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中的偏见
畅销书《医学的真相》作者悉达多·穆克吉,是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这本书总结了理解现代医学的三个法则,对我们整体认识现代医学非常有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个法则,先验知识很重要,也就是在经验观察之前的知识,比如直觉就是一种。你可能会不理解,医学是一门科学,医生可以根据各种检测结果来诊断病情,为什么还要用直觉呢?这是因为检测是有不足之处的,完全依赖检测结果,可能会误诊。
比如说,每一个医学检测,都存在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所谓假阳性,就是没病,但是检测结果显示有病。假阴性正好相反。如果医生没有先验知识,就会误诊。书里举了个例子,假设检测艾滋病毒,对于每一个呈阳性的检测结果,只有50%的概率能证明这位患者确实感染了病毒。但是如果医生具备先验知识,先筛选出一些高风险的病人,然后再让这些病人进行艾滋病检查,检查的准确率就能提升到95%。
第二个法则,不要忽视例外。每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问题,都能指出医学理解上的缺陷。只要存在现有的框架无法解释的例外,就必然有改进的空间。
比如说,2009年一位癌症科学家开始了一个研究项目,研究那些治疗癌症的药物,为什么能在某些病人身上起作用。像临床实验发现,44位膀胱癌晚期的病人服用了一种药物,没有明显反应,但是45号病人服用以后,肿瘤基本治好了。这位科学家推断,这可能跟基因有关。他重新排列了45号病人的肿瘤样本基因,找出对药物产生反应的变异基因。然后再对一群得了同样疾病的病人进行基因排列,发现对药物有反应的病人,有同样的变异基因。后续的研究就可以验证基因和药物的关系,还可能研制出新的药品。所以,不符合当前疾病模型的数据越来越重要,能帮助人类挖掘更深层次的规律。
第三个法则,要尽力避免偏见。医学中需要大量实验,在实验中如果不能避免偏见,就会导致研究结果只能在实验室中成立,而无法用在实际医疗过程里。
很多偏见是无意识的。比如这样一个案例,医学研究员的肿瘤学研究要进行3年,3年之后,这批研究员毕业了,会把自己的病人分成两拨,一部分交给下一批研究员,另一部分交给医院的主治医师。有个要求,就是分给新研究员的病人,要有“科研价值”。这导致了新研究员接手的病人,都是对药物有反应的。这样,研究员会认为这种药物疗效很好,可能改变癌症治疗现状。实际上总体反应很差,只能达到预期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分配病人的方式主观上是没有偏见的,但是客观上导致了研究员对药效的误判。
新的医疗技术需要更多人类的评判和理解来让研究有意义,这会产生更多的偏见。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种可以完全避免偏见的方法,只能直接面对。
总结一下,现代医学有三条法则,第一,先验知识很重要;第二,不要忽视例外;第三,尽力避免偏见。但是这三条法则都是受到人类知识的限制和约束的,不确定性和约束性在医学里广泛存在。理解了这三条法则,对于我们认识现代医学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