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牺牲多壮志:100年前的悲壮救国路

一、

1918年8月,26岁的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为新民学会的同学申请赴法勤工俭学。

北京居,大不易。

这些青年都是穷学生,没有多余的积蓄用来生活,毛泽东就和其他7个青年一起,在三眼井的大杂院里租了一间小房子。

他们挤在一张炕上睡觉,合起来买一件大衣,每天挤得骨头都发酸,日子比现在的北漂苦多了。

毛泽东感觉如此下去不是办法,便找到杨昌济,请杨老师帮忙找一份工作,起码能挣到工资吃口饭。

杨昌济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也没有其他门路,只好问图书馆馆长李大钊:“我的学生在北京生活艰难,能不能安排一下?”

李大钊的图书馆正好缺人,那就来吧。

于是,毛泽东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每天整理书架打扫房间,工作累的要死,每个月才8块钱。

他每天除了工作就是读书,有人来借书的时候,他还想借机攀谈几句,可那些学富五车的文人教授啊,根本看不起这个满口南方土话的管理员。

毛泽东多年后回想起来,还耿耿于怀。

但正是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毛泽东认识了李大钊,并且在李大钊的文章里,认识了一个叫马克思的德国人。

李大钊告诉毛泽东:“马克思的理论才是世界的真理。”

话虽如此,到底对不对还要再琢磨。

不过,他还是读了很多关于“十月革命”的文章,通过杨昌济的关系,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沙龙。

这段北漂生涯,让他对政治的兴趣越来越大。

后来毛泽东回了一趟湖南,半年后又来到北京,住在故宫旁边的福佑寺。

那个破寺庙里什么都没有,陪伴毛泽东的只有一张桌子、一盏油灯、一个油印机。

但就是在这盏油灯下,毛泽东读完一本书——《共产党宣言》。

这本书堪称有志青年的指路明灯,日后很多事业有成的人物,都是通过这本书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然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毛泽东也一样。

他读完《共产党宣言》后,一辈子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动摇过。

因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工具,不仅中国社会需要,中国革命也需要,他要用马克思主义做武器,把中国改造成一个新的社会。

而且毛泽东坚信:“几千年以后看马克思,就像现在看孔夫子。”

这个评价太大了,很多人不信。

一个妹子估计不喜欢打打杀杀,大家和气生财不好么,哪怕有矛盾也可以坐在一起商量啊,干嘛要动不动就斗争呢,简直是毛病。

妹子怼毛泽东:“共产好是好,但要很多人掉脑袋。”

毛泽东是一枚钢铁直男,在原则问题上根本没有怜香惜玉的意思,张嘴就把妹子怼回去:

“掉脑袋是肯定的,但你要知道共产主义多么好。那时国家不再干涉我们了,你们妇女自由了。”

一句话,苟且偷生和破旧立新,你选哪个?

毛泽东和萧子升是多年好友,此时的萧子升也不理解毛泽东:“马克思主义是外国的暴力理论,你学那个干什么?”“只有强势权威才能整合中国,中国不能再一盘散沙下去了。”“那个人岂不是没有自由?”

得了,没得谈,曾经最好的朋友就此分道扬镳。

几十年后毛泽东成为大国领袖,萧子升依然在美洲坚持无政府主义,他没有因为故友位高权重,就跑回来放弃理想谋求富贵。

咳咳,也是一条汉子。

二、

毛泽东一辈子都讲究实干,从来不喜欢花里胡哨的卖弄,而“真刀实干”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之一。

他登上南湖红船,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和刘少奇、李立三组织安源大罢工,一点一点实践着马克思的观点。

毛泽东还走访湖南的农村,积累了厚厚的手稿笔记,做为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材,培养了一大批愿意革命的精英。

然而,批判的武器不能替代武器的批判。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清党,无数共产党员牺牲,党员数量从6万减少到1万,可谓损失惨重。

面对这么惨烈的局面,有人灰心丧气,从此不再提“改变中国”的理想,有人投敌变节,奔向高官厚禄和金钱美女。

当潮水退去时,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当更多大的浪潮扑面而来时,你才知道谁是真的英雄。

