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重用姜维
诸葛亮是历史名人,号称三国时的军事家,为刘皇叔的汉室江山鞠躬尽瘁,耗费了最后的心血。助一个流浪的“皇家”后裔刘备,终成蜀国,与魏、吴三分天下,这不能不说是诸葛亮的杰作。由于诸葛亮晚年大小事情都过问,揽权过多,工作繁忙,连士兵违反纪律,打几鞭子,都要亲自过问,终积劳成疾,在五丈源死在了工作岗位上,最后埋在了定军山。
诸葛亮能辅佐刘备,其功劳应是徐庶的。徐庶在当时来说,也是颇有才能的,他帮刘备是毛遂自荐。开始,刘备老是打败仗,被曹操追的到处跑,主要是没有谋略型人才,自有了徐庶,便有了起色。徐庶用“火”败了曹操的名将夏侯敦,也许是第一次扭转了败局。曹操是很爱才的,他知道这一情况后,想得到徐庶。徐庶是有名的孝子,他利用徐庶的孝心,先将徐庶的母亲弄到了魏国,徐庶随即也到了魏国。不过徐庶到魏国后,受到了他母亲的责怪。因为徐庶母亲不愿看到这样的情况,她希望徐庶为刘备工作,不要为曹操卖命。徐庶到魏国后,他没有什么建树,才能就从此埋没。因为徐庶在起身去魏国,刘备哭送之时说了两件事,一方面向刘备推荐了两个“人才”,就是诸葛亮和庞统。说是二人的知识渊博,能力特大,只要得其一,便可安天下。同时向刘备承诺,此去曹营绝不会为曹操出一个计谋。“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就此留下来了。遗憾的的是后来刘备虽得到了诸葛亮和庞统两个人,结果还是三国归晋。
庞统也是没有发挥作用。在魏伐东吴时,庞统是主动请缨,跑去给曹操献了条连环计。说是把众多船只连在一起,能减少船只在水中的颠簸,解决北方士兵晕船的问题,曹操欣然接受并照办。最后蜀、吴联合一把火把曹操的百万雄兵送上了西天,这就是火烧赤壁。所以,在赤壁之战中,庞统功不可没。庞统后来在一次与刘备出征中,中了敌将张任的计谋死在了落凤坡,真是可惜。
而后起之秀姜维,是诸葛亮在取天水时受降的。
话说诸葛亮想取天水,派赵子龙为先锋,赵按诸葛亮的计策行事,不料在攻城过程中,所用之计被守城将领识破。赵子龙被敌将围困,他左冲右突,差点战死疆场,好不容易才冲出敌人的包围圈,独自回营,向诸葛亮汇报。不过取天水时的赵子龙已不是大战长坂坡时英俊潇洒的赵子龙了,而是有了白发和胡子的老将了,是当时刘备五虎大将之一。虽是老将,但勇不减当年。他久经沙场,经过无数次战争,被人们称之为常胜将军。
赵子龙一边向诸葛亮汇报打败仗的经过,一边还夸奖对方将领的枪法烂熟,武艺高强。诸葛亮一字不漏的认真听,同时打听敌将的姓名和来路。他想能识破他计策的人,又能受到赵子龙夸奖的敌将不多。确实,诸葛亮在一生用兵中,除了司马懿跟他是老对手,能与之抗衡外,还真的没有几人能与他见高低的,所以他才认为能识破他的计策,并受到赵子龙赞扬的将领一定是很有水平,既有勇又有谋的。
诸葛亮后得知敌将为年轻后起之秀,名叫姜维,便有了收降他的意思。如是决定亲领大军前往。已经看到天水了,诸葛亮开始过于自信,并无多虑,离城还有一段距离便按照自己的部署下令攻城。可令还未下去,就听一声炮响,喊杀声四面传来,诸葛亮大惊,急忙下令后撤,直至后退三十里才扎住营盘,仍是惊魂未定,诸葛亮总算是与姜维有了面对面的领教。
原来姜维在识破了诸葛亮计策,解了赵子龙攻天水之危后,守城主将松了口气,认为把赵子龙赶跑了,可以放心睡觉了。而姜维却不这么认为,向守城主将解说并建言。说是不能歇息,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他一定会领兵亲征,我们要做好准备。守城主将接受了姜维的建议,按姜维提议,派出多路人马埋伏在天水城外诸葛亮攻城必经之地,等待诸葛亮的到来,来个关门打狗,瓮中捉鳖。果不出姜维所料,没过多久,就见诸葛亮领着大队人马浩浩汤汤的杀来,如是姜维一声令下,埋伏的兵马从各方同时杀出,大败诸葛亮,把他追的屁滚尿流。
诸葛亮尽管败在姜维手下,但他并没有记恨姜维,反而对姜维喜爱有加。认为姜维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如是想方设法要将他收降。后来经过诸葛亮的多次谋算,终于把姜维收到门下,并将自己的所学和所著的兵书战册全数传给姜维,成了他的得意门生和干将。诸葛亮死后,姜维继任了诸葛亮的岗位。姜维也没有辜负诸葛亮的期望,倾自己之所学和才干,竭诚为后主刘禅服务,完成诸葛亮未了的心愿。才有了后来的姜邓斗智、偷渡阴平等一系列的故事。
总奈后主刘禅本事低微,没有能完成刘备统一中原的遗愿。他生活荒淫无度,治国无方,听信奸臣黄皓等之谗言,尽管有诸葛亮和姜维的辅佐,但始终无力回天,西蜀终成司马家族的领地。他投降司马昭后,住在司马超赐给的豪华别墅里,享受“安乐公”待遇,更是乐不思蜀。三国归晋,此乃“天意”,这好像是无法改变的,但姜维为刘氏江山的延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一点是应该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