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民族院校的多彩文化
不同地区的高校校园文化有其独特的风格,深受本地文化的熏陶。尤其是坐落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是各民族大学生聚居的场所,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良好载体。本地少数民族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颇深。
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因为地理位置的因素,本身就具备浓郁的民族气息。以N大学为例,它坐落在有“青海湖畔的夏都”美誉的西宁市,是我国最早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高校之一。青海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少数民族人口占46.98% ,民族文化格外浓郁。N校校园文化就是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融合与渗透。
一、民族院校的语言文化
藏族学生是N校比重最大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全校学生的40.81%。由于99.8%的藏族学生的母语是藏语,藏语又是为数不多的既有书面语又有口头语的语言之一。这无疑使得藏语成为全校第二大官方语言,除了在校园的任何角落都能听到熟悉而又陌生的藏语对话外,迎新晚会的主持人都是用汉藏双语主持;学校的路标通常会用三种语言(汉、藏、英),在全藏语场合会很热情地帮助大家翻译。藏族同学也会很耐心地教对藏语文化感兴趣的同学学习藏语,与藏族同学经常交流的汉族同学都会使用一些简单的藏族问候语和称呼,如“欢迎”、“谢谢”、“早上好”、“姐姐”、“阿爸”、“阿妈”等。反过来,汉族同学会帮助藏族同学纠正汉语拼音的声调和发音,公修课上汉藏同学会坐在一起交流彼此的文化,以此加深对彼此文化的认同感。
二、民族院校的饮食文化
每次经过藏族同学的宿舍都有一股独特的香味—酥油香,酥油是藏族同学最喜爱的食物之一。它来源于“高原之舟”的牦牛,是从牦牛牛奶中提取的精华。藏族同学一天的开始便是从吃糌粑(酥油和青稞的结合)开始的,即“无糌粑不早餐”,糌粑因具有强烈的饱腹感和很高的营养价值而出名。说到饮食学校的食堂,最具特色的是占据了食堂半壁江山的清真食堂。初来乍到,你认为清真食堂的饭菜都是清淡的?只对回族同学开放?其实,清真餐厅的美食更具有吸引力呢!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油滋滋的烤馍也吸引了不少汉族非穆斯林同学前往就餐,清真食堂的老板也是很欢迎各族同学的。但要看清食堂门口贴的一些小提示,不然会造成尴尬的场面。
三、民族院校的节日文化
学校最热闹的节日要数穆斯林同胞的古尔邦节和藏历新年。节日期间,相关少数民族同学可以请假一周时间回家过节,节后少数民族同学会带来传统美食,讲述节日的传统,以此向汉族同学分享他们节日的快乐。
四、民族院校的制度文化
斋月期间,学校食堂和宿舍会调整管理制度。晚上十一点闭舍制度会给穆斯林同学开绿灯,凌晨三点的清真食堂也是灯火通明,食堂阿姨和大叔精心准备的食物也是应有尽有,为同学们开斋做好了充分准备。
五、民族院校的文体文化
“一会说话就会唱歌,一会走路就会跳舞”,这句话是来形容能歌善舞的藏族同学,学校每年会举行一年一度的锅庄舞大赛,每个学院的锅庄舞队穿着华丽的的藏袍在操场上载歌载舞,那盛况好比春晚现场。每逢迎新晚会,藏族小哥哥和小姐姐们高亢的歌声和各式各样的民族舞蹈都会成为全场的亮点之一。他们不仅能歌善舞而且擅长体育,学校一年一度举行的春季运动会上少数民族同学可谓独占鳌头,激烈的赛场上都有扎西和卓玛的身影。
六、民族院校的教师文化
学校少数民族教职工也占相当的比例,学校的行政管理层少数民族比例达到三分之一,学院层面比例不等,一般学院少数民族教师比例不少于三分十一,全藏学院比重达到四分之三。近年来少数民族教师队伍有日益壮大的趋势,多才多艺的少数民族教师不仅是本民族学生崇拜的对象,而且吸引了不少汉族同学前来听课。
在N校这样民族文化浓厚的校园里,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体验到不同民族的特色,进行了一场盛大的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