那年8月,周恩来等同志组织南昌起义,“三河坝分兵”后留下朱德驻守,主力却在南下潮汕的路上兵败如山倒。

得知主力失败以后,朱德告诉幸存的战士:“革命来去自由,绝不勉强。”因为这是掉脑袋的事情,勉强不来的。

9月9日,毛泽东和卢德铭组织了秋收起义,他们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在三湾改编残军,决定把党支部建在连上,然后转头到井冈山做山大王。

第二年,朱毛两只残军在井冈山会师,才给中国革命留下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虽然秋收起义不顺利,但毛泽东的心情还可以,毕竟一个新的革命阶段开始了,中国共产党不再是任人宰割的鱼肉,他们也有了枪,要在枪杆子里得到政权。

所以毛泽东在起义后,填了一首《西江月》: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此后多年,朱毛红军转战各地,在江西和福建的边界,打下一片红色根据地。他们取得大胜利,也遭遇过大失败。

想认认真真做点事,实在是不容易。

1930年红军攻打长沙,毛泽东和彭德怀损失惨重,退兵路上,毛泽东的嘴里哼哼:“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干就是了。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毛泽东开心极了,还没回到营地,就在马背上填了一首《渔家傲》: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岗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你看,还是“同心干。”

但是在干事的过程中,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牺牲了,朱德的妻子伍若兰牺牲了,很多红军战士牺牲了,同时牺牲的还有红军家属。

奋斗和牺牲并存,是救国路上的常态。

谁都不想牺牲,但要成功就有牺牲,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没有牺牲也换不来成功。

这就又回到毛泽东和玻璃心妹子的对话:苟且偷生和破旧立新,你选哪个?

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想要用马克思主义做工具改造中国,唯一的方式就是走上血染的征途。

最可气的是,很多牺牲不是来自敌人,而是来于自己人。

而牺牲的也不止敌人,很可能是自己。

三、

那时中共是共产国际的支部,一举一动都要向莫斯科汇报,莫斯科的命令就是不能违背的天条。

共产国际决定支持王明,王明就是无可争议的领袖,王明在莫斯科决定支持博古,24岁的年轻人博古就是党的总负责。

王明想不想做事不知道,反正添乱是一把好手。

众所周知,红军是很穷的,不仅没有好装备,人数也不多,但王明没有了解过红军的真实状态,张嘴就和斯大林吹牛逼:“中国红军有50万人。”

夸大数字,显示王明的实力雄厚呗。

用一个党和一个国家的前程,谋求自己在莫斯科的地位,不管怎么说,这种领袖实在太幼稚了。

反过来说,这个党也是不成熟的。

正是王明和博古等苏联留学生胡闹,红军损兵折将,被蒋介石的百万大军围困在苏区,眼瞅着就要失败了。

几位领导同志商量,不如主力部队突围,去湘西找贺龙。

于是,轰轰烈烈的长征开始。

1934年10月10日,8.6万红军向西突围,仅仅两个月后就锐减至3万人,战争有多么惨烈,我们看看数字都能体会到。

由于国军的围追堵截,他们不得已放弃找贺龙的打算,一路向贵州转移,然后在贵州遵义开会,解除了博古和李德的兵权。

不久后,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新的“三人团”,周恩来是军事上最后下决心的人,毛泽东是周恩来的帮助人。

既然懂军事的人重新领导军队,那么以后的路就好走了吧。

然鹅......张主席来了。

1935年6月,一四方面军在两河口会师,张国焘骑着白马牛逼哄哄,毛泽东等人站在雨中鼓掌欢迎。

张国焘悄悄地问:“你们有多少人?”

得知中央红军只剩下一万多人,再想想四方面军有8万人,张国焘飘了,他觉得自己兵强马壮,就应该做说了算的人啊。

后来的很多事情,在这里埋下伏笔。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一再让步,张国焘一再咄咄逼人,得到红军总政委的职位不说,还想让四方面军的人主导党的工作。

事后来看感觉张国焘疯了,可在当时,张国焘信心满满。

他还想用强大的军事实力,逼迫中央红军服从南下政策,想利用推行政策的机会,主导党和军队的未来。

这不就是军事压迫政治,枪指挥党么?如果真的这样做了,那和国民党军阀有什么区别?

