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中国-齐齐哈尔的亲情
齐齐哈尔是世界有名的丹顶鹤的故乡,每年的夏天,那些丹顶鹤都会栖居于此,到了冬天,飞往南方,周而复始。
而我,还真不是为了那一片湿地和丹顶鹤来的。
先介绍三个人:一个是我的父亲,另外两个是我父亲的同学,1946年的时候,父亲15岁,王阿姨18岁,刘叔叔17岁。
那年的年底,东北联军在报纸上发了招生广告,牡丹江林口县武林小学的文老师看到了广告,他被广告上的那条不论出身只要录取毕业后安排工作的招生内容所吸引,于是,他鼓励学校里的十几个孩子都去报了名,还都去牡丹江去参加了考试。
王阿姨,我父亲,刘叔叔是那群孩子中,接到了录取通知书的三个孩子。
为了庆祝三个孩子考上学校,村子里特地赶了马车送他们三个去的牡丹江,还给他们三个人每人送了一床被子,就这样,刚刚过完1947年的春节,三个小伙伴拿着家人给的一点钱,从牡丹江坐了几个小时的火车,就到了宁安,开始上学。
王阿姨被编到了师范班,父亲和刘叔叔编到了青干班,三个人来自一个屯,王阿姨又年长几岁,于是,她时常会帮着两个弟弟洗衣服,缝被子,照顾他们的生活,到了周末,三个人会一起去逛大街,逛公园,还会用家里给的那一点钱,偶尔打下牙祭。
一年学期毕业以后,父亲和刘叔叔报名参了军,王阿姨报名去了地方。
父亲和刘叔叔,就此和王阿姨分开,参加了解放沈阳,打锦州,参加平津战役,解放天津,北京,然后到许昌,到了1950年,父亲和刘叔叔一起成为自愿军,去了朝鲜,这一去,又是三年。
王阿姨和我的三姑是同学,也是最好的朋友,和大姑也是好朋友,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去我的两个姑姑家探听下我父亲的消息,但是,她被告知,父亲的行踪属于保密的,根本无法联系。
从朝鲜回来后,父亲的部队驻扎到了河南确山,大家安定下来就开始找对象,刘叔叔是在家里就成过亲的,父亲坚决不想找河南人,只想找北方的女孩,于是,他想到了王阿姨。
父亲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家人,尤其是自己在牡丹江的三姐,三姐打听到了王阿姨准确的地址以后告诉了父亲,于是父亲写了封信给王阿姨,说了自己的想法,但王阿姨告诉父亲,她已经结婚,爱人也是从朝鲜战场受伤下来的退役军人。
大约在1955年的时候,父亲在一次探亲的时候去拜访了已经结婚的王阿姨,王阿姨和丈夫接待了他,那时候,王阿姨家的大儿子也只有几岁。
那后来,我的父亲和母亲在1958年相识,他对母亲说起过这段往事,母亲就邀请王阿姨到武汉来做客,于是,就有了1978年王阿姨的大儿子到北京,再到武汉,也有了1980年王阿姨到武汉和我们一家相聚的画面。
(1980年母亲,王阿姨和哥哥在东湖合影)
还有了2015年哥哥开着车带着父母去王阿姨家拜访,还有了2018年,王阿姨带着两个孩子到武汉来拜访的故事。
(2018年王阿姨,父母和两个哥哥在武汉家中的合影)
齐齐哈尔,就是王阿姨居住的城市。
也很凑巧,我是那个两家交往中唯一没有露面的人,似乎每次拜访我都完美的错过,所以,到了哈尔滨,去齐齐哈尔,看看这座城市,看看王阿姨,看看王阿姨的孩子,听听王阿姨讲那时候的故事,就成了我的一个小小的心愿。
从小就熟悉父亲和王阿姨故事的我,在和91岁的王阿姨的首次相遇中,就丝毫没有任何的陌生感。
想不到我来的季节正好是东北的台风到来的时候,对于东北人来说,台风竟然可以刮到这里来,简直是一个稀奇事。即使是知道有台风的到来,知道我想去扎龙看看丹顶鹤,大哥大嫂,二姐和姐夫还是冒着雨,开着车带着我去扎龙感受了下一望无际的湿地芦苇还有丹顶鹤,尽管风雨交加,但整个游玩,充满着快乐。
王阿姨告诉我,齐齐哈尔是居住在这里的一个叫达族(达斡尔)的少数民族的语言,意思是:边疆,或者是天然牧场。
看看风雨中我们拍下的扎龙视频,尤其是风雨中,哥哥替我撑伞,姐姐替我录像的那个场面,我就愈发明白,我为什么可以在齐齐哈尔王阿姨的家里,强烈的感受到那尽管没有血缘关系,但浓浓的,天然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