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75:项羽本纪赞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chóng)瞳(tóng)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yì)邪(yé)?何兴之暴也?
1、太史公:司马迁自称; 2、周生:汉时的儒生,姓周,事迹不详; 3、盖:副词,疑问不能确定之义;重瞳子: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 4、苗裔:后代; 5、兴:发迹;暴:突然,迅速。
[译文]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大概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孔。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为什么他崛起得那样迅猛呢?
夫(fú)秦失其政,陈涉首难(nàn),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shēng)数。
1、夫:用在句首,表示阐发议论的语气; 2、陈涉:名胜,字涉,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人,秦二世元年七月,与吴广率领戍卒九百人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后自立为王,国号张楚。前208年为部下所杀; 3、首难:首先起来造反; 4、蜂起:比喻如蜂拥而起,极言其多; 5、胜:全部。
[译文]那时秦王统治无道、丧尽民心,陈涉首先发难反秦,一时间英雄豪杰蜂拥而起,互相争夺天下,多得数不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lǒng)亩之中,三年,遂将(jiàng)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bèi)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1、尺寸:指尺寸之地,极小的地盘; 2、陇亩:田野,此指民间; 3、五诸侯:指齐、赵、韩、魏、燕五国; 4、近古以来:指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时期,距离汉代很近; 5、背关怀楚:背弃关中形胜,怀念楚国而东归建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关:指关中,战国时期的秦地; 6、义帝:楚怀王之孙,熊心,公元前208年项梁立以为楚君,仍称怀王,公元前206年项羽尊之为义帝,后迁之长沙,并暗地派人逐杀之。
[译文]但是项羽并没有尺寸之地可以依靠,只不过奋起于民间,三年的时间,就发展到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分封功臣为王侯,政令都由项羽颁布,自号为“霸王”。虽然霸王之位并未持久,但近古以来,他的功业也是未曾有过的。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恋故乡楚地,流放了起事后拥立的义帝而自立为王,以致惹得诸侯怨怒,纷纷离叛自己,再要巩固基业就太难了。
自矜(jīn)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wù),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miù)哉!
1、矜:夸耀;功伐:功勋; 2、奋:逞; 3、师古:效法古代; 4、经营:整顿,统治; 5、东城:地名,在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 6、觉寤:即“觉 悟”; 7、引:援引,有“推托”之 义。
[译文]自己夸耀功绩,独逞个人的私欲,而不效法古人的仁义之道,醉心于王霸事业,想只凭武力来征服和控制天下,结果仅仅五年的时光,就使得他的国家灭亡,直到身死东城,他还没有觉悟,不肯反省自己的过错,这显然是错误的。而且还借口说“是上天要灭亡我,并不是我用兵不利的过错”,这难道不是很荒谬吗?
《项羽本纪赞》全文:
太史公曰:
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chóng)瞳(tóng)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yì)邪(yé)?何兴之暴也?夫(fú)秦失其政,陈涉首难(nàn),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shēng)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lǒng)亩之中,三年,遂将(jiàng)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bèi)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jīn)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wù),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miù)哉!
清 过珙《古文评注全集》评:
不以成败论英雄,是太史公一生主见。文虽抑扬相半,然意思但是惜其不悟,非罪羽也。看其名曰本纪,冠于汉首,视羽为何许人哉!
舜:传其称号为有虞氏,姚姓,妫(guī)氏,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因国名"虞",故又称虞舜,尧用之,使摄位三十年,后受禅为天子,上古“五帝”之一;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人。秦二世时陈涉发难,豪杰蜂起,项羽与叔父项梁亦起兵逐鹿中原,大破秦军,并率领五国诸侯入关灭秦,分封王侯,自号“西楚霸王”。后为刘邦所困,败于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自刎于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