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环骗局:为什么会出现「一听就懂,一做就懵」的情况?

能听懂,但是不会做。

在和成百上千个同学、家长交流过后,我发现绝大部分同学都有一个可怕的共同点:能听懂老师讲的,但是一做题就错。

多数家长在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脸上多少会挂着无奈和同情——我的孩子已经很努力了,但这就是一个永远无法被解决的难题。

直到后来,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同学把它当作万能借口。一旦作业没做好或者考试没考好,只要说出这一个理由,就足以免掉大部分责罚。

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天衣无缝的借口!

我能听懂老师讲的(这表示我已经认真过了),至于为什么会做错,我也不知道,反正它就是错了。

听到这里,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老师,能有什么办法呢?也就是说,它之所以能够成为借口,是因为它“完美”得连能背锅的对象都找不到。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显然不是的,其实这里面存在一个致命差距:主观与事实的差距。

也就是“觉得懂了”和“真的懂了”之间的差距,以及“觉得会了”和“真的会了”之间的差距。

所有这些差距我们把它们统一叫做“闭环骗局”。

闭环和闭环骗局

一、闭环

对于所有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形成闭环的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把知识所涉及的性质或者解决流程,储存在大脑里。

只要我们能够在大脑中成功理解知识,熟悉该知识的运用过程,那么所学的知识就会形成一个“闭环”

闭环能够让我们按照其规定的流程去检索知识和运用知识,而且只要严格遵循该闭环,我们就不会在检索和运用中出现错误。

二、伪闭环
但更多时候,这种闭环其实是“伪闭环”。虽然伪闭环也是闭环的一种,但是这个闭环并不能够让我们顺利地检索知识和运用知识。
原因是,闭环中其实还存在大量的缺陷和错误。
但我们意识不到其中出现了缺陷和错误,因为闭环有缺陷或者说闭环有错误,不等于闭环会断裂。
因为我们的大脑害怕认知失调,它会自动帮我们补上缺陷的片段,更可怕的是,它还会强行把错误的片段拼接在一起,总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闭环发生。
而一旦闭环发生,我们就会产生“我懂了”、“我会了”的感觉(虽然这种感觉很多时候是错误的)。
于是“一听就懂,一做就懵”的现象就诞生了。
这里面最可怕的是,我们根本无法提前知道,自己到底是真的懂了还是假装懂了。
只有在给别人讲题的时候,或者是考试的时候,才会暴露出来。而如果是在考试中暴露出来,那时候已经晚了。
闭环骗局是如何产生的?
一、自动脑补
我们大脑的运行机制是“能不动脑就不动脑”,所以当整个闭环中出现部分信息缺失时,大脑的第一反应是,根据以往经验模拟出一个类似片段,添加到闭环当中。
这就是闭环骗局的产生原因。
下面这两种情况下极容易产生自动脑补,一定要注意!
1、请教问题时
当你在请教同学问题时,你的同学能够捅破问题那一层窗户纸,但是这并不代表问题已经解决。
很多同学在点破窗户纸那一瞬间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觉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解决办法,立马打断同学的讲解,转而自己实操。
这种同学以为解决了这个知识中最终极的难点,后面的步骤顺理成章地被脑补了
他产生了后面的问题可以信手拈来的错觉,可事实上,后面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多得让他头皮发麻。
按照我的经验,那种问问题问到一半就跑的同学,后面出现错误的概率会更大,因为这个知识后半部分的闭环缺陷依然存在,只是自动脑补暂时屏蔽了它们。
所以,下次请教问题时一定要从头到尾听完。那些听到一半就“开悟”的同学,后面的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因为他已经不好意思再向同一个同学,问一个之前已经“问懂”的问题。
2、急于结束时
还有一种也非常容易出现自动脑补,比如老师讲某个知识点时刚好下课或者放学,下课或放学带来的焦躁和急切会不断催促我们完成闭环,这个时候的脑补活动会达到顶峰。
如果你是老师,请一定记住,避免拖堂授课。实在没讲完的,可以留到下节课再讲,不然你还得重新讲一遍。
二、恶性发散
恶性发散其实是走神的底层原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走神其实还分为“主动走神”和“被动走神”。
那么,主动走神和被动走神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
1、主动走神
一般来说,当老师讲到一个知识,这个知识中恰好有这个同学之前学过的或者是比较熟悉的知识,那么这时候,很多同学就会暂时从听课的过程中抽离出来,抽离之后跑去思考其它的问题,等老师讲完这个知识之后再回到这个听课的过程中。
当然,这个想法是好的。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们的大脑一次只能思考一件事情。
而且最要命的是,大脑没有刹车!一旦大脑开始思考其它东西,没有思考完是不会轻易停下来的。
思考的完成欲是与生俱来的,一件事情思考到一半是不会主动停下来的,除非被强制引导发散。
所以,主动走神之后回到课堂,你会用之前学过的那个熟悉的知识去脑补空缺,直到形成闭环。
但是就像刚才描述的,如果这个空缺中还存在其它需要注意的知识,脑补是无法解决的。
2、被动走神
被动走神大多数时候来源于同学或老师,比如当你认真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或者思考问题刚产生心流的时候,结果同桌突然让你帮忙捡笔。
这时心流就会被打断,但还没到走神的地步,被动走神来自于干扰之后的思考。
比如:
1、咦,今天帮喜欢的女孩儿捡笔,好有成就感......
2、他们在讲话打断我思路,我是要考XX大学的人,我注定拥有不平凡的人生......
3、同桌的笔掉地上了,我到底是捡还是不捡呢?捡起来会耽误我听课,不捡就显得我不够意思......
这些外界干扰让你产生了许多衍生想法,从而阻断你的听课过程,让你无法形成完整闭环。
另外,被动走神还可能来自老师。
有很大部分老师讲知识的时候喜欢发散问题,尤其是发散到热点时事。
虽然让同学们多了解时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一定要避免讲知识讲到一半就发散到其它的地方去。
当同学的思维发散到其它地方之后,他们是不太容易收得回来的,因为大脑里面不存在刹车系统。
所以,讲知识讲到一半就发散到其它地方,这无疑是在将本来就不完整的闭环扼杀在摇篮中
总结来说 :
主动走神会产生脑补行为,这种行为可能会替换闭环中的片段,甚至用之前学过的知识来改写某些看似对应实则不同的片段。
被动走神轻则产生脑补,替换或改写闭环中的片段,严重的会直接扼杀正在生成中的闭环。
如何避免闭环骗局?
——专项练习
一、专项练习的意义

