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画史上、骏马一直是艺术家热衷创作的题材,骏马,又称“龙种”,祖先们认为,它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骏马的勇猛、刚毅、驯良、忠信的性格深得人类的推崇和喜爱。人们在马的身上寄托着奋发图强和成功的意愿:如“马到成功”,“龙马精神”等等。
在中国国画中仅就骏马龙腾虎跃的身姿无不显现出其妙不可言的形态美;那广阔的草原上四蹄生烟的雄姿更使画家们兴奋不已。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马的画法。
(1)在一般情况下,后肢股骨与胫骨,胫骨与跖骨间角度大致相等(啃痒等特殊情况例外)。
(1)画马头应根据不同角度的造型特点,采用多变的笔法,浓淡分明的墨色进行运笔。写五官以勾线为主,骨法运笔。
(2)画躯干用摆笔法,侧锋用笔,落笔要沉稳,如画写意花鸟中墨叶一样。
(3)四肢的运动变化最大,画时应以关节为轴心,中锋侧锋兼用,像画竹一样刚劲、挺拔。
(4)暴和尾的摆动,增加了马的俊美、飘逸、气势,画好鬃、尾很重要。鬃、尾宜用稍干之笔中、侧锋并用,用笔应有穿插,如写兰叶。
泼墨法画马更注重于神,它是在小写意大写意的基础上大胆运用笔墨,在流动的墨色中见机行笔,以达到自然、活泼、水墨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
(1)将打好的稿子垫在宣纸底下,先从大腿处落墨紧接着散锋貨出尾部。
(6)用勾法着力描写头部,整理完成。要求形象概括、生动,笔墨酣畅,一气呵成。(1)打稿,把骏马弃驰的形象:伸直的劲部、强健的胸肌、突现的眼光、贴后的两耳、屈伸的四蹄、飞扬的鬃尾勾画出来。并注意中心线的移动,要让马儿跃得起、跑得动。
(2)在了解结构(颈、肩臂、腹、臀)的基础上,尽量由浓及淡画下去。第一笔由颈入手、第二、三、四笔画肩臂,第五笔画右肩(留出胸肌)。
(4)第二次蘸墨(稍淡)上下藏锋画腹部,就势勾出背臀、大腿。蹄、头以中锋勾勒为主,应着力刻画细部结构。
小写意画马要求形象较具体,充实,它是线描造型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线条的完美尤为重要。这里我们选用一匹猛然起跑的骏马来画(1)先用炭条或铅笔轻轻地在生宣纸上勾画出马的轮廓,只要看得清楚就可以了。(2)取中白云笔蘸浓墨勾线,用笔要毛些,求稳准、流利,忌浮滑。腮、颈、腹部用墨浓重,额头、背部用笔轻快,四肢用笔有顿挫,趁笔枯墨竭时散笔穿插画鬃、尾。随后在形体凹处按结构妓数笔,这样既不呆板又不松散,且富整体效果。
(3)紧接着便是落墨,这是成败的关键。取一支较大的笔,洗净,稍含水分,蘸浓淡适中的墨(以不掩盖线条为准)大处着墨,中锋落墨在肩胛处收住,接着侧锋画胸,紧连回锋第二笔,再至腰部第三笔,此时笔中余墨已不多,随即在大腿处着笔,在髋结节处带一笔,趁肩端外墨色未干连接前肢上部。
(4)第二次蘸墨侧锋画颈部,整理笔锋染面颊和腮,顺势沿背线溜一笔。再蘸稍重墨色画四肢,并强调关节(里侧前后肢稍淡些)。
(5)最后用渲染法使鬃尾及各部衔接统一,墨色不够之处稍做补充,作品完成。(1)先用炭条或铅笔轻轻地在生宣纸上勾画出马的轮廓。(2)双马安排要有呼应,前面的马墨色可重些,墨色保持在一定的浓度上,以淡墨画第二匹马,便前后马拉开距离。
(3)待干湿恰当时连勾带染画完它。紧接着用淡墨画后匹马的大块结构。(4)稍干后用浓淡适中的墨色勾染,不够之处稍加整理完成。
群马的表现,应注意布局上的疏密关系,虚实藏露、把握运动互呼应以及墨色的浓淡组合,避免笔墨繁杂、零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