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的那些事——婆婆和新媳妇

这是舒林的第85篇文章

如果不方便阅读文字,

请点击以上音频  主播:胡丹英

乐队伴奏,吹吹打打,新娘上轿,包着红头巾,一路风光。

到了夫家,下轿,糖茶伺候,利事妈妈再次梳妆打扮,红头巾换凤冠,拜堂,入洞房。

端坐着,新娘像个出土文物一般,让左邻右舍看个够。

人群挤入洞房,闹哄哄地看新娘,抢糖果;混乱之际,有未婚的男子拿起事先备好的棕榈籽恶狠狠地扔向新娘,新娘被扔得鼻青脸肿,大伙一片嬉笑。

“虽说夫家是大户,也算领教了乡民的野蛮。要在城里,也许会有'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的文雅,无需遭受这罪孽了。”新娘满怀委屈,向利事妈妈求救。

“哪个没出鬼,这么缺德?”利事妈妈忙着分糖果,分身无术。

第三天,拜见长辈,堂前摊一草席,新娘和新郎跪在上面,依次磕头,从大到小,一个不能漏,当然也收获了大大小小的红包,

第四天,和丈夫一起回娘家(俗称“回门”)。

返回婆家,新娘就成了新媳妇。

“终于折腾完了,可美美享受生活了。” 可是新媳妇想错了。

第五天,婆婆说,哎哎,厨房里有一桶猪食,媳妇你帮忙搅拌搅拌。

新媳妇穿着光鲜,娇嫩着哩,但婆婆的命令不敢违抗。她来到厨房,只见一只硕大的木桶,杂草、野菜、剩菜、剩饭混杂其中……黑漆漆,臭哄哄,一粗笨的木头斜插木桶中。

新媳妇也出生富贵人家,没怎么干过重活。她只能硬着头皮,一下,两下,试图拎起那笨重的木杵;“哼哧,哼哧”,她拿出吃奶的劲,左右搅动。几分钟,新媳妇细皮嫩肉的手里长出了几个茧子。

即使她干得满头大汗,即使猪食溅脏了新衣服,这一切,也并不能博得婆婆一声喝彩。

过了一天,家里来客人了,婆婆说,媳妇,帮忙切一些葱准备饭菜吧。

说着婆婆拿出一把葱,自己则在堂前陪客人喝茶。

新媳妇进入厨房,取刀,开切,“奇怪了,这细嫩的葱这么难断开?”媳妇不禁用足了力气,“梆梆”狠狠地把刀砸在砧板上。

哎哟,怎么回事,这新媳妇看上去蛮漂亮,哪户人家娶来的,切个葱也嘎粗鲁?”堂前的客人听到这声音,生气地评论。

新媳妇听了,再仔细检查那把葱,原来婆婆在里面暗藏了一些洗刷锅用的竹篾,还有几根不易发现的细铁丝。

“难怪,切不断不是我的错。”新媳妇有苦难言,泪水呀,只能往肚里咽。

庙会的日子到了,大户人家要做豆腐。婆婆拿出一块布,吩咐道:“哎,家里的豆腐袋旧了,你帮忙重新做一个吧,就在这一天内完成。让你做袋也是看得起你,做袋意味着 '传代,代代相传’。

这可难坏了新媳妇,她连夜向隔壁的婶娘求教,帮忙裁剪。婆婆给的布非常紧凑,成品的袋子中间必须有一个口,两边则有绑带,一不小心就会少布料。裁剪工夫了得的婶娘小心翼翼帮新媳妇剪得恰到好处,一点边角也不浪费。媳妇回家慢慢地缝纳,忙了一个通宵,终于在婆婆规定的期限内完成。

做了这些,婆婆还不满足,没多久,她又想出一个注意,“现在你可以帮家里人纳鞋底了,鞋底呢,意味着做事请要有头有底(有始有终)。”

新媳妇找来废旧衣物,裁成鞋样,用米捣成浆糊,一层一层黏贴,翻晒、上浆;又把采集苎麻,“剥皮抽筋”,搓成麻线。十几道工序,然后一针针、一线线,匀称地,如雕花一样细细缝纳。

……

心灵手巧的新媳妇终于换来婆婆的满意,站稳了脚跟。

以上文字据华向琴阿婆(88岁)口述改编

下面来个笨媳妇的故事:婆婆让她纳鞋底,新媳妇只好跑回娘家讨教。娘帮囡裁剪好了鞋样,粘贴抹平,但是纳鞋底需要长时间,为娘的一下子完不成。回到家,新媳妇拿出针,找来一团线,她坐在家门口开始纳鞋底,一针下去,觉得这线好长好长,一整团的线,她抽呀抽……一直抽到西山日落,总算看到线头了,赶忙加把劲,却不曾想,她忘记给线头打结了,一针穿过,鞋底上除了一个小小的洞,依然什么都没有。这下新媳妇可傻眼了,这可怎么向婆婆交代呀?

以上文字据网络改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