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曹辉的新作品集
扎扎实实写新闻
——推荐曹辉的新闻作品集《与名流面对面》
张效雄
很多年以前,曹辉还在担任《新闻天地》杂志社副总编辑的时候,我就建议他把自己的人物通讯、报告文学作品出一本书,作为二十年新闻工作的一个小结。现在他的作品集终于付梓了,我为他喝彩。
曹辉是我的同门师弟,毕业于湘潭大学中文系。他还没有大学毕业就投身《三湘都市报》的创刊工作,在我分管的部门实习。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一个部门十条汉子(其中一个女汉子),个个都年轻力壮,大家没日没夜地工作,全然不感到疲劳。我不客气地给曹辉压担子,让他独立去完成一些任务。他当时就表现出了很强的业务能力,写下了许多好的作品。故此,曹辉自称为“张门弟子”,我自感惭愧。
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新闻作品集,是曹辉20多年新闻工作经历中写人为主的一部分。省委老书记熊清泉题词为“与名流面对面”,并以此为书名,这是很贴切的,或者说是很传神的。曹辉就是一个敢于与名流面对面,生动勾勒出名流风采的好记者。这些名流,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省部级领导干部,有文化艺术界大师,有科技教育界精英,也有基层的劳动者。曹辉用自己的笔,把一个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一幅幅时代的精美画卷展示给了千千万万的读者。
我读过曹辉的手稿,改过审阅过曹辉的文章,我对他的作品有四点深刻的印象。
第一是他的字写得好。正所谓“字是门,书是屋”。曹辉最先让我欣赏的,是他写作认真,工工整整,一丝不苟的态度。我们那个年代还没有普及电脑,全凭手记手写,这是基本功。报社当然不能要求记者是书法家,只要求清晰工整即可,很多人难得做到。对于做记者的人,我的最起码要求是要认真,要把字儿写清爽,文章才能写得清爽。我最初做记者,不论是自己采写的还是编辑的稿件,送夜班发排的原稿都是要仔细抄正的。这是我的前辈教给我的基本功。曹辉在湘潭大学受过很严格的训练,基本功扎实,他就有了先人一步的功力。
第二是曹辉不怕吃苦。曹辉自称是老湘乡人,有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劲儿。这一点也不夸张。做记者要脑勤腿勤笔勤,这是曹辉做到了的。为了核实一个小小的细节,他可以顶着风雨往现场来回跑三四次。为了采访一个名人大亨,他可以跟班三五天甚至更久的时间。从他的文章可以看到很多自己观察得来的细致描写,那都是他花功夫跑出来的。有人说,现在玩媒体,是快餐时代,短节奏,标题党。曹辉还是传统的记者做派,不怕吃苦,勤动脑子,这是难能可贵的。
第三是他不娇颜夸饰。读曹辉的文章,没有多少花里胡哨的东西,实打实,一是一,二是二,看似平淡,重在内涵。学中文的人,总忘不了风雅颂,赋比兴。这些咱们都是学了的,但要学精髓,要抓主旨,而不是在铺陈排比上做大文章。曹辉的文风就像他的身材一样,不高大,不娇柔,平平实实。这和他的出身有很大关系,一个农家子弟,在湘潭大学那样务实的学风里出来的,表现的自然是很本色的特性。
第四,他记性超好,是个做时政记者的料。他在一线当时政记者时,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里领导干部的排名顺序能倒背如流。好多好多领导干部、社会名流的生日、籍贯、家庭情况,他了如指掌,脱口而出,信手拈来。单从这点来说,他这个湖南娄底地区文科状元是名不虚传的。从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得出来,他很注意观察和了解细节,于细微之处显出本事来。在他看来,有时候对采访对象一个小小的生日祝福,说一个人所不知的掌故,无形中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因为有了这个特点,他写时政报道,写人物通讯,往往比同行要快行一步,写起来畅快,表达或许能达到淋漓尽致的效果。
或许是我看着曹辉一步步成长起来,或许是对曹辉有特别的情愫,对他的文章,喜爱精彩的一面,常常忽略不足的一面。要说不足,搞新闻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遗憾,新闻大部分是急就章,免不了粗糙一些,免不了顾此失彼。只要不出错,不造假,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人们也就不会去认真计较点点滴滴的瑕疵了。
我一向坚定地认为,文如其人。我历来倡导,写文章要从做人学起,技巧这个东西总是没有止境的。和作家不一样的是,新闻记者的技巧全然是第二位的。但也有共同点,做记者,当作家,要讲究个人之初,写文章和做人一样,要有个高度。有了思想高度,其他的东西可能就会忽略不计。要写实,扎扎实实写新闻,而不是哗众取宠。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学会做人,做好人,就会有思想高度。作品的思想高度,会决定其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也决定了他的作品在读者中的影响大小。
《与名流面对面》是不是成为了这样的作品?请您快快打开这本书,先睹为快!
(作者为著名作家、教授、高级编辑,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原副总经理。代表作有畅销长篇小说《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