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1个新百亿赛道诞生:毛利率70%,净利率达40%

记者:韩希言

来源:铅笔道(ID:pencilnews)

1元1瓶的维维豆奶,10块15个的肉松饼,5块17包的即冲豆奶,5块钱两斤的即食燕麦,19.8元6盒皇冠丹麦曲奇……
从逐渐膨胀的消费主义中跳出来后,Z世代的年轻人又找到新的省钱妙招——购买临期食品。只需要以正价1折到5折的价格,就可以肆意买买买,唯一的区别就是多了“临期”二字。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看着不上台面,被倒计时的食品正在撑起一个新的细分赛道。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市场规模达3万亿元,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也能成为百亿市场。
现如今,临期食品正在逐渐形成产业链,有些创业者们也早已在这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面发现了商机。有些临期食品店已经形成了连锁规模,在全国内连锁规模已经达到了十几家。此外,甚至还有一些专门销售临期食品的独立电商平台也随即面世,并拿到多轮融资。
“毛利率在70%左右,即便是净利润率也能达到40%。”有的从业者表示。
但是,高利的行业必然少不了扩张、膨胀以及竞争内卷。一方面,市场竞争在加强,另一方面,这个行业想要做大并不容易,从供应链到运营调配,从业者时时刻刻都在与时间赛跑。
不可避免的是行业尚小,临期食品整个市场才刚刚起步。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铅笔道记者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临期食品俘虏Z世代
“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临期食品可以买!临期食品不丢人!”
豆瓣上的一个建立仅半年的小组里,有3万多人一起讨论,分享自己购买临期食品的快乐。
在这个名为“我爱临期食品”的小组里,有人询问北上广深哪里有临期食品商店,有人咨询哪个临期食品电商优惠力度更大,也有人因为喜欢而选择自己开了家临期食品店……
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在生活上精打细算,在被基金收割一把之后更甚。他们购物前会先逛一下闲鱼、1688,打车、订外卖要先找优惠券且价比三家,连吃的也开始瞄准了临期食品。
“临期食品”这个词在年轻人中有多火?除了豆瓣有数个专门小组讨论之外,知乎上也有干货分享,B站上更是有大量开箱评测与探讨的视频。
在食品行业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距离保质期时间过了1/3时间的商品,将不能进入连锁零售商店,相应的线上渠道也有保质期上的保质期期限,这也被称为食品流通行业的允售期。允售期保证了顾客可以买到新鲜商品,也导致供应链出现了大量库存货。这些超过允售期又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就是临期食品。
有些商家为了减轻库存压力,会以原价的20%-50%将其出售,“60块一盒的进口威化饼干,20块钱还买一送二”“大润发临期奥利奥,5块钱捡漏”“好时月饼礼盒,原价几百块现在只要10元”,这简直是省钱人士的福音。
对于习惯网购的年轻人来说,除了线下的临期食品店,各大电商平台和主攻临期商品的购物app,也是他们的心头好。
临期食品的线上世界丰富且时尚:既有国民品牌老干妈、蒙牛、娃哈哈,也有元气森林白桃气泡水、格瓦斯饮料、李子柒螺蛳粉这样的网红产品。
便宜、美味、种类繁多、紧跟潮流,临期食品迅速风行,让一些人实现了低成本精致生活的幻想。抠门、精打细算,或者说从逐渐膨胀的消费主义中跳出来,这种心态构成了当下年轻人的真实生活。
“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临时食品的忠实粉丝叮叮说道。从第一次接触临期食品后,她就爱上了这种大肆购买却不会有消费负罪感的感觉,跟同事与朋友们也会互相分享购买链接。“临期又不代表过期,价格却比正期的便宜很多,只要别一次性囤太多,我一般会选择临期食品。”
“一包零食,假设保质期为12个月,日期非常新鲜的是原价10元,距离保质期还有4个月的只要2元,你会买哪个?”有媒体做过这样了一个小范围的调研,人群涉及70后~90后。
