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拳、功】有什么不同?
学习中国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就脱离不了对传统文化的掌握跟了解,否则永远都是瞎子摸象、管中窥豹。古人哪怕再没有学问,他们也生活在当时的文化中,一言一行都在文化的熏陶中积累而成,难以让我们用现代人的思维跟语言来解读。你必须回到古人当时的年代,用他们的思维才能还原一切。
现代经常争论一个话题:太极操与太极拳;太极之所以有“拳”字,就一定要能打;打个套路就叫太极“内功”或太极“气功”?其实这都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不了解才导致的纷争跟口角。
不管是操、拳、还是功,区分的界限只有两个。一个是“训练目的性”,一个是对“运动“二字的清楚了解。
一、训练目的性:
太极拳,只是太极完整训练体系的一环,并非全部。太极之所以能成为武林绝学,就因为它包含的用途极多,任何武学体系都很难犹如太极一般包罗万象。你可以用它来当作单纯的体育锻炼,也可以用来训练技击格斗,更可以藉由太极来修炼炁机运行,还可以通往修身养性、以武入道,这一切看你的师承跟目的而定。
除非你是一天到晚都在进行太极训练的专业人员,否则单纯玩票性质是不可能所有内容都掌握的。你必须了解”舍得“的重要,在年岁不同、体能不同的阶段,选择一个聚焦的重点,予以专项训练,集中突破。唯有如此,才能在该目标上有小成的机会跟可能。就拿诸罗遁叟本人来讲,年轻时期一切的目的都为了格斗攻防、实战对决,而50岁的现在,转为探索太极之炁法、摄生跟心性修炼,从此放弃年轻时期紧抓不放的格斗。
你能不能同一时期什么都要呢?当然可以。但就太极而言,同时信奉几个主的结果是,每个领域你都将只能浅尝即止,似乎每样都懂一点,但却样样看似精通,实际却样样都很稀松,你必须耐着性子花时间按阶段一步步走,才有可能逐步掌握。
想同时全部抓有没有关系呢?这也得看你的目的跟企图心。如果您以成为精通太极的武术家的高目标而主,那么如此行为将永无成“家”的可能,最多也只能唬唬不懂的人。但如果您只是娱乐或锻炼自己一下,那就没有任何问题,大可终生勉力而为。
太极拳有个”拳“字,所以一定要能打,这是现代最大的错误。请您先回去翻阅汉代人许慎所著的【说文】,后定名为【说文解字】。许慎是谁?除了【说文解字】这旷世大作之外,他更是点评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十个大字之人。
说文解字对【拳】字的定义只有一个,那就是【紧握的手】,如此而已。但现在却将中国传统文字中的【拳】莫名其妙的变成动词,变成如果不能格斗就不叫”拳“。什么叫“拳击”,用拳头来击打叫拳击,拳头是“部位”,“击打”才是动词跟训练重点。如果您是用肘部来作为格斗训练重点呢?那么就叫“肘击”。“拳”字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只是身体的一个部位,绝对不是名称有“拳”就跟格斗有关。
其实如果非得在武术上使用”拳“字,那么最精确的名称是”拳法“,拳头的各种运用方法。学习任何领域就要养成优秀的习惯,必须严谨深入。我想请问各门各派的太极套路中,真正”握拳“的招式有多少?你在推手的时候曾几何时使用”拳头“?
太极拳三个字的命名,真的正确吗?但既然现在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叫法,那也没什么关系。只是身为钻研太极之人,您自己必须深刻明白其中之意涵与差别。
日本柔道很能实战,但没有”拳“字。空手道的命名也没有拳字,合气道更没有“拳”字。他们保留唐朝的中国文化比我们还多,但统统无人使用拳字来命名?毫无例外的他们统统使用“道”字,为何?这点值得我中华民族后人思考。(请留意,诸罗遁叟并不是说别人用什么字,我们就得用什么。而是仔细思考一下为什么他人用这样的字眼?原因是什么?)
