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原创•《请你吃花糕》(散文)作者 齐义和、朗诵 雪如玉

请你吃花糕
作者 齐义和

到湖北荆州农村做客,热情的主人会说:“多玩几天,我还没请你吃花糕呢!”你可别以为是吃糕点哦,花糕是一道名菜,本名叫荆州鱼糕。是当地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款待贵客的头道菜,有“无糕不成席”之说,请你吃花糕,说明主人很看重你。

荆州自古产鱼,鱼糕作为当地八大名肴之首,其历史源远流长,相传为舜帝妃子女英首创,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进入宫庭,一直延续到清朝,乾隆皇帝尝过后,脱口而咏:食鱼不见鱼,可人百合糕。

正宗的荆州鱼糕,它的制作过程是很讲究的。要挑选又肥又大的鲩鱼,去掉鱼鳞,截下鱼头,剔去鱼皮、鱼刺和表面红肉,洗净后放清水中浸泡。到菜市场称又肥又嫩的净肥肉,将鲩鱼、肥肉分别切成丁,混合均匀,放绞肉机打烂成泥。然后放进一个大盆,分三次按比例加入盐、生粉、蛋清,用手朝一个方向搅拌一会后,抓起一团,使劲摔打,如此循环反复。

这一步很关键,要甩开膀子大干,且时间不可太短。倘若偷工耍懒,打出来的鱼糕要么入口成渣,如嚼白蜡;要么形不成块,如嫩豆腐夹不上筷子。最后把打好的鱼糕放入蒸格,摊开扒平,大火蒸半小时左右后揭开,抹上蛋黄,中间点上几滴红色素,有飞黄腾达、火火红红之意,再蒸五分钟,便大功告成了。

红白喜事宴席中,吃鱼糕特有仪式感,操办酒席的“焗匠”将打好的鱼糕切成长方形块状,每盘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放两叠,每叠三块,再连盘带糕放蒸格小火加热备用。席中菜上到一半,“督管”来后厨喊道:“上头菜哦!”“焗匠”便将鱼糕端到灶台边,开始炒“帽子”。也就是将青椒、肉丝、木耳爆炒,放入盘中鱼糕中间,堆成帽形。如此这般,鱼糕的红白黄,配上帽子的绿和黑,花花绿绿的,这也是鱼糕被称作花糕的来历。

“出花糕啦!”听到厨房叫唤,主人连忙在大门口燃放鞭炮,迎接头道菜隆重登场。硝烟味中,“焗匠”出场了,他亲自端盘,每桌除上一盘花糕外,还会放一个小碟子,上面有两个萝卜圆块,各插一朵小花,是“焗匠”向客人取喜钱的,客人将钱放入碟中,犒赏厨师的辛劳。

于是乎,宴席进入高潮,欣赏评论花糕啊,头菜一杯酒啊,给喜钱啊。“东席八块!”收小碟的伙计毫不留情地高声公布战果,其它几桌立刻忙碌起来,清点钱数,督促坐上席的慷慨解囊,力争与前桌持平或超过。碟子收完,又是一片哗然,哪桌钱多呀,哪位客人大方呀,某某舅爷或姑爷好小气呀……