毛泽东和张国焘谈不拢,只好带着彭德怀和林彪北上,一个月后到达陕北。

张国焘不服气啊,带着8万红军南下四川另立中央,这么出格事情,在99年党史里只有一次。

到底是张主席。

做了这么牛逼的事情,张国焘并没有想象中的成功,由于人生地不熟,四方面军的8万部队锐减到4万,不得已又要重新北上。

这4万人都是最优秀的战士,只要跟着走下来,必然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英雄,却因为张国焘的争权夺利,白白牺牲在西南大地。

何其不值啊。

二方面军长征时损失最小的,出发时8000人,到陕北时也差不多,但二方面军的损失都在长征之前的肃反时代。

就这样,来自内外敌人的各种压力,让奋斗10年的红军牺牲90%,国统区的力量牺牲100%,到抗日战争开始的时候,只有可怜的3万人。

除此之外,国府对红军根据地进行斩草除根,说什么“石头过刀、茅草过火、人要换种”,1933年江西有1800万人,到1937年只剩下1300万人。

什么叫牺牲?

这就是牺牲。

和奋斗牺牲同步进行的,是背叛。

龚楚是南昌起义时的营指导员,井冈山会师后做了团党代表,这个职位已经很高了,因为兼任师长的是朱毛。他还参加过百色起义,做过第七军的参谋长,而军长是张云逸,政委是邓小平。

所以龚楚在井冈山时代地位很高,一路做到军长、司令等高级职位,长征前是中央军区的参谋长。

就这么个人,竟然在长征的过程中跑了。

张国焘的“中央”维持了8个月,随后和二方面军一起到达陕北,1938年4月又借拜祭黄帝陵的机会跑到重庆,跟着戴笠混了几年。

1949年,张国焘怕留在大陆被清算,跟随国民党到了台湾。

原本国民党还以为张国焘有点用,没想到啥用都没有,自己还得国民党保护,结果他在台湾基本没人搭理,连住的房子都被人抢走。

不禁让人想到陈佩斯的小品:

一个叛徒,神气什么?

至于一大代表陈功博,竟然追随汪精卫投日,成为中国第二大汉奸,简直了。

建党28年后,13名“一大代表”有的牺牲了,有的叛变了,有的落伍了,成功站在天安门的,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

追求真理和救亡图存,真不是说说而已。

四、

1927年,周恩来同志曾说:“敌人可以在几分钟内毁灭我们的领袖,我们却不能在几分钟内培养出我们的领袖。”

而在陕北,毛泽东已经成为这个党的实际领袖。

从他在北京读《共产党宣言》起,一直到国共合作、红军革命、长征......这个成长过程整整用了16年。

中共还有了大批经受考验的干部,多年残酷战场磨练的将领,未来几年还会有精确的指导思想,可以说,这个党到了陕北才真正成熟。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里说:

“我党在幼年时期,对于马列主义的认识和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

这就是牺牲的价值。

毛泽东要牺牲朋友和亲人,组织要牺牲党员和战士,国家要牺牲数百万人口,这么大的牺牲才换来成熟和深刻。

但正是近代中国最惨烈的牺牲奋斗,才磨练出毛泽东和同志们的能力,以及党组织的战斗力。

再往大说,只有毛泽东那代人的奋斗和牺牲,我们才能对这个世界认识的深刻一点,不至于和印度三哥一样,成为一个没有历史荣耀和传承的民族。

这点很重要。

很多人一辈子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看到不顺眼的还要抡起键盘开喷,就是因为他什么都没有经历过,既不明白事情,也不明白自己。

其实他就是没经历过事儿。

而经过16年的磨练,毛泽东和中共到陕北以后,基本没有再失败过,只要说过什么话,不管多少年一定能做到。

说要打败日本,结果有了《论持久战》。

说要解放全中国,于是有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剩下台湾也是迟早的事。

说要民族大团结,就有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奏乐有于阗。”

说要消灭疾病让人民健康,就有了“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对他们来说,只要肯努力登攀,这世上就没有什么难事。

1959年,毛泽东回到离别32年的韶山,在这个长大的地方住了2天。他见到很多父老乡亲,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但是都交谈甚欢。

深夜,毛泽东坐在房间里回想这些年的经历,感慨万分,不禁提笔写了一首《七律》: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他们终究是做到了呀。

(0)

相关推荐

  • 【鹰眼头条】《中流击水》首播获赞,网友:共产党先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1921年,十几名平均年龄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在上海的石库门酝酿"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然而时局动荡,会议被迫中断,几番辗转后,终于,嘉兴南湖的一叶小舟上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quo ...

