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线装书,一座儒学城!《儒学之都金华》问世
日前,《儒学之都金华》问世,以其精妙的观点、通俗的讲述和国潮风的装帧形式,得到了婺文化圈的好评。
儒学之都金华
这部《儒学之都金华》由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编印,该书为一函两册线装本,全书分《金华人物传略》及《金华古城文化》两辑,以两个纵横交错的视角,展现了一座别有洞天的江南古城,和恬淡小城里一群影响深远的文化人。第一辑以时间为序,循序展开,介绍了由汉至隋唐时期的九峰三贤、仙师佛宗、文学先贤,到宋时的仕宦官绩、抗金名将、婺学宗师、王氏世家,以及元明清时期的名臣忠杰、儒林双杰、科学先驱、文学奇才、婺学中兴代表人物、南明忠臣,并讲述了旅居名人在金华的故事。第二辑由古城历史文蕴、城垣建筑文化、府衙街巷文化、文化旅游遗产等几个维度,讲述了从万年上山、姑蔑古国到金华古城的建制流变,细致呈现了古城发展、古城营建、子城城垣、府城城垣,描绘了府衙艺术、街巷民居、古井涵星、战略要冲,梳理了八婺自然遗产景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
“我们编印这部书,就是希望以这样的方式,打造一个展示婺文化、宣传金华作为儒学之都的窗口。”金华市文广旅游局局长方宪文说。翻开书页,复古的宣纸线装本读将起来,仿佛一扇扇尘封的大门在眼前徐徐推开,流淌出一缕缕历久弥新的人文遗韵。通俗的现代行文,配以简明扼要的明快叙述,又令今人怀古,穿梭其间,游刃有余。这部书最独到之处,还在于其提出的核心观点——“儒学之都金华”,引起了广泛热议。孔孟先贤,周游列国,传道受业,启儒学之滥觞;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致儒学之大兴。然而,在两宋之前,江浙之地儒学发展基本处于消沉状态,鲜有影响全国的大家,处于浙江腹地的金华等地,儒学思想也是寂然无声。而在北宋中期之后,随着程颢、程颐学说的南传,尤其是宋室南渡,给浙江带来了勃勃生机,直接启迪了“浙东学派”,形成了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进而催生了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以及后来姚江流域的阳明心学。其中,金华婺学在此期间发轫渐兴。承前启后,兼容并包,孕育了吕祖谦及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北山四先生”等传承有序的经世大儒,实至名归,令婺州成为儒学之都。据悉,在二程理学尚未传入婺州之前,婺中即有范浚的香溪之学卓然崛起,范氏亦被后世推为“婺学开宗”。迨及南宋乾道、淳熙之际,婺学迎来学术发展的第一鼎盛期,金华吕祖谦、唐仲友,永康陈亮,各以所创的心性之学、经制之学、事功之学,并辉于时。稍后北山四先生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又得朱学正传,被视为朱熹世嫡。而元代的婺州学术,以两支最盛:一支由徐侨传王世杰,再传石一鳌,三传陈取青、黄溍,陈取青传子陈樵,黄溍传王祎;另一支则由何基传王柏,再传金履祥、闻人诜,金履祥传许谦、柳贯,闻人诜传子闻人梦吉。徐侨、王柏等人皆兼传朱、吕二家之学,柳贯、黄溍又与黄景昌、吴莱同学于受陈亮事功之学影响甚深的方凤。这些学者形成蜚声中外的婺州文人集团。双龙之水天上来,汇入滔滔乌江西到海。千百年来,从儒学、理学到婺学,犹如沟渠纵横、路路通达的“浙江诗路”,孕育了璀璨夺目的文化星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化学者投身到婺文化的研究和发展中来,形成了越来越兴盛的婺文化圈,并以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循序解码了浙中婺文化之于浙江文化乃至中国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力,受到浙江乃至中国文化圈的广泛关注,为当今婺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金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文化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来源|金华新闻客户端 金华文化
作者|张苑
编辑|汪蕾
校对|陈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