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

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一部分:致虚极,守静笃

致是指达到、进入,很多的人很容易受到名利的诱惑,才会有太多的不知所措、不知所选、不知所终,如果能够化掉被五色、五音、五味等所导致的迷、惑、堵,内心才能得到洗涤,获得安宁,才能达到虚极的境界,等同于佛家空的境界;守静笃讲的是功夫、作用,只有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才能守住自己的心,让心静下来,只有让心静下来,才能致虚极

第二部分: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宇宙万物,山河大地,无时无刻不在变动,永无止境地发展创化,生生不息,这是道妙用的体现,所有生命都在生化中,这是合理的;生化到了尽头,自然死亡,这也是合理的,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不死?如果借用佛家的无量无边来形容生命的力量,本是无穷无尽,不生不灭的,这种无比伟大的生命力量,老子称之为复,复是指回头的来路,也就是说要回头走,才能走到生命来源之处,老子在后文也提出了反回去的观念“反者,道之动”,回归生命本初的状态,等同于佛家所讲的回头是岸

第三部分: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

宇宙万物的每一个生命,皆是依赖它自己的根本而活,人要如何归根呢?唯一的方法,就是求静,只有静到极点,才能找到生命的本源,回归生命的根本

第四部分: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找到生命的根源,便能永远常在,体会到生命的根源是不生不灭,就成了明白人,就不会在懵懵懂懂,迷迷糊糊,如果不明白道的根本,不明白生命的本来,乱作妄为,必然大凶大害,没有好结果

第五部分: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知常就找到生命的本源,就懂得做人,懂得做事,知常便能容,胸襟可以包容万象,盖天盖地,因为有此胸襟,智慧的领域扩大,不可限量,故说容乃公,自然做到天下为公,毫无私心,即然能容乃公,当然就能公乃王,王者,旺也,望也,助也,一切万物皆欣欣向荣,活活泼泼,彼此得助;王乃天,就符合天地自然法则,天地生长万物,日月照临万物,公平无差,并不计较报酬,这是天乃道的自然法则,有天地一样无所不包的胸襟,便合乎道的原则,那么才能道乃久,源远流长,长生不老,明白了天道,就没身不殆了,肉体虽然消失,但生命的精神却永远长存!

(0)

相关推荐

  • 【云说家风《易经》篇】《系辞上》生命4问:1、娘炮;2、父母;3、富有;4、鬼神。(第233篇·总第2761篇)

    张建云 [云说家风·<易经>篇]第233天.   1.什么是"娘炮"   "娘炮"盛行令人担忧.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好端端一个男人怎么就油头粉面.矫揉 ...

  • 妙之。我之见:没身不殆。

    为什么<道德经>是仙道修炼之经.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王,王 ...

  • 品读《老子》:天地同根 万物同源

    老 子:「道 德 經」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的语言 ...

  • 《道德经》第十六章:虚静归根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匀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 ...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

    道德经第十六章,老子继续讲道,只是在讲道之前,引述其他内容,表达道的价值. 先贴下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 ...

  •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与解析 &qu ...

  • 道德经讲义-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观复-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观复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 ...

  • 致虚极守静笃(第十六章)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 ...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守静

    为腹敬善媛 - 道德经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 ...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守静,复归其根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复归其根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曰复命. 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王,王乃天, 天 ...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解析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解析

  • 道德经三十六章——将欲歙之

    这一章,以为是极为精彩,极为实用的,也是 老子 辩证 逻辑下 的 另外一番大道理. 先贴下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

    老子在这一章节 ,继续用辩证现象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这种辨证在当下的中国依然适用,国人受儒道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哪怕有的人没有察觉到. 先贴下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 ...

  • 道德经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

    我们在用数据的时候,你会发现,当你恒定一个结论时,你就能得到相应的能够佐证这个结论的数据,哪怕是同样的数据,最后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老子在这一章节里,是用现象去阐述一个道理--柔弱胜强. 先贴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