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生于气”肝气郁结分四级
“百病生于气”肝气郁结分四级,你是哪一级?
“百病生于气”。很多人生了一肚子气之后,头痛、胸闷、暴躁,各种不舒服接踵而来。究其原因就是肝气郁结导致的。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有调畅情绪的作用,如果这个功能失常了,便称为“肝气郁结”!肝气郁结首先跟情绪有关,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比如夫妻感情不好,再比如打牌输钱了,再比如股票下跌了,诸如此类;如果自己不会调节,生了闷气,时间久了,便是“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身体会表现出情绪压抑、多愁善感、情绪波动大,胸胁部胀闷或者隐痛,女性会表现出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现象,男性会出现性欲低下、早泄等现象。
肝气郁结共分四级,你看看自己是在哪一级?
第一级:气滞血瘀!
气行则血行,气郁则血淤,若是肝气郁结,气机阻滞,则血行不畅,必然导致血瘀,表现为胁肋刺痛、症积肿块、舌青紫或瘀点瘀斑等,影响冲任二脉,则冲任失调,表现在女性身上就是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或经血有块等。
第二级:痰气郁结!
气郁生痰,痰与气结,阻于咽喉,则为梅核气;积聚于颈部则为瘿瘤(各种结节)等,所以我们要想调理结节,还是得从疏肝解郁入手!
第三级:气郁化火!
气有余便是火,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形成气火逆于上的肝火上炎之候,如咽炎、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头痛等,这时候别忘了多灸太冲、行间泄肝火!
第四级:犯脾克胃!
肝气郁而不达,或气滞转化为横逆,均可影响脾胃之纳运,形成兼有呕吐、嗳气、脘胁胀痛等肝气犯胃和兼有腹胀肠鸣、腹痛泄泻、大便不爽等肝气犯脾之候。
用于肝气郁结的十种中成药
疏肝理脾:
1、四逆散:由柴胡、枳壳(麸炒)、白芍、甘草。透解郁热,疏肝理脾。用于热厥手足不温,脘腹肋痛,泄痢下重。四逆散出自《伤寒论》,是治肝脾气郁证的基础方,主要用于肝脾气郁证。

2、逍遥丸:由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薄荷、生姜、炙甘草组成。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加味逍遥丸又称丹栀逍遥丸,其在逍遥丸组方的基础上加了牡丹皮、栀子,减去生姜。除了有舒肝解郁,养血调经功效外,还有凉血、清虚热功效。适用于肝郁化火,心神内扰,胸胁胀痛,烦闷急躁,面赤咽干,食欲不振或有潮热,以及妇女月经先期,经行不畅,乳房与少腹胀痛。因此,有内热、口渴者宜选加味逍遥丸,如果无明显内热情况,则可选逍遥丸。

舒肝理气:
3、 柴胡舒肝丸:由茯苓、麸炒枳壳、豆蔻、酒白芍、甘草、醋香附、陈皮、桔梗、姜厚朴、炒山楂、防风、六神曲(炒)、柴胡、黄芩、薄荷、紫苏梗、木香、炒摈榔、醋三棱、酒大黄、青皮(炒)、当归、姜半夏、乌药、醋莪术组成。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4、舒肝丸:川楝子、延胡索(醋制)、白芍(酒炒)、片姜黄、木香、沉香、豆蔻仁、砂仁、厚朴(姜制)、陈皮、枳壳(炒)、茯苓、朱砂组成。舒肝和胃,理气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满,胃脘疼痛,嘈杂呕吐,嗳气泛酸。

5、舒肝颗粒:由当归、白芍、柴胡、香附、白术、茯苓、栀子、牡丹皮、薄荷、甘草组成。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疏肝解郁:
6、舒肝解郁胶囊:贯叶金丝桃、刺五加。疏肝解郁,健脾安神。适用于轻、中度单相抑郁症属肝郁脾虚证者,症见情绪低落、兴趣下迟滞、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紧张不安、急躁易怒、食少纳呆、胸闷、疲乏无力、多汗、疼痛、舌苔白或腻,脉弦或细。

7、解郁安神颗粒:柴胡、大枣、石菖蒲、半夏(制)、白术(炒)、浮小麦、远志(制)、甘草(炙)、栀子(炒)、百合、胆南星、郁金、龙齿、酸枣仁(炒)、茯苓、当归。舒肝解郁,安神定志。用于情志不舒,肝郁气滞等精神刺激所致的心烦,焦虑,失眠,健忘,更年期症候群。