结果,90%以上的90前表示:“只买最贵的,因为感觉吃进肚子里的食品,生产日期越新鲜越安全。”而95%的90后则表示:“视情况而定,如果是近几天就吃的肯定选择最便宜的,还有4个月保质期的产品口感不会有什么差别。”
掘金临期食品 年收入超过1500万
成为年轻人“薅羊毛”新手段的同时,临期食品正在逐渐形成产业链,一个庞大的市场悄然崛起。
据艾媒咨询的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市场规模达3万亿元,市场规模巨大。从供给侧来看,每年都将有大量的产品流入到临期食品行业,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也已经是一个“百亿级市场”,市场需求和市场潜力显而易见。
临期食品售卖本身并不是一件新兴事物。在各大超市的角落里,一直都会有临期食品的专柜或者购物车,而现在,创业者们就在这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面发现了商机。
近一年来,临期食品店在北京、上海等地悄然兴起,成为了年轻人心照不宣的薅羊毛圣地。仔细观察这类超市,一般开在社区周围,店铺面积虽小,但货品摆列满满当当。
有些临期食品店已经形成了连锁规模。比如“悠品食惠”“T3进口食品”“饴食货仓”“好特卖”等,在国内的连锁规模已经达到了十几家。此外,甚至还有一些专门销售临期食品的独立电商平台面世,比如好食期、甩甩卖等。
在淘宝、天猫、拼多多等平台上,陆续也冒出了不少临期食品折扣店。以在淘宝搜索结果前列的“裸价临期特卖店铺”为例,4年时间,店铺就从2颗钻升级为4颗皇冠级别,最受欢迎的几种品类均月销1万以上。
临期食品的需求有多大?
饴食货仓的创始人徐鹏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2016年开出第一家店以来,饴食货仓已经拥有了16家门店,营业额从2016年的500万元左右增长到2019年的3900多万元,预计2020年还能有30%左右的增长。
豆瓣网友阿宁在上海开了2家临期食品店。她对铅笔道表示,在自己不到20平方米的小店里,就能塞下300多种临期商品,单日营业额轻松破万。“毛利率在70%左右,净利润率也可以达到40%。”
阿宁更青睐于进口的临期食品,主要原因在于进口食品通常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因此溢价较为明显。当其被作为临期食品出售时,能获得较大的利润空间。
像阿宁这样单店单日营业额上万元并不稀奇,据《电商报》报道,一位95后经营着5家临期超市,粗略估计月收入约150万,年收入超过1500万。
“临期商品的产生,总结起来就是低效的供应链导致人和货无法快速匹配。目前中国临期食品商业模式的基础,主要是消费者对低价食品的需求与商家回笼资金的需求,两者在社会环境的催化下形成了临期食品这一商业模式。”零售行业专业人士李晶对铅笔道表示,临期食品本身的商业模式并不复杂,在低价获取货源之后,于保质期结束之前把商品卖出,销售额与进货额之间的差价即为利润。
近年来,各类临期食品项目也获得了资本的关注。
线上平台首先被资本看到。2018年,电商平台好食期的母公司就获得阿里巴巴独家1.1亿元C轮融资;而临期食品电商平台甩甩卖也于2019年3月获得3500万元战略投资。
线下平台也存在机会。3月17日,成立于2020年的折扣零售连锁品牌“食惠邦”也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惟一资本和钟鼎资本,以社区店为主,主攻下沉市场。
稳定货源是关键 与同行和时间赛跑
2019年,夏飞与人合伙做了个专门售卖临期食品的垂直电商平台。在定价模式上,他们更侧重于根据保质期长短定价,越临期越便宜,并进行显著标识。
让他惊喜的是,在2020年,自家平台竟能吃到疫情带来的红利。2020年上半年的时候,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商店不能开店营业,很多食品滞销。在食品产业链的上游出现了囤货积压,所以对于下游的临期食品企业而言,反而迎来一波发展的机会。
“这个行业什么最珍贵,是货源,尤其是稳定的货源。”夏飞说道。
对小店铺而言,临期货的货源供应不大稳定。有好货的时候生意不错,拿不到好货的时候店里就门可罗雀。不同于正常供货商能够帮助货品的供给,临期食品由于拿货渠道不稳定,导致货品供应不稳定,无法保证热销产品随时能够供应。
所以在一些线下店铺,由于临期食品供应链问题难以解决,导致一些打着临期食品专卖的超市实际上临期商品仅占20%左右。供应链的不稳定,导致剩余日期、产品种类、品牌等级时好时坏,客源也就难以保持稳定。此外,优质的货物也经常会被进货量更大的连锁品牌抢走,对于创业初期的小店铺来说,难以维持竞争力,生存都是问题。