不一会,犹如古时县官拍了惊堂木,全场寂然无声,所有来宾怀着虔诚之心,准备品尝花糕,静等坐上席的贵客发话。

“大家请吧!”贵客边说边举起筷子,指向花糕,其它人便优雅地按次序跟进,决不让两双筷子同时落盘。按规矩,“帽子”吃完后,才能夹花糕。每桌八人,每人只能吃面前的一叠三块。有“向食”的小孩来到桌边家长身旁,客人只能动用自己的指标,少吃一块给孩子。得了花糕的小孩如获至宝,双手捧着金元宝似的,一蹦一三跳向门外同伴炫耀:“吃花糕啰!”之后躲到草垛边,跟自家弟妹一点点分吃,完事后,小手一抹,嘴巴咂得嗒嗒响,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在农村,一桌酒席整得好不好,主要是看花糕打得地不地道。正宗的花糕看上去色如羊脂,吃起来清香滑嫩、软绵爽口。如今吃花糕已不是什么难事,市场上随时可以买到。遗憾的是,一些商家图利润、想省事,什么鱼都拿来打糕,肥肉、生粉、蛋清不按比例随意搭配,更不愿花时花力手工搅拌、摔打,使得花糕的品质、口感大大下降了。吃花糕的一些礼仪,也渐渐淡化了。八仙桌换成了圆桌,无所谓上席下席老幼尊长了。花糕出菜时间,拼盘艺术,怎么摆,放多少块,新生代的厨师们也不那么讲究了,客人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先下手为强,管你长辈不长辈的,吃完饭,招呼都不打一声,便作鸟兽散。

于是,我愈来愈怀念小时候吃花糕的那种口味,那种氛围,那种神圣感,尤其佩服“焗匠”师傅的敬业精神。彼时,生活十分贫穷,吃花糕要等到有红白喜事和过年的时候。记得大姐结婚正遇雪天,过“三礼”的晚上,“焗匠”大叔在后面厨房准备明天酒席的食材,我们全家穿着棉袄棉裤在堂屋围着烤火。

因为口渴,我到厨房找水喝,眼前一幕让我惊呆了:这么冷的天,大叔仅穿一件单衣,在装有鱼肉茸的大盆里不停地忙碌。时而用手臂转飞轮般地旋转,时而抓起一团,“叭”的一声,使劲朝下摔打。我想起老师讲的故事,大意是风雪天,富人穿着貂皮大衣还嫌冷,缩着脖子在路上走。看见一个樵夫,身穿衬衣挥刀砍柴,感到不可思议。我虽不是富人,但此情此景也闹不明白。

“小子,别杵着,快拿毛巾帮我擦额头的汗,掉进盆里,花糕又添了一道味啦!”我惊醒过来,连忙找来毛巾替大叔擦汗,他一身汗味,衣服像刚从水里捞上来一样,紧裹在肉上,显露出他瘦弱的腰身。“您歇会吧 ,到堂屋烤烤火。”我同情地说。“我也想歇啊,可跌气打的糕就不好吃啰!”这时候,我终于大彻大悟,原来自己爱吃的花糕,是厨师多少汗水换来的啊!

2009年,荆州鱼糕入选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所以将一道名菜列入非遗项目,是因为它已超越了单纯的饮食习惯,沉淀为一种习俗、一种仪式、一种文化。在荆州,常会听到小孩得意地说:“我家有花糕吃啦!”或者听到某人为答谢别人,豪爽地说:“改天请你吃花糕!”外地人会以为是单纯地吃一盘花糕,其实这里说的花糕是泛指酒席之类,“请你吃花糕”相当于我们平日说的,请你吃大餐。

如果你在荆州农村小住几日,常会听到人们把花糕当作口头禅,作为相互庆贺或调侃的代名词。张家快有喜事了,乡邻们时不时会问:“啥时候请我们吃花糕呀?”李家大人小孩穿戴一新去赴宴,旁人问他们去哪里,一家人会一脸欣喜地说:“吃花糕去啰!”看见一位高寿的老人,在池塘边淘菜洗衣,旁边晚辈会善意提醒道:“您老小心哦,掉下去我们就有花糕吃啦!”

花糕、花糕,花好月圆,步步高升,但愿故乡人民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往期精彩: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年轻朋友们,听听我们这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吧!虽然不能保证你的恋爱之路一帆风顺,但至少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和失败。如此建造的恋爱之厦,即便够不上豪华级别,也牢固实用。

作者简介:

齐义和,笔名远方的云。不爱歌功颂德,人云亦云,瞎编滥造,也不想以文谋生。只求所写直面生活,讲究内涵,做一个坚守个性的乡土草根文人,作品散见于网站及纸质媒体。
齐义和原创散文作品

免责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