疏肝和胃:
8、加味左金丸:黄连(姜炙)、吴茱萸(甘草炙)、黄芩、柴胡、木香、香附(醋炙)、郁金、白芍、青皮(醋炙)、枳壳(去瓤麸炒)、陈皮、延胡索(醋炙)、当归、甘草。疏肝和胃。用于嗳气吞酸,胃痛少食。

9、舒肝和胃丸:香附(醋制)、白芍、佛手、木香、郁金、白术(炒)、陈皮、柴胡、广藿香、炙甘草、莱菔子、槟榔(炒焦)、乌药。舒肝解郁,和胃止痛。用于肝胃不和,证见两胁胀满,食欲不振,打嗝呕吐,胃脘疼痛,大便失调。

10、小柴胡颗粒:由柴胡、黄芩、姜半夏、党参、生姜、甘草、大枣组成。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吐、口苦咽干。

其他疏肝理气类中成药还有:
疏肝益阳胶囊,疏肝解郁活血补肾,用于肝郁肾虚和肝郁肾虚兼血瘀证所致功能性阳痿和轻度动脉供血不足性阳痿。
胆舒软胶囊,疏肝理气,利胆,用于肝胆郁结,湿热胃滞证。
平肝舒络丸,平肝疏络,活血祛风,用于肝气郁结、经络不疏引起的胸胁胀痛,肩背串痛,手足麻木,筋脉拘挛。
乳癖康胶囊,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用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致的乳腺增生,乳房胀痛。
红金消结胶囊 ,舒肝理气,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
九味肝泰胶囊,化瘀通络,疏肝健脾,用于气滞血瘀兼肝郁脾虚所致的肋痛或刺痛,抑郁烦闷,食欲不振,食后腹胀脘痞等。
宽胸舒气化滞丸,舒气宽中,消积化滞,用于肝胃不和,气郁结滞引起:两胁胀满,呃逆积滞,胃脘刺痛,大便秘结。
乳核内消液,疏肝活血,软坚散结,用于经期乳胀痛有块,月经不调或量少色紫成块及乳腺增生。
肝郁气滞血淤
肝气不转,小病不断!现代人爱得病,源于肝郁
今天这篇文说,我给你讲讲肝郁气滞。
前几天,我的一个学生和我闲聊,说现在的人,病太多了。他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他,这要看什么病。如果把大病刨出去,只说一些小灾小病,那很大的原因之一,在于肝郁。
我为什么这么论断啊?还得从我的亲身经历说起。
记得有一年,我去参加同事孩子的婚礼。吃饭的时候,身边的人知道我是搞中医的,非常好奇。其中有一个女孩子,估计也不到30岁,就向我提问了。她什么毛病啊?头痛。西医诊断是血管性头痛,脑袋两边跳着疼,严重的时候每天犯病3到4次,睡觉也不好。
我看了一下舌象,有一点暗红,有一点瘀斑。脉象,是弦脉。
我很惊讶:这么年轻的一个女性,怎么有这样的状态呢?我问她的职业是什么,平时是不是有很多不痛快、不如意。没想到,这一问,这女孩就打开话匣子了。原来,她是一个小学老师,28岁,孩子才6个月。平时学校里的工作压力就挺大,回到家中,带孩子、婆媳关系方面的事儿也铺天盖地。日子一长,头痛的毛病就越来越明显,发作越来越频繁。
根据她的情况,我开了一个小方子,药用柴胡、香附、枳壳、白芍、川芎、丹参 、葛根、甘草。
本以为患者就这么一个。没想到,她身边的不少姐妹,都是小学老师。这下好,都想让我切脉看看。我不好意思拒绝,就又看了三四个。
这个时候,我惊奇地发现,她们的脉象里面,都有一点弦。
我瞬间觉得,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值得重视。
来说说第一个女教师吧。她的问题,就在于肝郁气滞而血瘀。
