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从脾胃湿热论治岭南杂病经验

编辑推荐语

“因地制宜”,广东著名中医胡玲教授从脾胃湿热论治岭南杂病,治疗口臭、肠息肉、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咽炎等,异病同治,特色鲜明,疗效显著。
[摘要] 受地理环境及饮食起居习惯等综合因素影响,岭南地区疾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胡玲教授立足于疾病所发环境及患者个体差异,结合临床经验,发现岭南诸多杂病皆因湿热蕴脾所致,可“异病同治”,以“清其热、化其湿、行其气”为法,多有奏效。总结了其从脾胃湿热切入治疗口臭、肠息肉、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咽炎等的临床经验,并附验案加以举例说明。
胡玲,女,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广东省名中医劳绍贤教授的嫡传大弟子,九芝堂第十代传人,全国名老中医优秀学术继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脾胃病方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脾虚证候重点研究室学科带头人;为劳绍贤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临床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消化内科疾病,尤其擅长运用中医药防治岭南脾胃湿热和脾虚证相关疾病,在运用中医药治疗脾胃病、慢性疲劳综合征、复发性口疮、口臭、慢性咽炎等方面有独到见解,遣方用药疗效显著。

1  理论基础

中医学整体观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邓铁涛教授早年提出的“五脏相关学说”也是对人体以五脏为中心、外连四肢百骸皮肉筋骨的统一思想的高度概括。五脏一体,互为其用又各司其职,而五脏之中,脾尤其重要。中医学认为,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大到心肝肺肾的精微供应,小到眼耳鼻口的滋润濡养,无不依赖脾之健运,四肢肌肉秉承脾运化而来的水谷精微才得以生养,经脉骨节赖脾之主才不致痿废不用,脾纳运有常,三焦气机升降有度,五脏六腑调和皆安。张仲景“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说强调了脾胃对人体的重要性;“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表明了脾之失职对疾病的发生及转归影响甚大,故结合岭南特殊地理气候特点,临床岭南杂病的诊疗每从脾入手,多能奏效。
岭南位于我国的南端,北以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此五岭为屏障,南以南海为界,常年日照充足,气候炎热,又受暖湿气流影响,湿润多雨,热与湿胶结蒸炽,“炎方土薄”“濒海地卑”,由此形成了岭南地区独有的“阳燠之气常泄”“阴湿之气常盛”的气候。此外,岭南地域多海洋,盛产海产品,又因其亚热带气候,多产榴莲、芒果、荔枝一类甜腻助湿的水果,岭南人本已处于湿热环境中,易招受湿热邪气,又因海鲜鱼蟹厚腻之品生痰化热、榴莲荔枝性温甜腻之品阻遏脾胃气机以助湿停运,加之岭南人喜自行煲汤进补,补品之辈大多性温滋腻,往往加重碍脾,“外邪入里,里湿为合”,内外之邪合而为病。“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岭南地区疾病的发生多以湿热或兼夹湿热之邪为患。脾为阴土,喜燥恶湿,湿邪属阴,同类相召,湿邪常最先困太阴之脾,湿邪困遏脾阳,其性重着黏腻,阻遏脾胃气机,中焦气机被阻,脾升清降浊失常,饮食精微不化,反生湿浊,湿性黏滞,聚久难行,郁而化热,湿热胶结,日久脾阳脾气俱损,故多见脾胃湿热兼夹脾虚证候表现,形成虚实错杂之证。初期湿邪壅滞气机,气之升降出入无能,延及后期,食积难消、痰结难化、瘀血难散,杂病由生。胡玲教授认为,岭南杂病虽因湿、食、热、痰、瘀等不同,但若病机皆在脾胃之湿热,则可异病同治,治以“清其热、化其湿、行其气”为要,湿去则气机升降得以复,热清则胶结凝滞得以散,故其临床遣方用药常遵此原则。现简述其对临床常见岭南杂病的诊疗经验,以期为临床相关疾病拓宽诊治思路。

