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的“虚寒”,我用理中汤效果却不好?参术之补,有碍寒湿之行 2024-05-08 09:48:30 I导读:扶正可以祛邪,祛邪也可以扶正。但究竟是先扶正还是先祛邪,还是一边扶正一边祛邪,不同的医家有不同见解,而医者运用临床,当存乎一心,知所先后、标本、急缓,细致斟酌。 读医案参术之补,有碍寒湿之行 节选自高建忠主讲内伤课程 明东垣之理,掌内伤之纲,灵兰中医的朋友,你好,我是高建忠。我们在前面谈到了补中益气汤方证、清暑益气汤方证、升阳益胃汤方证和沉香温胃丸方证。这是李东垣在构建内伤学说的临床治疗体系中,按春、夏、秋、冬所出的例方,重在明白其中的道理、组方的理法,而不能拘泥于方与证的一一对应。这四个方证重点是在论述内伤学说中的劳倦伤。当然我们知道除了劳倦伤,李东垣还论述了饮食伤。饮食伤我们在后面要谈到,我们现在仍然谈的是劳倦伤。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谈一谈,我们所熟悉的,临床常用的治疗劳倦伤的四个方证。先谈第一个方证,厚朴温中汤方证,注意仍然是重在明理。一、从一个胃痛病人说起一位男性的患者,五十四岁,11月20日来就诊的。什么病呢?患者说,我最近两个多月来脘腹胀满,经常胃疼,吃了饭以后,以及受了凉以后,这种胀满和疼痛发作会加重。吃饭比以前也少了,大便还行。舌质是淡暗的,舌苔白腻,脉是细缓的。就这么一个病症,前面的医生给他开了附子理中汤加减,结果吃上药没效果,吃了药以后反而增加了口干咽燥。一看这个病人身体是消瘦的,面色是偏淡的,说话声音是偏低的,老喜欢拿手捂着个肚子,舌质是淡暗的,舌苔白腻,脉细缓。这么一个病,应该是比较常见的一类脾胃病。这一类病症我们该如何辨证?二、辨证分析我们先用六经辨证法,试着来辨一辨。没有发热,有畏寒,受了凉病症就加重。我们可以理解为畏寒。无热畏寒,可以排除三阳病。那就是三阴病,那在三阴病里面,以脘腹胀满为主证,没有但欲寐,也没有厥热胜复,基本上我们可以辨为太阴病。似乎这个辨证是顺理成章的。没啥复杂的或者疑难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应该治疗太阴病。治疗太阴病怎么治呢?当温之,用四逆辈。用哪一张方呢?我们很容易想到用理中汤,或者附子理中汤。事实上前面的医生用的就是附子理中汤,但附子理中汤是无效的。我们试着用脏腑辨证法辨一辨。这个病症是虚证还是实证呢?体瘦面淡,语低声微,纳少腹胀,脉象细缓。很明显,我们很容易辨为虚证。那是寒证还是热证呢?喜暖、畏凉,没有明显的热象,我们也很容易辨为寒证。病位呢?纳少腹胀,病位应该主要在中焦。好,虚证,寒证,中焦。虚寒证,病位在中焦脾胃。这时候我们选方的时候,也很容易想到理中汤,或者进一步说附子理中汤。三、先扶正还是先祛邪?那么为啥前面的医生用附子理中汤加减没效果呢?明明的一个中焦脾胃虚寒的病证,而我们使用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无效呢?因为患者的舌苔是白腻苔。白腻苔提示什么呢?有湿邪。寒邪和湿邪都属于邪实,脾胃虚弱的这个基础上,寒湿阻滞中焦。治疗该怎么治疗呢?治疗应该是祛邪为先。先祛寒湿,畅中焦,等寒湿去了,中焦畅了我们再返回来温补。当然有的朋友说了,理中汤里面,白术也有祛湿邪的作用。是有,但是这里面有个主次的问题。前面的医生为啥用附子理中汤不效?因为“参术之补,有碍寒湿之行。”白术虽然有祛湿邪的作用,但毕竟白术是偏补的。参术之补,有碍寒湿之行。也就说人参、白术这一类的补药用得早了,会影响到我们祛除寒湿。这个案例应该辨为什么证呢?应该辨为:脾胃虚寒,寒湿内阻。治疗的时候以温散寒湿为先。选方用厚朴温中汤加减。当时我开了这么一张方子。厚朴9,陈皮12,草豆蔻9,干姜9,茯苓12,香附9,炙甘草3,生姜三片。开了七剂。吃了药以后第二次来,患者觉得胀满明显减轻了,吃饭明显增多了。在上面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加了12克白术,继续吃了七剂。第三次来了说,基本上症状都缓解了,一看舌苔,舌苔也转为薄白苔了,腻苔消退了。这时候提示湿邪已经去了。接下来我们需要治疗虚寒,用温补法来治疗虚寒。拿附子理中丸善后就可以了。厚朴温中汤是治疗寒湿气滞证的。重在治邪,祛除寒湿。理中汤、附子理中汤是治疗中虚寒滞的,重在补中祛寒。在我们临床上,我们的用方用药是需要讲究先后和次第的,并不是说见虚都可以补,见实都可以泻。尤其在中焦虚实错杂的时候,往往需要先用厚朴温中汤取效,再以附子理中汤善后。这是治疗次第上的一个注意事项。 赞 (0) 相关推荐 临证谈理中丸 临证谈理中丸 山西中医药大学 高建忠教授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组委会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讲课.中医学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当我们在用的时候发现,它不单是知识和技术的实用,还是智慧的学科.知识的获得,通过 ... 吴茱萸汤与理中丸的异同点与主要区别 [相同点]二方同出于<伤寒论>:均用人参温中补虚,治疗中焦虚寒证. [不同点] 吴茱萸汤:配吴茱萸.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大枣补气健脾: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主治①阳明病胃中虚寒证,②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二六)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来看看理中丸中是否可以加用茯苓?可不可以用茯苓来代替白术? 