  • 永远的圣地 | 北大图书馆记忆回眸

    北京大学图书馆内景 "每一束光的下面,都不止一个故事: 每一把椅子的上面,都不止一个身影: 每一本书的背后,都不止一段传奇." 从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到北京大学图书馆 从沙滩后街至湖塔 ...

  • 黄安系列:舅姥爷的革命生涯(11)

    (原文发表于<解放军文艺>2016年第八期) 11 "一方面军一.三军北上了!" "张国焘总政委在阿坝召开会议,要求四方面军南下!" "中 ...

  • 朱德没打过一次大仗,为何能成为元帅之首、红军之父?

    原创书雪历史2021-05-19 15:36:25 提起朱德元帅,想必每位读者对于他和毛泽东"朱毛"并称的美谈耳熟能详,但要说和林彪.彭德怀元帅,甚至是粟裕上将这些,我军在解放战争 ...

  • 李大钊行刑前最后38小时在想些什么?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电影<革命者>围绕1912至1927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展开,以李大钊生前38小时生命倒计时的方式,讲述了李大钊积极探索改变中国.拯救民 ...

  • 走进北大红楼:感悟初心,砥砺奋进

    在古都北京,每次看到北大红楼,胸中总有一种激情在汹涌澎湃. 北大红楼地处京城五四大街29号,因红砖红瓦而得名.这里曾是国立北京大学第一院,为北大文科.校部及图书馆的所在地.100多年前,这栋" ...

  • 第二次反围剿(1931年5月)——《百战成钢、卫我中华》之九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奈何及!--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

  • 《原著连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36)

    原著连载(36) 第五章 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革命事业需要新的理论指导. 正当中国人处于迷茫之时,传来了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这就像一声惊 ...

  • 《觉醒年代》新文化运动唤起觉醒的一部壮阔史诗画卷

    ​<觉醒年代>是唤起民众觉醒的一部壮阔史诗,是一代知识精英的有为担当,是共产党人对初心的溯源.这当以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鲁迅.胡适之为代表. 一九一五年时的中国是散沙一盘,袁世凯复辟帝 ...

  • 新文化运动“北大三杰”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出版,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7年初,陈独秀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居住在箭杆胡同20号(原箭杆胡同9号),<新青年> ...

  • 【今日荐读】寻觅先驱的足迹/马誉炜

    李大钊故居 网络截图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的日子里,我们尤其怀念建党初期那些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崛起而抗争的革命先驱.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的李大钊就是其中的一位. 李大 ...

  • 红军准备进行第2次长征,张学良却让等一等,12天后西安事变爆发

    1936年10月份,红一.红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后,红四方面军没有做任何休整,方面军的领导在懋功一别,相互间还没来得及见面.红四方面军主力就匆匆地向黄河边开进,伐木造船.准备渡过黄河.按理说,长征刚刚结 ...

  • 易 舜 | 一百年前他们的身影

    1921年元月16日腊八节,新民学会在长沙的会友,再次相聚在文化书社.大家畅谈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大家畅谈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毛泽东说自己"愿做的工作:一教书,一新闻记者,将来多半要赖这两项工作 ...

  • 《红星照耀中国》试题(9)

    革命的前奏 47.毛泽东说:"可是我养成了读报的习惯.从一九一一年到一九二七年我上井冈山为止,我从来没有中断过阅读北京.上海和湖南的日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青年时期养成一种好习 ...

  • 读书|《中国共产党简史》精读笔记Vol.013:共产党早期组织

    013 中国共产党简史1-3-1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这一节主要叙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时间跨度为1920年到1923年,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党成立前的党的早期组织的建立和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