2  临证应用

2.1  从脾胃湿热论治口臭

伴随生活节奏加快、饮食起居习惯的不规律,口臭发病范围愈来愈广,在人际交往频繁而广泛的今天,人们对解决口臭的需求日益迫切。西医认为口臭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呼吸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等有关。中医认为,“口臭,由五脏六腑不调,气上胸膈……冲发于口,故令臭也。”口臭与五脏六腑均有关,而“脾气通于口”“口者脾之候”,口臭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脾主升清降浊,“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水谷精微中轻盈之清气上升,厚重之浊气下降,若脾升降失司,浊气不降反升,浊气上泛则易致口臭。胡玲教授门诊中发现以口臭为主诉就诊的患者,问诊时便可闻及其口气秽臭,患者诉自觉口中热而黏腻,甚者口中涎水量多质厚重有热臭感,多伴见胃脘痞塞胀满不适,肛门灼热不爽,时有排便不尽感,望其舌象,舌红苔黄腻者居多。据此,立足于岭南地区气候特点及岭南人饮食生活习惯,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观察,胡教授指出岭南口臭病乃脾胃湿热之故。她认为,外湿夹热犯脾,内食生湿化热困脾,脾胃腐熟纳运不及,又增食积,湿聚热灼,积食化腐,壅塞中焦,浊秽之气逆上从口而出,发为口臭。故其治病求本,从脾胃湿热论治口臭,用药上她多予藿香、石菖蒲、佩兰、白豆蔻之辈以芳香醒脾化湿,陈皮、半夏、枳壳之辈以行脾胃壅滞之气,鸡骨草、茵陈之辈以清热利湿。湿化热清,清浊各复其位,脾胃升降有度,气机畅达,则口臭自除。

2.2  从脾胃湿热论治肠息肉

肠息肉是消化科常见病、多发病,易复发,且有癌变倾向,西医多予药物对症治疗及手术摘除息肉,但仍无法消除其复发及逆转其癌变。中医从“治未病”“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等多角度防治肠息肉,在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癌变风险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医古籍中并无肠息肉的独立病名,从肠息肉临床表现来看,可归属于肠癖、肠风、肠覃、便血、飧泄、癥瘕、积聚等范畴。病因方面,痰浊、气滞、血瘀、湿热、寒湿等因素较多。胡玲教授认为,岭南地区肠息肉多见脾虚湿热,脾胃互为表里,胃与大肠同属阳明,五脏一体,同气相求,中医学认为脾胃大肠关系密切,肠之病变多责之于脾,脾受湿热所困,清浊不分,浊邪聚集于肠,久而不散,或成积聚,阻碍气机,扰乱肠之糟粕排出,多发泄泻、便血等,“肠中垢滓,凝聚生息肉,犹湿气蒸郁,生覃于木,故谓肠覃”,湿为阴邪,本有重着、黏腻、趋下的特性,加之热邪夹杂,湿中蕴热,热由湿生,湿热熏蒸,病情缠绵反复难愈。基于中医古籍相关记载与临床经验,胡玲教授课题组早期已提出“息肉相关体质”理论,该理论指出湿热体质更易引发息肉病或更易导致其复发。故其治疗多以清脾胃湿热为主,辨证配合行气导滞、化痰消癥、通腑散结、祛瘀活血等药以消肠内结滞。临床用药方面,胡玲教授循序渐进,常先振奋脾胃之气,投以薏苡仁、白术、山药、茯苓等以健脾助脾之运化;再配伍鸡蛋花、木棉花、茵陈等清利脾胃大肠湿热,泽泻导湿热下行;另外,考虑息肉多为有形实邪,故予漏芦、莲房、败酱草、露蜂房、白花蛇舌草、山慈菇之类以清热解毒散结。诸药合用,攻补兼施,清气得升,浊阴得降,瘀结得散,息肉便可消除。

2.3  从脾胃湿热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为全身性疲劳,患者常诉全身乏力,倦怠恶动,四肢酸软沉重,这与现代医学的“亚健康”状态相对应。关于其病机及治疗,各家学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基本病机为脾肾两虚,治疗以健脾益肾为法;有学者基于“肝主筋,其华在爪,其充在筋”理论,从肝论治疲劳、肢软等疾病,方用逍遥散、小柴胡汤、柴胡疏肝散等治疗;另有从“肾主骨,生髓”为出发点以补肾壮阳强骨等为治则辨证者;此外,还有气血津液论治等。胡玲教授认为,脾主肌肉四肢,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此乃本虚标实证,脾虚是本,湿热困阻是标。脾气虚弱,运化失职,又有湿困热扰,一则脾无以运化气血精微濡养肌肉筋骨,二则湿邪流注四肢百骸,脾虚生湿,湿邪困脾,故临床身体沉重倦怠等诸证则见。这与《血证论》中“身体沉重,倦怠嗜卧者,乃脾经有湿”的观点不谋而合。岭南地区虚劳病患者临床表现不仅有自觉全身倦怠明显、四肢重着乏力、肌肉软弱酸痛等表现,尚多伴有头重痛或昏沉、嗜睡、醒后精神不振、纳差、饮食停滞、脘腹满闷痞塞、大便黏腻不爽、里急后重等,临床脾胃湿热舌像表现明显,尤以舌苔黄厚腻多见。治疗方面,胡玲教授强调标本兼顾,补脾助运谨防滋腻之品加重碍脾,祛湿除热不可伤阴耗气,她常用五爪龙、荷叶、仙鹤草等补脾益气而避滋腻之嫌;清热、理气、祛湿多就地取材,喜用广藿香、砂仁、救必应、鸡蛋花、广陈皮一类道地药材;另其考虑到劳倦思虑过度最易伤脾,“人以脾胃为养生之本”,脾胃既伤,根本动摇,故其常常酌情加入石菖蒲、郁金、远志等取其安神定志之效。湿热既除,清窍得开,神清气爽,四肢轻健。

