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这个习惯竟让宝宝肚里“长虫”?快自查!
育学园
世界上最可怕的鬼故事是——“春天来了,走,给宝宝打虫去。”
仿佛虫子一直在宝宝肚子里冬眠,到了春天就出来繁殖作乱。
“最佳打虫季”到底要不要给宝宝驱虫?怎么判断是不是有虫?如何预防寄生虫作祟?今儿咱们一次性说清楚。
01
—
“肚里有虫”危害大,但别乱驱虫
我们口中常说的“肚里有虫”,在医学上被称为寄生虫感染,通俗来说,就是寄生虫在人体寄生而引起的疾病。
我们已知的寄生虫大概有700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肠道寄生虫。
▽ 手动帮各位选择了拒绝
寄生虫对宝宝危害可不小。
它们在宝宝体内繁殖,可能会引起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贫血,甚至让宝宝智力受损。
除此之外,寄生虫还能传播其他各种疾病,引起继发感染。如成虫上行至眼会影响视力,至脑会压迫神经,引发脑部病变,严重时还会影响生命安全。
但尽管如此,我们仍不建议盲目、自行给宝宝驱虫。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
2岁以上的孩子可行驱虫治疗,且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2岁以下宝宝,肝脏发育尚不完全,无需驱虫。如果必须服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大多数驱虫药中都含有影响肝功能的成分,服用后会造成孩子的肝功能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和厌食症。
而且,盲目自行驱虫,可能会导致寄生虫增加耐药性,给未来驱虫添加难度,同时还可能由于驱虫不恰当使蛔虫窜进胆道引发急性胆道蛔虫症,或其他更严重的后果。
▽ 某母婴论坛某宝妈痛诉不恰当驱虫的恶果
02
—
如何判断是否要驱虫?
一句话:确定有虫才吃药。
那么,如何确定是否有虫呢?
宝宝肚里有虫,确实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 睡觉磨牙、流口水;
· 身上出现“虫斑”;
· 宝宝常喊肚子疼,特别是肚脐周围;
· 肛门瘙痒,宝宝经常忍不住去抓挠;
· 皮肤反复出现“风疙瘩”荨麻疹;
· 出现偏食表现;
……
但是,单纯看上面的症状,不能说明宝宝一定有虫。
▽ 中国文字之博大精深,你品,你细品
最靠谱的方法只有两种:
1、蹲点看虫子是否从宝宝肛门爬出来
03
—
预防寄生虫病,
请告别这5大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