肝经,循行于头部侧部。肝郁气滞,则经脉不利,所以她偏头痛。肝郁气滞,气不能帅血而行,所以有血瘀。肝气不舒,心神不畅,所以睡眠不好。舌头暗红有瘀斑,是肝郁气滞血瘀的征象。虽然她不说,但是我知道,她平时一定有很多心事,甚至情绪苦闷。这也都是肝郁的表现。最关键的,是她的脉象,就是所谓“弦脉”。什么是弦脉?就是按下去,脉道硬邦邦的,好像按上了古代的琴弦一般。轻的,像琴弦,重的,像弓弦。如果说遇到最严重的,你一搭,就像按上刀刃一样。
肝郁的人,为什么有这种脉象啊?肝主筋。脉道属筋。肝郁,则一身的脉道都跟着紧张起来。这一紧张,就硬邦邦的,不柔软,于是就出现了弦脉。用教科书上的话讲,就是气郁不利导致经脉拘束。
对于这种头痛,我为什么要开柴胡、香附、枳壳、白芍、川芎、丹参、葛根、甘草这几味药啊?
其实,这里面套了一个方子,就是柴胡疏肝散,然后在此基础上多用了丹参、葛根这类活血舒筋的药。柴胡疏肝散是中医里面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常用方。原方是陈皮、柴胡、川芎、枳壳、芍药各4.5克,甘草1.5克,香附4.5克。其中柴胡、川芎、香附疏肝行气,白芍养血柔肝。陈皮和枳壳理气健脾。这是疏肝解郁、养血止痛的方子。它直中患者肝郁气滞这个病根儿,所以可以调治包括偏头痛在内的多种肝郁气滞带来的疾病。
其实,这本来就不是什么秘密,也没什么好说的。但是,我发现,现代人有好多,脉象里面有一点弦。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事情。因为这个弦脉,多数主肝郁气滞。如果肝郁气滞的状态一直存在,得不到改善,那么发生在她们身上杂病、小病,就越来越多,甚至是多如牛毛。
有的人,中耳炎,耳朵里面又堵又胀,听力下降。这可能是肝郁气滞。因为肝胆经循耳啊。
有的人,有慢性咽炎,咽喉有异物感。这可能是肝郁气滞。肝经经气不畅,痰气搏结于咽喉所致。
有的人,胃疼,有浅表性胃炎,总嗳气。这可能是肝郁气滞。这是肝郁克伤脾土所致。
有的人,便秘,这也可能是肝郁气滞。肝气不畅,行气不通,大肠传导失常,所以便秘。
还有的人,腰疼,早上起来就疼,但是活动活动就好了。这可能是肝郁气滞,经脉之气不畅所致。
你看,这些小病,杂病,不都是肝郁气滞所致吗?于是我才对我的学生将,有很多小毛病,尤其是现代人的小毛病,都是从肝郁气滞而来。说得俏皮一点,就是肝气不转、小病不断。
好了。柴胡疏肝散的应用,可不是任何人都能实行的。它需要做精准的辩证和适当的加减。读者朋友了解这个道理之后,要请中医师辩证指导来借鉴。在平时,我们可以自己利用穴位来实现疏肝解郁的目的。我们用期门穴和太冲穴。期门穴可以疏肝理气,消痞散结。太冲穴可以疏肝理气、清肝平肝。两者配合,效果很好。
文章,到这里告一段落了。我希望所有人都能有效改善肝郁,远离肝郁。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不知道能有几个人做得到。
红花逍遥丸的作用
1、红花逍遥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女性疾病的治疗药物,主要的功效就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由于肝气不通导致的胸部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气色不佳,或者出现黄褐斑。
2、这个药物可以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等症状。
3、红花逍遥丸这个药物可以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等症状,痛经,乳腺增生属于肝郁气滞血瘀型的都可以应用的,如果月经量多,血热患者不宜服用的。

