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孩子留白了吗?
黑格尔说: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老子的《道德经》受世人崇仰;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说:在中国历史上,每当道家思想被认可的时期,经济发展良好、社会丰衣足食,道家重生,不仅体现在看重个体生命,也体现在看重社会整体的生计发展。跟随周正教授,感悟老子智慧。
每次听《正言兰语道德经》,总能听到路研老师充满磁性的声音,和这个片花一样有魅力的,是这个节目本身的内容。第一次听,我惊叹:中国还有这么有价值的节目!晦涩难懂的《道德经》,经周正教授和荻兰老师珠联璧合地讲解,你会感觉花开了。那种芳香、那种灿烂、那种绽放的光芒,令人陶醉!节目就像德国哲学家尼采评价《道德经》一样,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正言兰语道德经》就是一座宝藏。每次听,总有不同的收获。我贪婪地采撷,生怕失去了这座宝藏。
听完《道德经》第11章,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一章着重强调:“有"是为了“无",“无"才是意义的所在,所有的有形部分,最终都要附从于无形的部分,这样你的生命才能真正达到它的价值本身。
似乎很难理解!看周正教授如何深入浅出地解析——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三十根辐条连接在一个毂上,毂中间一定要留一个空,轴才能放进去、辐条才能产生支撑、轮子才能旋转、车子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所有有形的关键,最后都要在一个空的部分,把车体和轮子结合起来。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揉和黏土做成器皿,中间一定要把它捏成空的,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才可以盛水、盛食物。因此所有的有形的黏土,最终还是为了中间能盛水,这个空才是真正所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人才可以住进里边。因此所有的有形的门、窗、墙,最终的目的也是中空部分能住人、空气能流通、阳光能进入,这个中空才是它真正的房屋所用。
你去买房子,得房率只有60%,你愿意买吗?肯定得房率越高越好!院外也是这样,容积率高了好还是低了好?当然低了好!容积率越低,证明院外空间就越大,空间大了,树木花草就多,绿化率就高,然后细菌就少,舒适度就高,人就健康。
讲到这里,周正教授掷地有声地问:
“听众朋友,你空在哪里?"
“你与世界相连的部分、你最无用的部分在哪里?"
“你孩子的空在哪里?"
“你怎么去培养孩子无用?"
……
这不是疯了吗?
教育孩子,我可是要求孩子要有用,要会这会那,文武双全,最好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各门各科统统领先。外语学个四五门、兴趣来个七八种、辅导班报个五六所,下课赶紧去培训,结束赶紧写作业,写完外加两份卷子……
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从儿子刚满两岁开始,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兴趣班、辅导班铺天盖地向他席卷而来:语言、轮滑、美术、书法、游泳、机器人、足球、英语、奥数、作文、器乐等等,成了儿子生活的全部。时间排得满满、大脑空间被塞得满满,可以说一点儿缝隙都没有。
儿子6岁时,有一个周末,阳光明媚,那天有足球课,我开车把他送到训练场地,然后赶紧趁空去商场购买一些必需用品。不抽空不行呀,儿子的课太多了,今天上啥明天上啥,早已被我给安排得满满当当。
谁知在购物过程中,老天突然变了脸,瞬间阴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由于商场里密不透风,看不见外边,我全然不知。当我听说外边下大雨了,立即停止购物,马上开车赶往训练场地。
瓢泼的雨打得车窗“噼哩啪啦"响,震耳的雷声和耀眼的闪电似乎要把地球劈成碎片。我害怕了:儿子在哪里?不会被雷电击中吧?同时又安慰自己:可能会在教练办公室吧?!
当我赶到训练场时,场地自然是空无一人,我径直把车开到教练办公室门前。惊呆了:儿子和另外一个小朋友,两人吸着肚子、两手垂直捋着身子、紧贴着墙、一脸恐惧地站在教练办公室门前。显然教练已经锁门离去了!面前的大树拼命地摇着,似乎要连根拔起。为啥吸着肚子?因为房檐太窄,吸着肚子贴墙站,少泼两瓢雨呗!
我赶紧下车,拉着两个孩子塞进车里。当我掉好头准备走的时候,发现已经回不去了。整个城市一片汪洋,湍急的雨水快齐膝深了。真快呀,刚还开着车进院,瞬间路面都成大海了。就这样,我和两个孩子坐在车里足足等了3个小时才上路回家。一路上走走停停,等待救援的车辆和交通事故太多了,路况一片混乱。
就这都没给我震醒,我带着儿子,披星戴月,从这个培训班出,又进那个培训班。这样的艰苦岁月一直坚持到儿子上初中。初一上学期,周正教授在《正言兰语道德经》里掷地有声地问话,通过电波传进了我的耳朵里。
“你孩子的'空’在哪里?"
“你孩子的'无’在哪里?"
“你孩子绝对不作为的部分在哪里?"
“你孩子与世界相连的部分、就是最无用的部分在哪里?"
“你孩子的那个让别人进来的部分在哪里?"
“你怎么培养孩子无用?”
……
看着儿子不再清澈的双眸、不再矫健的步伐、不再爽朗的笑声……我决定:停掉所有的课外班,还儿子一片属于他的蓝天。经沟通,儿子只保留了一项兴趣,其余全部停掉。
自此,儿子有时间娱乐了、有时间看电影了、有时间看小说了、有时间打游戏了,尤其是有时间打篮球了。每天中午、下午一放学,儿子迅速冲进篮球场,奋战一个小时。一天两个小时,打得汗流浃背,满脸泥污、灰头土面地回家。冲个澡,对了,冲澡的时候必须是听着歌,鬼哭狼嚎地唱着洗着,爽得无法再爽了。
奇迹发生了,天天打球的儿子成绩直线上升,从班级三十多名一直冲到前几名。当然,当时我是很为他的好成绩而自豪的。今非昔比,我早已明白成绩和未来没有关系,考多少是多少,考成啥样是啥样。真是“绝圣弃智,民力百倍"、“绝学,则无忧”。
正像荻兰老师所说,世界上一定有很多东西,是要我们彻底放弃的,因为纵使穷其一生也不可能搏到和追到。
始终铭记周正教授的教导:做一件事,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做到极致。
你,给孩子留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