2.4  从脾胃湿热论治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病,症状主要为咽部干痒、疼痛、干呕、恶心或异物感,常因饮食口味过重、熬夜、气候干燥等因素刺激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慢性咽炎归属于中医学虚火喉痹、梅核气范畴。《素问·阴阳类论》早有“咽喉干燥,病在脾土”的记载,《医贯》所论“咽系柔腔,下接胃本”,均概括出咽与脾胃的关系。胡教授课题组基于实验基础及临床实例验证,提出“咽胃相关”之说,表明慢性咽炎的发病与脾胃功能失调关系紧密。岭南地处南方,南方在五行中属火,火性炽热燔灼炎上,又多湿热,“火本不燔,遇风冽乃焰,积湿生热”,湿遇火热而蒸腾外散,上扬之火热邪气袭及咽喉,故见咽痛干痒不适;又因脾胃湿困热蒸,津液输布障碍,痰浊停滞,久则蓄积化热,岭南人素体多热多湿,外邪伤人,易随人体而从化,阴邪从而化湿,阳邪从而化热,湿热蒸腾弥漫,人体感而受之,三焦病证俱可见,恰如王士雄所言:“热得湿则郁遏而不宣,故愈炽;湿得热则蒸腾而上熏,故愈横。两邪相合,为病最多”。湿热犯病,在上焦表现为头部昏蒙、面部垢腻、咽喉肿痛、口疮等;在中焦表现为胃脘灼痛、脘腹痞塞胀满不适、大便溏泄不爽等;在下焦表现为小便滞涩灼热、白带黏腻色黄等。治病求本,故胡玲教授从脾胃湿热论治岭南慢性咽炎临床疗效往往较好。

3  病案举例

叶某,男,35岁,2017年2月就诊。主诉口臭2年,便溏8d。患者近2年来自觉口气重,口臭明显,曾间断性行中药治疗,效果不明显。8d前开始出现便溏,大便日行一次,为黄色烂便,量较平时多,肛门灼热黏腻不爽,有排便不尽感,伴食欲减退,脘腹胀满不适,油腻荤腥饮食后胀满加重,小便黄。就诊问答间,张嘴即可闻及其口臭,尚有口干欲饮水症状。观其面部红润油腻,形体壮实,舌红,苔黄厚腻,中根部尤厚,脉弦滑。自诉因工作原因应酬多,喜好酒肉,饮食欠规律,有熬夜、吃夜宵习惯。中医诊断为口臭,属湿热蕴脾证。治宜清热养阴,化湿醒脾。用药:石菖蒲15g,广藿香12g,白豆蔻10g,茯苓15g,薏苡仁15g,白茅根30g,芦根20g,布渣叶15g,泽泻10g,莱菔子25g,炒枳壳10g,莲房10g。共7剂,日1剂,水煎服。并嘱其规律饮食,忌口油腻少荤,忌熬夜忌夜宵。7剂药服毕后复诊,患者诉口臭较前减轻,服药3剂时大便已经正常,质软成形,但食欲仍较差,饱食后腹胀,余未见不适。原方基础上加炒麦芽12g、广陈皮10g,继续巩固服药7剂,续观病情,并嘱其加强饮食生活调摄。
按:患者为青年男性,喜好酒肉,习惯夜宵,此则饮食不节,长期以来损伤脾胃,又酒肉多痰湿,湿久蕴热,湿热蕴脾,影响脾胃气化,运化功能减弱,故食欲减退、脘腹胀满不适;脾清浊不分,浊秽之气逆上从口而出,发为口臭;湿热熏蒸,热耗营阴,津液运化不及,则见口干喜饮;湿热下注大肠,肠道传导失司,又见肛门灼热、排便不爽诸症;舌脉均为湿热蕴脾之佐证。治疗上予白茅根、芦根清热除口臭,又有清热毋伤阴之义;石菖蒲、藿香、白豆蔻芳香醒脾化湿,茯苓、薏苡仁健脾助湿运化;考虑到湿热久停易阻碍气机,予炒枳壳、莱菔子畅达气机以通滞除胀;布渣叶、莲房清热祛湿,泽泻导湿热下行。二诊患者食纳较差,余证改善,原方基础上随证加入陈皮调中行气、炒麦芽消食和胃。另外,治脾胃病三分靠养,嘱患者养成良好的起居、饮食习惯。

