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没有争议的圣人,孔子创业全靠真功夫,那个时代不信嘴炮

人类历史进入了公元前五世纪前后,迎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轴心时代”!东西方同时出现了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这些文化大咖,作为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把人类文明带入了一个取得重大突破的世界。这些人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今天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形态,无论我们愿不愿意,他们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亚里士多德给出一句评价非常精准,“只有深埋在土地里的橡树种子长成橡树时,我们才能发现它的本质”。

回顾历史轨迹,每当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后人总是能在先哲那里获得精神上的指导。

在这些文化大咖中,唯一没有争议的圣人,孔子创业全靠真功夫,因为那个时代很乱,没人不信嘴炮。

孔子死的时候,只有三间茅屋,就是为了方便弟子祭祀。当时,没有人能够想到,孔子身后,一路被世人推崇,直到成为圣人。

西汉汉平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爵位。 北魏孝文帝称孔子为“文圣尼父”。 北周静帝宇追封孔子为“邹国公”。 隋文帝称孔子为“先师尼父”。 唐高宗赠孔子为“太师”。 武则天封孔子为“隆道公”。 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 宋仁宗改文宣公为衍圣公。 西夏仁宗“尊孔子为文宣帝,令州郡悉立庙祀,殿庭宏敞,并如帝制。” 元成宗加衔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

清康熙帝朝拜孔子,不得不跪。

可见,孔子的影响力随着时光俨然,不是消亡淡化,而是越来越光辉夺目。一个人能被各种类型的后人尊奉,靠的绝不是谎言。孔子的祭祀最终成为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非常特殊,他的一生没有搞个人崇拜,敬鬼神而远之。他不是一个道德层面的楷模,他是一个实干家。

后人评价他,最大的特点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他生活在一个混乱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朝不保夕。“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就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养孔子的母亲颜氏为外室,孔子三岁时候,叔梁纥病逝,孔子的童年,家境相当贫寒。没办法,财产都被当家大妇抢走了。因此,孔子的母亲一生都不能原谅叔梁纥。

还好,叔梁纥给了孔子一副好身体,20岁的孔子,不是一位文弱书生,而是一个身高2.2米,高大威猛的壮汉。

特别能打!

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做了儒,成为市井之人的司仪,但是孔子最大的愿望是做官,19岁的孔子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官。

为了赚外快,孔子决定办私塾,广收门徒,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没有想到,副业比主业更赚钱。

无形中普及了教育,孔子是第一个将贵族文化,传播开来的勇士,在儒家的课业中,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最重视的就是射箭和驾车!没办法,他生活的时代,太乱了。战争是常态,逛个大集市,都有可能遇到诸侯决斗。

孔子有一句名言,“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孔子是一个军事大家,手下能打的弟子,非常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子路,自从收了这个徒弟,“恶言不闻于耳。”显然这个团队的文化是,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孔子从不说教,追随孔子的弟子很多,原因很简单,孔子教给他们安身立命的本事。孔子的一生,真正的追求,是做官,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可是,现实残酷,孔子四处碰壁,惶惶如丧家之犬。

年龄大了,孔子决定将最后的时光,用来普及教育。他的目光,再一次寻找到了人生舞台,关怀社会人生。

这也是孔子死后,不断的被各代人所敬仰的根本,一个出身社会底层的草根,用一生,走成了后人的楷模。古代大家,唯独孔子立德、立功、立言,做到了三不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