我们知道茯苓是健脾利水的,而理中丸从内伤的角度来说,理中丸(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各等量)是治疗脾胃虚寒的,脾胃虚寒的患者需要健脾,脾胃 ... 中焦湿寒,与厚朴温中汤 有些病家,因为脾胃湿寒,找大夫求医,或者,自己按症状,看看说明书,就选择吃些个中成药了. 但是,效果却不好. 细细一问呢,症状是这样的. 症状特征 饭后胃胀.病程有几个月了,吃过饭之后,感觉胃胀.腹胀 ... 《金匮要略》笔记35|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腹满(腹满发热/厚朴七物汤) 这一篇讲三类问题:腹满.寒疝和宿食.腹满有实和虚,如何辨证?如何治疗?最普通的问题是吃喝拉撒睡都好,就是腹胀.放屁很多,这是<伤寒>里的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此方专门去气胀,气胀本身不 ... 经方名家荟萃之理中汤方 方 剂 理中汤方 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朮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二一)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把理中丸做了具体的分析和解释以及临床上的运用,这一节我们来谈谈理中丸证与平胃散证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我们为什么要讨论这个话题呢?因为这两个方子在临床上会往一块碰. 高建中老师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六九)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我们再来讨论寒热互结,热从何来? 我们在解读半夏泻心汤的时候,经常会用寒热互结来解读,那么,我们需要思考,这个寒热互结的热从何而来. 误下,柴胡证已罢,自当不需要使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重用柴胡,轻用黄 ... 明显的“虚寒”,我用理中汤效果却不好? I导读:扶正可以祛邪,祛邪也可以扶正.但究竟是先扶正还是先祛邪,还是一边扶正一边祛邪,不同的医家有不同见解,而医者运用临床,当存乎一心,知所先后.标本.急缓,细致斟酌. 读医案 参术之补,有碍寒湿之行 ... 虚寒型痛经...理中汤...哈荔田 14.理中汤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9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痛经系指每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小腹及腰骶部酸痛,甚则剧痛难忍,或伴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厥等全身症状者,又称"经 ... 经方:人参汤/理中汤(胃胀满、虚寒) 人参汤/理中汤 [原文] 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 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人参三两(9克),干姜三两(9克),白术三两(9克),甘草四两(炙)(12克),桂枝四两(12 ... 《伤寒论》读书笔记167、168--下利不止,理中汤没有用可以试试固涩方,如果还没有效果就要用五苓散... 条文167: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 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 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 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这一条是讨论下焦不固 ... 黄煌:理中汤,温中散寒,适用于虚寒性肠胃病! 简介:黄煌,1954年出生于江苏江阴,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政协常委委员.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副主委.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主委. 古代治疗霍乱.胸痹等病的常 ... 糖尿病:虚寒为本热为标,用中医药方'肾气丸,理中汤,人参白虎汤' 糖尿病:虚寒为本热为标,用中医药方&#39;肾气丸,理中汤,人参白虎汤&#39; 黄煌:理中汤,适用虚寒性肠胃疾病! 因为公众号更改推送机制,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可能你在时间线里面就看不到"易简医话"的文章了.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时看到文章,可以这样做: 简介:黄煌,1954年出生于江苏江阴,江苏 ... 太阴虚寒的理中汤典型病例 理中汤是治疗太阴病脾虚寒的代表方剂. 寒邪致病,有在表和在里之分,里寒症的成因,有因素体阳虚,有因为病程日久,寒邪入里,导致身体虚寒,引起很多虚寒性疾病,这类疾病在治疗时,就要温阳散寒,虚寒入里,累及 ... [转载]神奇经方系列之十五:虚寒便秘:大黄附子细辛理中汤 原文地址:神奇经方系列之十五:虚寒便秘:大黄附子细辛理中汤作者:莲花部落 罗某,女,高三学生,2008年约1月初诊.每天上午一二节课(8点至10点左右)犯困,睡觉多梦话,冬天手脚冰凉,最近一段时间便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