4  结语

胡玲教授从脾胃湿热论治岭南杂病,病虽有口臭、口疮、息肉、疲劳等之别,但究其病因,均有湿热蕴脾,治病求本,临床施治以清热祛湿为法,颇有疗效,此则中医“异病同治”之妙;另外,在临床接诊过程中,胡玲教授整体合参不忘个体辨治,她每每从岭南地区气候与居住大环境出发,结合患者的生活习惯给予合理的防治指导,例如每年春夏之际广州地区便逢湿雾迷蒙的“回南天”,就诊者多见精神疲倦、四肢欠伸、腹胀纳呆、大便不畅等症,胡玲教授常嘱患者以五指毛桃、薏苡仁、白扁豆、党参之品煲汤或煮粥,以奏健脾祛湿之效;针对气滞四肢沉重者,胡玲教授推荐日常菜肴中放点广陈皮助“行气”,陈皮煮糖水、陈皮鸭、陈皮骨煲汤等均是较好的食疗方法。总之,胡玲教授尤其重视患者日常饮食调摄,戒烟忌酒、忌油腻肥甘厚味等生湿助湿之物、畅达情志等是其常言,从饮食起居着手防微杜渐,积极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等多方面的临床应用,这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践行。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774238,81373563)

编者按:该文刊载于《山东中医杂志》2019年第9期。

责任编辑:丁兆平

(0)

相关推荐

  • 20多年顽固口疮,脾胃湿热型如何治疗?分享广中医胡玲教授经验

    导读:笑口常开研习社原创美文第302期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经过联系几天分享广中医脾胃研究所胡玲教授应用中医外科内治之"消.扥.补"三大治疗方法分期诊治顽固口疮的学术思想解读后,相 ...

  • 俞慎初教授从瘀论治内科杂病经验

    俞慎初教授对古代医家叶天士化瘀通络理论,王清任的活血逐瘀名方以及唐容川<血证论>中的治血诸法深有研究,且灵活运用于临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认为临证治病,调理气血尤为重要,特别是久病之人, ...

  • 辨湿热用名方——国医大师伍炳彩治湿热杂病经验

    历代医家均对湿热邪气致病十分重视,朱丹溪认为"湿热相火为病最多""六气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提出:"若其人色苍赤 ...

  • 我当村医时,有个能治多种杂病的畅销方!

    Official Account 导读:仲圣之方,方方可用,疗效卓著,但个别处方,其言简,其意深,有的仅余只言片语,不易理解及运用,近阅先贤来春茂先生文章,对侯氏黑散运用颇多,特整理如下,读者对此方若 ...

  • 我当村医时,有个能治多种杂病的畅销方(侯氏黑散)

    我当村医时,有个能治多种杂病的畅销方(侯氏黑散) 古医文化传媒 中医论坛 中医论坛应用中医,推广中医: 传播中医,发扬中医: 光大中医,辉煌中医: 执念中医,天下无疾.2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导读:仲 ...

  • 我当村医时,有个能治多种杂病畅销方。

    ​导读:仲圣之方,方方可用,疗效卓著,但个别处方,其言简,其意深,有的仅余只言片语,不易理解及运用,近阅先贤来春茂先生文章,对侯氏黑散运用颇多,特整理如下,读者对此方若有体会,欢迎于评论区多多分享. ...

  • 从痰瘀论治疑难杂病 李士懋

    李士懋:从痰瘀论治现代疑难杂病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再康 ·现代疑难杂病多符合中医痰邪黏滞胶结.缠绵难愈的特点.李士懋提出,治痰不可拘泥于肺.脾.肾三脏,而当从五脏全面考虑,辨证治疗,并贵在加 ...

  • 古中医脾胃学说论治疑难杂病

    一.引 言 很高兴能站在这里以"古中医脾胃学说论治疑难杂病"为专题做演讲.深圳是我的第二故乡,因为我1999年毕业就来到松岗人民医院,一待就是18年.2014年,中医科原来的老主任 ...

  • 治多种杂病的畅销方(侯氏黑散)

    我当村医时,有个能治多种杂病的畅销方(侯氏黑散) 古医文化传媒 中医论坛 中医论坛应用中医,推广中医: 传播中医,发扬中医: 光大中医,辉煌中医: 执念中医,天下无疾.2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导读:仲 ...

  • 『常用便方』妇科: 治妇科杂病便方系列

    治妇科杂病便方方1[组成]牛膝20 克.米酒500 毫升.[用法]煮取300 毫升,分3 服.[主治]小户嫁痛.[说明]小户嫁痛即女子新婚阴户疼痛.方2[组成]葱白30 克.乳香10 克.[用法]同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