4、红花逍遥丸的主要成分有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红花等,适用于用于肝气不舒所致的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或伴见颜面黄褐斑等症状。红花逍遥丸,是由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红花、皂角刺、竹叶柴胡、薄荷、甘草组方而成,除去薄膜衣后显棕褐色至黑褐色;气微香。具有舒肝,理气,活血化瘀等功能。
1、忌食生冷及油腻难消化的食品。
2、服药期间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
3、肝肾阴虚,气滞不运所致的胸胁疼痛,胸腹胀满,咽喉干燥,舌无津液者慎用。
4、火郁证者不适用,主要表现为口苦咽干、面色红赤、心中烦热、胁胀不眠、大便秘结。
5、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服用其它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压力大的人:压力大,生活单调,不善言辞,无法排遣内心的郁闷,久而久之会造成肝气郁结。
2、家庭总是有纷争的人:婆媳之间,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总是有一些小矛盾,常常会发生争执,甚至明争暗斗,这样的环境中人最容易肝气郁结。
3、更年期或即将到更年期的人:脾气与以往大变样,动不动就爱发火,或是觉得特别委屈,别人也会在背后议论:她是不是到更年期了?
4、月经不规律,气色不好的人:月经或者提前,或者错后,总是没个准,面色黯黄,甚至出现斑点,不再像以前那样红润有光泽,这也是肝气郁结惹的祸。
一、逍遥丸
1、逍遥丸的主要成份是: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薄荷、生姜、炙甘草。
2、逍遥丸可以疏肝健脾,养血调经,主要用于肝气不舒所导致的月经不调,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
二、红花逍遥丸
1、红花逍遥片也是主治疏肝、理气、活血。它的成分主要含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红花、皂角刺、竹叶、柴胡、薄荷、甘草。
2、红花逍遥片比逍遥丸的成分多了红花、皂角刺和竹叶。而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皂角刺具有消肿排脓、抗癌抑癌活性等作用;竹叶具有清热除烦,安神止痉之功。因此对于由肝气不舒所致的月经不调,胸肋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乳房胀痛或伴见颜面黄褐斑等,红花逍遥片比逍遥丸更具明显效果。如果想要购买红花逍遥片,可以通过网上买药购买,方便又实惠。
3、红花逍遥片虽然对于治疗月经不调、胸肋疼痛的效果不错,但是如果是肝肾阴虚,气滞不运所致的胸肋疼痛,胸腹胀满,咽喉干燥,舌无津液者慎用。如果是火郁证者也不适用,火郁证的主要表现为口苦咽干,面色红赤,心中烦热,肋胀不眠,大便秘结。
四逆散方证应用心得
□ 高广明 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中医学院阎艳丽教授擅长治疗肝胆、脾胃、心血管等诸系统疾病,笔者发现临床常用四逆散为底方进行加减治疗,且效果较为理想,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下面对其四逆散方证应用经验做如下介绍。
拨乱反正
阎艳丽认为,要想真正理解《伤寒论》中的精神,要从“读白文”开始,即弄清原著对该方证的描述。四逆散见于《伤寒论》少阴病篇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有人认为,该方证既不属于少阴病的寒化,如四逆汤类证;亦非属于少阴病的热化,如黄连阿胶汤、猪苓汤证等;既非手少阴心经的病变,亦非足少阴肾经的病变,故推断其非少阴病,又因该方证的病机为肝气郁滞,故将其划分为厥阴病。
阎艳丽则认为,学习《伤寒论》应该尊重原文,不可妄加推测。从古至今,尚无将四逆散归为厥阴病篇的版本,一些后世医家将其归为厥阴病似属臆断,并非原著的含义。
原著分析
原文所述之四逆有寒热之不同。本条四逆既非阴盛阳衰之寒厥,又非“热深厥亦深”的热厥,乃是肝郁气滞,阳气不得外达所致。热厥重在于“热”,寒厥重在于“寒”,本条则侧重于“郁”。该方证以“四逆”为主证,其他则为或然证,此或然证或有或无,或轻或重,本条连用5个“或”字,说明气机逆乱,阳气阻遏。由于气机郁滞,升降失调,病邪逆乱于内,故可见诸种不定之症,心胸阳气失于宣通,则或咳或悸。《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气郁水道失于通调则小便不利,气机不畅则下重。凡此种种皆有气滞阳郁,升降失调所致,故用四逆散以宣畅气机、通达郁阳为治。正如张令韶《伤寒论直解》云:“凡少阴四逆,俱属阳气虚寒,然亦有阳气内郁,不得外达而成四逆者,又宜四逆散主之。”
方药撷英