既然听懂了,为什么还要进行专项练习?
理解和运用始终是两个层面的事情,就好像拿着菜单侃侃而谈和真正把食物吃进嘴里是两回事。
谈论晚上吃什么这个过程不会让我们有饱腹感,把东西吃进去才会。不止步于理解,能够正确运用才是专项练习的意义。
专项练习可以理解为“学完之后马上运用”。
例如你正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定义、解题步骤、公式、注意事项......”就是你需要掌握的闭环。
但是其中的问题在于,你真的掌握完全了吗?里面是否还存在盲区?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立刻运用,即专项练习。
专项练习能够让你重新捋清刚刚建立的闭环,通过实操来检验该闭环是否能够正确地解决问题,是否存在缺失或错误。
二、专项练习的本质
专项练习的本质无限接近于费曼学习,它和费曼学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要完全打开“自圆其说”的开关,就是要彻底搞清楚整个闭环。
简单来说,专项练习就是在实操中不断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在专项练习的过程中,你会发现闭环出现了缺失或者错误,把它们纠正过来,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闭环,优化闭环的过程。
当与一元二次方程有关的闭环毫无问题时,你就可以用这个闭环解决任何和一元二次方程有关的问题。
这就是专项练习的魅力,这也是理论知识完全正确的必要保障。
三、专项练习的注意事项
1、只做原始例题
专项练习时,一定要谨慎选择练习题,只做原始例题,不做考试真题。
比如刚刚学完一元二次方程,在选择专项练习的练习题时,一定要选择与一元二次方程高度相关的练习题,比如书上的基础例题。
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避免选择考试真题,因为考试题有“套娃”,它的整个题是发散型的。
简单来说就是,考试题含有的考点可能不止一元二次方程,它可能含有其它知识点,这样不仅会发散思维,还会让专项练习的效果大大降低。
学什么知识就做什么题,这是专项练习的黄金法则!
2、理论对应
另外,专项练习中出现的任何问题或者不熟悉的地方都要标注,然后反馈至理论知识,以此对应相关理论知识的修改,这个过程一定要避免心理上的修正。
什么是心理上的修正?
心理上的修正就是“下次我一定注意”这样的自我安慰,然而心理上的提示实际上并不能让我们避免类似的问题再度发生。
总之,专项练习是在完善我们的知识闭环,而不是我们的做题习惯。
写在最后
不要再为“能听懂却不会做”而苦恼了,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真的懂了吗?我们真的会做吗?
不要让闭环骗局,淹没所有能够使我们进步的机会,赶紧去专项练习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