就太极完整训练体系而言,本应只使用”太极“二字,”拳“只是太极其中的一个训练环节。导致现代争论频发的最大问题就是在太极二字之后加上了”拳“字,因此狭隘的思维开始出现,演变至今成了武术界的口水战,非常可惜。
唯有先了解太极的全貌,才能思考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然后开始有的放矢的寻找师承跟正确的完整训练体系。否则哪怕穷经皓首,就算旷日费时,也很难达拥有高水平。
太极跟中国所有拳术的起源都不同,特立独行。其他派别使用“拳”字很正常,但萌发于道家修炼的”太极“,根本不可能以”拳“字为出发点。无视于道家的一切都以【性命双修】为目的之关键,而单纯强加以”拳“字来看,那将是研究太极退步的开始。
上述的简单说明,是太极领域的大问题,一旦延伸那将是一本书的内容,就此打住。
二、操、拳、功的区别在于何者能【运】,何者为【动】:
世界上没有单纯的太极操、太极拳或是太极内功,就跟没有单纯的外家拳、内家拳,也没有单纯百分百的静功一样。
练体操之人从来不以打为目的,但他们因为长久的训练下,肢体反射速度、肌肉纠结程度、力量集中程度都远高于常人,因此也很容易击败平常人。这样的“操”,本身也具备格斗的能力。
而“拳“如果只是松散的打花架子,没有经过双人对抗训练,不具备临机应变能力,那么遇到事情,也只能被动挨打,这时”拳“也变成”操“。
”太极操“三个字,为目前习武练拳之人所唾弃,但这却是大错特错。
如果该人以肢体锻炼为目的,那么操并没有什么不好。操也是运动,拳也是运动,功更是运动。
唯一的差别是”运“跟”动“的程度不同而已。而这点才是习武练拳之人必须且应该了解清楚的。
所谓的【运】,指的是运行、运化。属于身体内部的变化,属于五脏六腑、炁机发动与控制、经络、气脉、意念引导、以及将不随意肌训练成为随意肌的过程。
而【动】,指的是动作、肢体锻炼。动是动,作是作,两者又有所不同。但不管如何【动】的一切都与筋骨肌肉、身躯四肢有关。我们一般常见的操、拳、游泳、打球、走路、跑步、拳击、散打等等,都属于【动】的部分。(体内炁机运行中的【动】,暂时不在本文探讨,这又是另一回事)
从这里可以知道,天下没有单纯的【运】或单纯的【动】,一切都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运中有动,动中有运。只不过到底是【运】多,还是【动】多?是以【运】为主,还是以【动】为主而已。
走路、跑步、打球、游泳,都属于【动】的一环,但动多了动久了,也能产生【运】的效果,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操、拳自然也是如此。
真正严谨的【功】自然也有【动】的效果,只不过它最大的重点在于体内的【运】,在【运行】,在【运化】。功之重点,是借由外形的“动”与”不动“,来产生体内的“运”。
【功】因形态的不同,有【不动】之功与【动】之功,但不管如何,其重点统统以体内的调控与训练为目的,身体外形只是因目的的不同,而做出各种配合罢了。
真正要能称【功】,必须极大化的把重点放在体内,而不以外在形态为主。可惜的是现代大多对【运】与【动】区分不清,导致很多人随便就将一切冠上【功】,比如太极内功,XX内功。甚至以【操】来称【功】,导致现代人无从分辨,积非成是。
如果要把操、拳、功与运和动的关系说明清楚,估计需要一本书或是连续几个小时的语音讲解才能做到。此篇短文只是简单的为各位做点扫盲的而已,希望大家能因为阅读此文而了解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现在学的又是什么?
请不要再把【运动】二字当成同一件事了,这是层次天差地别的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并没有谁好谁坏?也没有哪个高级那个低档的问题。
用现代的西方观念来解读中国传统古代文学与武学,几乎没有可能破解中国道家传统之密码。但不管如何请记得,别以为自己学的是【拳】就瞧不起操,或许你学的所谓的【拳】,还没有【操】的【运动】效果来的好呢。
诸罗遁叟再提醒大家一件事:
卓有成效的【功法】,必然包含逼、迫、引、导,必定有出口跟入口。倘若您真能了解我之所言,那么您就具备一双能真正看得出功法有效与否的犀利眼光了。
【前日文章】
【诸罗遁叟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