四逆散方由炙甘草、枳实、柴胡、芍药组成。方中柴胡疏肝理气,透达郁阳。芍药敛阴柔肝,缓急止痛,与柴胡合用升散而不耗伤阴血。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柴胡相伍,一升一降,增调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与白芍相配,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甘草益脾和中,与白芍相配,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四药相伍共奏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效,使邪去郁解,气血调畅,清阳得伸,四逆自愈。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曰:“柴胡以解之,枳实以泻之,芍药以敛之,甘草以和之也。”且方后注中的诸或然证,都有相应的药物加减法。这正合张仲景所述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且后世在此基础上衍化出不少疏肝方剂,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
临床应用
关于四逆散之临床应用,范围在日益扩大,依据《伤寒论》条文,阎艳丽将其应用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呼吸系统疾病:见于胸中阳气失于宣通的咳嗽、胸闷等。如《素问·咳论篇》言:“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凡见咳引两胁疼痛的,可用四逆散加减治疗。二是心血管疾病:见于心阳失宣引起的心慌、惊悸等,若兼见情绪不稳,可用四逆散加减治疗。三是泌尿系统疾病:见于膀胱气化失司引起的小便量少、尿频、尿急等,可用四逆散加减治疗。四是精神疾患:见于肝气郁滞引起的失眠、烦闷等,可用四逆散加减治疗。五是消化系统疾病:见于肝木乘土引起的腹痛、腹泻等,可用四逆散加减治疗。六是妇科疾病:见于肝郁气滞引起的痛经、闭经等,可用四逆散加减治疗。
以上系统疾病只要兼见情绪不稳,存在肝经的病变,辨证为肝气郁滞都可用四逆散加减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尤其是在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肝炎、胆囊炎、胆结石、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等疾病疗效更加显著。
验案分享
翟某,女,46岁,于2012年11月25日初诊,末次月经2012年11月20日已净。胃不适日久,胃压痛,喜悲伤,盗汗,烘热,乏力,短气,心悸,喜饮,寐差,易惊醒,晨起腰酸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滑。检查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十二指肠球炎。处方:柴胡12克,白芍15克,炒枳壳10克,桑寄生15克,生龙牡各20克,陈皮10克,佛手花10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合欢皮10克,川断15克,珍珠母15克,合欢花10克,五味子10克,麦冬15克,党参10克,炒枣仁20克,生甘草6克,小麦30克,大枣3枚,此方加减治疗1个月,胃不适、心悸无,烘热、盗汗亦无,睡眠偶有夜梦,嘱放松心情,加以锻炼以巩固疗效。
按:此患者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同时伴有心血管系统疾病,且明显具有情志方面的问题,故辨为肝郁气滞,处以四逆散。见烘热、口渴喜饮、乏力、气短等,乃为气阴两虚,故予二至丸与甘麦大枣汤以补气养阴,生脉饮以气阴双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年过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 同时患者年已近七七天癸竭之年,故加川断、桑寄生之辈以补肾强筋。全方照顾全面,辨证精准,故取得较好疗效。(高广明)
【柴胡疏肝散肝郁气滞,柴胡舒肝丸肝郁胃胀,舒肝和胃丸肝郁食滞,舒肝健胃丸肝郁胃痛】
1、柴胡疏肝散:
药物组成: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等;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应用:用于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现代应用: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肋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等;
2、柴胡舒肝丸:
药物组成:柴胡、青皮、陈皮、防风、木香、枳壳、乌药、香附、姜半夏、茯苓、桔梗、厚朴、紫苏梗、豆蔻、甘草、山楂、当归、黄芩、薄荷、槟榔、六神曲、大黄、白芍、三棱、莪术等;
功用:舒肝理气,消胀止痛;
应用: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消,呕吐酸水等;
3、舒肝和胃丸:
药物组成:香附、白芍、佛手、木香、郁金、白术、陈皮、柴胡、广藿香、炙甘草、莱菔子、槟榔、乌药等;
功效:舒肝解郁,和胃止痛;
应用:用于肝胃不和,两肋胀满,胃脘疼痛,食欲不振,呃逆呕吐,大便失调等;
4、舒肝健胃丸:
药物组成:柴胡、香附、香橼、槟榔、牵牛子、青皮、陈皮、枳壳、厚朴、檀香、豆蔻、延胡索、白芍、鸡内金、五灵脂等;
功效:疏肝开郁,导滞和中;
应用:用于肝胃不和引起的胃脘胀痛,胸胁满闷,呕吐吞酸,腹胀便秘等。
〔补充:这几种中药目前都有成药,柴胡疏肝散以疏肝理气为主,像单纯的肝气不舒引起的两胁胀痛,情绪低落,易怒烦躁,以及肝气不舒引起的乳房胀痛,痛经等可以选它;而如果引起胃部不适,吐酸水、胃胀气、胀痛等,那么可以用柴胡舒肝丸;而肝气犯胃后出现疼痛、或者冷痛、恶心、呕吐等可以用舒肝和胃丸,伴有消化不良、口中异味、舌苔厚腻、便秘等可以用舒肝健胃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