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晁错之错(七)
所谓“七国之乱”,听起来反方阵营出场人物众多,场面庞大,其实倒也未必。
好比大家一起合伙投资做生意,固然参与投资的股东众多,但大多数底子薄、本钱小,真正准备充分,本钱充足,能够撑起场面的,还得算是刘濞领导下的吴国。
刘濞发兵造反之初,曾经在国内作了一次极为煽情的战前动员:老汉我已经六十二岁了,现在要亲自带领兄弟们上战场厮杀。
我的小儿子不过十四岁,也将身先士卒、投入战争。我命令,我吴国,从十四岁到六十二岁的男子,全部投入战场,不胜不归。
于是,吴国精壮倾国而出。据统计,刘濞投入造反的总兵力达到二十多万。
吴国叛军从吴国首府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出发,向西北渡过淮河,在淮河西岸,他们和楚王刘戊率领的十万楚国叛军胜利会师。
现在,七国之乱的主力——吴楚联军,共计三十万人集结完毕,浩浩荡荡向西进发,目的地:汉帝国首都长安(陕西省西安市)。
在造反的途中,有一个据点他们绕不过去,梁国。
梁国国王就是前文提到的,刘启的亲弟弟刘武。
刘武是坚定的保皇派。
站在刘武的角度,很好理解他为何没加入叛军阵营。
一来刘启是亲哥哥,削藩绝不会削到自己头上;二来刘武还惦记着前些时日刘启酒后的交班承诺。
自己还有接任皇帝的可能,前途远大,怎会跟着刘濞、刘戊等狗急跳墙的,没前途的家伙们瞎搅和?
固然,从后期的表现来看,刘武也是个比较扯淡的人,但必须承认,在平定“七国之乱”中,他居功至伟,是二号功臣。
吴楚联军一进入梁国境内,刘武就在棘壁(河南省永城县西北)组织截击。但没拦住,准备得很不充分的梁国部队一战即溃,被叛军击斩一万余人。
吴楚联军乘胜前进,在梁国国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县)外围突破了刘武的第二道防线。
这次刘武败得更惨,他的部队被打乱了编制,无法集结。好在残兵败将们地头很熟,大家一股脑全逃进了睢阳城里。
刘武紧闭睢阳城门,再也不敢出城和叛军对攻。
睢阳守城战役打响。
在911年后(公元756年),还将有一个传奇人物据守睢阳。
他凭借过人的才智、勇气和毅力,以区区数千人的守军,对抗叛军数十万,死守孤城近一年,凡 400余战,斩敌将 300,敌兵12万。
最终,食尽,无援,城破,这人咬牙切齿、痛呼杀贼,最终英勇就义。
这个人,名叫张巡。
又500余年后,有一个叫文天祥的人写下了一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诗篇《正气歌》,其中一句:为张睢阳齿。
睢阳,是一个值得记住的、神奇的城。
刘武现在据守睢阳,感到压力巨大,他向他的老哥,皇帝刘启告急求援。
刘启也正焦头烂额。
削藩,是自己走上皇帝岗位以来实施的重要国策。
这下好,终于削得天下一团糟。
这时,他突然想起当初晁错大力怂恿自己推行削藩政策时说的一句话: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看来,晁智囊对封国造反是有预见的,那么,他一定有对付封国造反的预案。
于是,刘启紧急召来晁老师请教。
面对刘启热切的眼光,晁错出了他这辈子最馊的、也是最终导致自己送命的一个主意。
乌角道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铁路职工,本名李康
爱沽酒,间读史
闲散散,懒洋洋
生无异象,世居襄阳
少无大志,安享小康
闲说古人,不问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