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曾经的质量工程师谈谈为什么武汉需要对感染源头进行调查和分类
这几天,武汉每日新增病例减少到300-500之间,在家隔离超过一个多月的市民看到胜利在望,希望出门的心更加急迫了,巴不得明天病例就能降到2位数。
于是,各种呼吁就开始流传,主要是说大家千万不要出门,不要团购,只要有一口米饭吃也不出门买菜。
心情可以理解,但问题是感染源真的大部分是买菜导致的吗?
如果真正感染原因没有确定就贸然更严格管制居民生活,一不利于疫情真实原因的获得从而延迟疫情的全面控制外,也不利于居民情绪的稳定,大家会想,我们都这样了,病例为什么还不降低呢?
▼许多群里都在转发的呼吁
在2月25日发表的原创文章《黄陂新洲能否先于武汉主城区解封呢?数据下的武汉黄陂区疫情透视》中,本人提出希望武汉相关对部门对近期新增病例进行分类调查,(确定病患究竟是在哪种环境下感染的,是出去买菜中招呢还是上班感染的等等)。意见的提出基于以下两点:
朋友曾经从事的质量管理经验;
前些时候每天新增都是1000多例,没有足够的人员可以调查,现在降到300多例,应该可以全面进行数据的提取和分析了。
昨天,省里开会明确提出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报道如下:
要加强流行病学调查,整合外省支援力量和全市流调工作力量,把流调做深做细。
对新增病例开展全面追踪溯源,弄清楚是来自隔离点、发热门诊、社区家庭,还是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只有把底数摸清、人头搞准、数据真实,才能有效开展流调,找到更多密切接触者,更好推进隔离和收治。
本人当然不会认为上头是看了我的文章才决定这么干的,咱还不至于这么自恋和恬不知耻,机关里能人多的很,咱能想到的他们岂会不知?之所以还没开展,实在是过去抽不开人手罢了。
朋友作为曾经的质量人,前几天和我好好探讨了感染源分类的重要性,这里我将尝试将他的看法记录下来,由于朋友和我都非医疗专业人士,且朋友离开质量行业也有段时间,看法并不一定正确,仅供各位参考。
用8D方法指导原因调查
质量人都知道,8D是行之有效的异常调查、分析和处置程序。其基本流程如下:
①异常描述
所谓的何时,何地发生,异常表现,不良率等等!必须忠实于事实的描述,否则后面的真实原因分析,纠正和改善措施的制定就会不准确。
具体到武汉,描述可以为“2月27日,武汉”
②成立团队
一定要跨部门人员参与,确定好组长和组员每人职责。
③临时措施的制定
这些产生的病人怎么处置,由谁来执行,何时完成,谁负责监督等。
④真实原因分析
此乃异常处理流程里重中之重。
原因调查有许多方法,比如著名的QC新旧七大手法,其中一个就是层别,即将所有病例按不同感染源、地点或者按不同人群分开,看起来简单,但极为重要。
只有感染源头分开了,你才可能进行针对性的处置。
马上要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应该就包含了这个分层部分。
⑤纠正措施的制定
何为纠正措施?就是让此次疫情得到完全控制和解决。
简单说,根据不同感染源制定不同的管制措施,这中间会使用到柏拉图,即著名的“八二原则”,先重点解决掉80%的感染源,然后再消灭剩下的20%.
措施制定后,确定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完成日期,监督考核人员等等。
⑥纠正措施的实行
监督人员负责监督措施的执行情况,收集数据,分析,根据结果调整措施等等。
⑦预防措施的制定
何为预防措施?就是让此类大流行从此不再发生。
⑧小组祝贺
简而言之,当所有措施得到执行并有效后,对小组的表扬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