恐怕连金陵也保不住了。”赵恒才勉强同意继续进军,渡河进入澶州城。远近各路宋军见到皇上的黄龙大旗,都欢呼跳跃,高呼“万岁”,士气大振。寇准指挥宋军出击,个个奋勇冲杀,消灭了辽军数千,射死了辽军主将萧达兰。萧太后见辽军陷入被动,要求议和。

赵恒惧于辽的声势,并虑及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便决定派曹利用出使。曹利用去辽朝签订澶渊之盟之际,赵恒告诉曹利用说:“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就算要百万也可以!”寇准知道后,却指着曹利用愤怒地说道:“如果超过30万两,就提人头来见。”

经过曹利用和辽朝使者的一再讨价还价,两国于12月正式议定由宋朝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换得辽军撤走。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

曹利用回到宋朝之后,赵恒急问金额,曹利用不敢直说,只竖起3根指头,赵恒以为是300万两,大惊失声脱口道:“太多了。”过了一会又自我安慰道:“是太多了,但就此把事情了结也好。”等知道是30万时,如释重负,转忧为喜,对曹利用大加赏赐。

宋真宗皇后刘娥

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同时也是宋朝向番方交纳岁币换取和平的开始。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北宋在边境上的雄州(今河北雄县)、霸州(今河北霸州)等地设置榷场,开放交易,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年间以后,赵恒一再热衷“祥瑞”粉饰太平,对朝政却无所用心,听任王钦若、丁谓等“五鬼”参与朝政。他晚年更是神魂颠倒,甚至满口胡话,进入了迷狂状态,朝政大事多由皇后刘氏决断。

天禧二年(1018年)中秋节,赵恒下诏册立八岁的赵受益为皇太子,改名为赵祯(即宋仁宗)。乾兴元年(1022年)农历二月十九日(3月23日),赵恒于延庆殿驾崩,享年五十五岁,在位共二十五年。群臣为其上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

赵恒好文学,擅书法。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他的《励学篇》。赵恒的楷书结构紧凑,端庄谨严,有一派雍容的皇家气象。“岳麓书院”的匾据说也是出自他的手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