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仪简介资料 陈仪与汤恩伯事件 陈仪怎么死的

  1949年2月17日,国民政府宣布免去陈仪浙江省政府主席职务。10天后,送往衢州软禁。4月,押赴台湾。翌年6月,执行枪决。这就是轰动一时的陈仪事件。

  陈仪,曾名陈毅,字公侠,又改公洽,自号退素。1883年生于浙江绍兴。日本士官学校毕业。辛亥革命时,曾任浙江都督府军政司司长。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历任孙传芳部第一师师长,徐州总司令,浙江省省长。北伐军兴,遣人与蒋介石联系,暗受国民革命军番号,险被孙传芳杀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先后任兵工署署长、福建省主席、行政院秘书长、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1944年,任中央设计局台湾调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准备台湾接收工作。抗战胜利,出任台湾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1947年,因台湾“二二八”事件,引咎辞职。5月,回到上海,以国民政府顾问名义在家赋闲。

  因糖尿病所累,陈仪深居简出,埋头读书,静观形势。他读了许多传播新思想的书刊杂志, 自谓颇有进步。黎澍主办的《文萃》上刊有一篇“台湾真相”,分析了“二二八”事件的前因后果,认为陈仪负有一定责任,但根本原因在于国民党特务的横行。陈仪读后不胜感慨地说:“共产党有是有非,责任分明。国民党和老蒋无是无非, 自己犯下滔天的罪恶,反把一双血手向别人脸上涂搽。”①当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白崇禧说至多三万人,不足为惧。陈仪却认为,不在人数多少,北伐军十万人竟打垮了北洋军阀数十万,全在人心向背。大学毕业生甚至官僚、富豪子女都投奔共产党,蒋介石已失尽民心。他表示,即令共军占领上海,也不逃走,深信共产党不会杀一无辜。

  1948年春,浙江省政府主席沈鸿烈辞职,蒋介石以浙江情况复杂,需要望重威高,有经验有魄力的人主政,认为陈仪足堪此任。陈仪以体力衰弱不胜繁剧相辞,无奈辞不获已,勉承新命。

  6月30日,陈仪到杭州正式就职,二主浙政。他公开讲,这次入浙既有倦鸟归林之感,又想在有生之年为桑梓办一些好事。因杂务繁多,工作十分紧张,往往从早上6时起床,忙到深夜十一二时才就寝。

  陈仪上台不久,就命令全省各县县长亲自督促所属,实行“二五减租”;对浙江垦务委员会进行改组,筹办农民学校;饬省设计核查委员会,调查基本省情,起草《浙江十年建设计划》。以上做法都未取得什么成果。办农民学校还引起国民党省党部和省参议会的反对,说有“政治作用”,声称陈仪想捞取政治资本。

  陈仪主张释放政治犯,尊重学者教授。在他来浙前,农工民主党浙江地下组织被国民党特务破获,蔡一鸣等十人被捕,搁置数月,迁延未决。陈到任不久,就迅速解决,恢复了蔡一鸣等人的自由。省保安司令部第二处处长毛森,与CC分子协同逮捕了浙江大学有共产党嫌疑的二十余名学生,送押陆军监狱,浙大校长竺可桢要求释放。陈仪获悉后,立即以省主席名义下令典狱长即行予以保释,还准备撤销特种刑事法庭。毛森还率戡乱大队在浙江富阳逮捕了一百多名共产党嫌疑犯,请求陈仪批准枪决已经证据确凿的十余名要犯。陈仪令其将这十余名要犯先交保安司令部军法处慎重审讯,数十名嫌疑犯交富阳具结领回,余下无罪释放,还将毛森率领的五个戡乱大队全部解散。毛森气急败坏,呈文请假,陈仪批“辞职照准”。

  陈仪这些活动引起国民党特务的注意,市面上纷传陈仪“通共”。

  共产党洞察到陈仪对蒋介石及其国民党政权的不满后,的确想做他的策反工作。中共地下党员、原陈仪下属、福建省福安县长胡邦宪(后改名胡允恭)负责此任。陈仪在上海赋闲时,胡就常去陈宅,交换对时局的看法,陈时常发泄对国民政府的怨愤。陈仪入浙后,胡邦宪与上海地下党组织商定,可明确向陈指出蒋家王朝已是山穷水尽,国民党军队无法再战,中共几年内就可解放全中国。1948年中秋节,胡陪同陈铭枢去杭州会见陈仪。陈仪对陈铭枢说:“你们反蒋军,这条路走对了。”问“胡先生是不是共产党?能不能代表共产党?”主张只有通过共产党的关系,才能有力反蒋。陈铭枢向他透露胡可能是共产党的信息。②

  9月底,民革主席李济深在香港派陈仪旧属郑文蔚赴杭州策反陈仪。陈仪表示愿意为和平解放浙江而努力,说:“要我为解放作贡献,但我手中这点微不足道的兵,起不了作用。我至多只能做到不抵抗,也就是和平解决吧,为地方保存点元气吧。但是,你知道汤恩伯和我的关系,他现在是京沪杭警备总司令,他是会听我的话的,他放弃抵抗,掉转枪头,作用就大了。”③

  1949年1月14日,毛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以惩办战争罪犯等八项条件为国共和谈基础。陈仪更加相信,蒋介石政府快完了。1月21日,蒋介石宣布引退,经杭州赴溪口。在杭州,陈仪对蒋说下野静养也好,引起蒋的不快。就在此时,陈仪决定策划汤恩伯起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