“对于电商而言,临期食品很难做好分类和统一调配。”夏飞介绍道。临期食品通常分布于各个地区大型超市、食品仓库,由此带来的人工和物流成本,对于小众的临期食品市场来说,经营压力不降反增。
这个行业本身也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生意。临期食品生意看似很赚钱,实际上却并没那么好做。因为卖点是保质期短,所以出售价格低,但同时,它的痛点也是保质期短。按照规定,食品一旦超出保质期,就不能售卖给消费者。这也就导致了临期食品行业抗风险能力弱,很难应对疫情这样的风险。同时如果进货策略失误食品滞销,也只能由商家自己承担损失。
高利的行业必然少不了扩张、膨胀。近两年,临期食品市场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入,拿货价格也在不断提高,相应的利润也在减少。
“货主更愿意供货给大平台,吃货量大的人即便拿货价更低也能找到货源,而我们就在后面吃'剩菜’。”阿宁吐槽道。
实际上在2020年下半年的时候,阿宁就明显感觉到临期食品全品类的拿货价提高了。“好的货会抬价,要抢,以前原价一折不到的货,现在要三折甚至更高。”
想要赚钱的不仅是同行,还有上游一层一层的经销商。
“你如果想开临期食品店的话,先在我这里交2000块钱代理费用,之后我会给你对接我这里所有的一手货源仓库。”有临期食品代理商称掌握着北京、天津、河北的一手货源仓库信息,要想得到这些一手货源,必须要先交代理费用。
交了加盟费之后,才有采购的机会。原价1折的临期货物,2折给到大经销商,3折给到下级经销商,4折到线下店手中,最终5折售卖。对于部门临期折扣店而言,可能最终只能赚到房租钱。
考验玩家们的精细化运营能力
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让临期食品这个刚刚起步的行业就已经进入了问题聚集的深水区。
可临期食品生意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有专业人士认为,除了足够低的价格、足够丰富的SKU外,临期食品更是一门精细化运营的生意,核心在于对供应链的把控,以及更高效的进销货匹配能力。唯有此,才能在临期食品市场跑得更远。
临期食品品牌“临期捕手”在数字化供应链的基础上,花大力气在全国布局了四大物流云仓,并建立整合了200多个大中型仓库,和1000多家食品企业进行战略合作。
在线下,随着实体店数量的不断增加,竞争也异常激烈。临期食品的经营者们正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加强与顾客之间的强关系链接。例如有的食品折扣店的老板会主动引导用户扫码进社群,通过社群运营提高复购率。
“我们就正在做临期食品与社区团购的结合。”夏飞透露。
近几年随着社区团购的火爆,大量微商人群转行成为社区团购团长,聚合社区内线下流量,进行社交营销,这也给临期食品生意提供了新思路。社区团长手中握有的流量,正是对价格敏感的中老年、打工人、学生等群体,符合临期食品的目标人群。
社区团购的预购模式恰好可以解决需要精细化选购货源的难题,为社区团长降低运营门槛,提供了稳定和丰富的货源;而团长手中握有的线下流量,也解决了线上线下平台流量昂贵且不稳定的问题。
不过,从规模上来看,目前临期食品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现阶段而言,临期食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破圈,可在夏飞看来还远远不够。
由于临期食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属于在食品流通环节中的“剩余品”,因此会让不少消费者产生临期食品是过期食品、低质量产品的印象。数据显示,依然有超过60%的消费者对临期食品带有一定的负面印象,超过50%的消费者购买频率少于每月一次。
在夏飞看来,目前中国临期食品行业的消费者认可度依然不足,未来行业需要更多举措以扭转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印象。
“在运营上,相比'临期’,我们更倾向于'折扣’这个词。”夏飞说道,相较于“临期”这个词,“折扣”“促销”的说法反而会更加吸引消费者一些,“折扣”不但能包含“临期”的意思,还能说明价格便宜,它给消费者体现的优惠是更加直观的,消费者也更能接受,还能避免消费者对产品生产快要过期的负面印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