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书有益)文人的虚妄,总是让人伤不起

虚妄文人

我国文人有许多极伟大的优良传统,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就是胆大。据说,真正的文章高手可以做到随便拿本书,闭着眼打开一页,指一个词,就能以这个词为主题写篇好文章。要是万一不幸翻着“量子力学”这个词,怎么办呢?也不打紧。虽然他可能根本不懂数学、物理学,可照样一点都不含糊,洋洋洒洒,高屋建瓴,讨论量子力学何去何从。

古代科举中一项叫策论,就是给政府上建议书。这时候,就看出文人们的大胆了,一辈子没见过河的敢写“治黄策”,连马在哪个季节繁殖都不知道的敢写“河西蕃育马匹刍议”,而且一写出来就是一套一套的,四六分呈,很是好看。周作人说:大家单知道写八股让人糊涂,却不知道写策论让人狂谬。

但是,愿意写策论的还真有。有个网友写了一个平台十论,讲攻占台湾的步骤,先发表什么什么书,再发表什么什么书,就把台湾灭了。这个文章里,有一点很有意思,它说的灭台步骤里头几个都是发表什么什么书。这符合文人的习惯,他们总觉得写点什么檄文,也许就抵得雄兵百万。古代小说有一个“李太白醉草吓蛮书”,讲的就是这种故事。但我总以为,文字再漂亮,也还是文字,虽然据说仓颉造字则鬼神夜哭,但这些也许不过是文人自抬身价的把戏吧。

这种顺嘴就胡说的毛病是那儿来的呢?我猜想,也许是因为文人写写文章而已,自己反正不必亲自去执行。既然不必负执行之责,那么就乐得把话说得漂亮些。毕竟,在文章里可以随便说说:“眼见此人一跃十丈来高,在空中连翻三十几个跟头,兀自不肯落下。”这都不打紧,可要你真翻翻看?反正也没人让他翻,所以不怕。很多策论也是如此,一张嘴就是:“臣以为当今之急务者,一曰亲君子,二曰远小人,三曰敦风俗,四曰薄赋税”,听着是没错,也很大气,可其实跟废话没什么差别。不过是大家说个热闹,君子、小人怎么亲怎么远?风俗怎么敦,赋税怎么薄?又有几个文人说得明白?可又何曾防碍了他们写“薄赋税”的文章?

自古以来的文人感慨最多的是怀才不遇。总以为自己不光会弄文字或者搞点经书,还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一出手就能救天下。当然了,一个人有抱负也是好事,可是孜孜在此,总以为自己是天才,别人等待自己拯救,这样的角色定位很容易导致癫狂。因为很明白,谁比谁傻多少?会写文章你就本事?我小时侯一直觉得自己能当总统,青史留名,到后来也就是个打工的。可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想明白。

猜想这种妄想的根源之一是他们读了一些书本,却没有受过逻辑、推理训练,也没有花力气养成一门专业技能,就会把天下的事想得太容易。以为靠自己的一些粗浅理论和基本常识就能无往而不利。

要是剥夺了这种妄想,又何以为生?

2010年9月13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