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之前,先了解清楚什么是人事编制!
一般6、7月份会迎来第二波就业高峰,还没落实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就需要积极行动起来,为找工作的事儿而奔波。每年的7月份,是毕业生们彻底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的时间,在这之前如果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要么继续读书,要么就只能走向社会去摸爬滚打了。这两天看到很多关于就业、失业、创业和工作规划的文章,想跟正在找工作的毕业生们聊聊人事编制的事儿。事先声明:本文只是经验之谈,仅供参考,切勿对号入座!
在我国最难考的考试当属公务员考试了,万人共挤独木桥,不仅是本科生,就是硕士、博士生在每年的国考中也比比皆是。在很多人的心中,如果挤进体制内工作,那就相当于一辈子有了“铁饭碗”,除了生活有保障,仕途还可以“更上一层楼”。这就涉及到我国现行的人事编制问题。其实不只是公务员,还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都有“编制”一说。不知道现在的毕业生对“人事编制”是否了解和看重,很多同学可能压根儿就没深究这事儿,走上工作岗位后再发现并认识到,早就为时已晚。单独谈“人事编制”,包含的范围比较广,包括政府行政编制、事业编制、企业编制。在这里,我所说的编制是指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所拥有的体制内“编制”,有些国企改制后还保留一些体制内“编制”,但私有企业所说的“人事编制”实际上是体制外的,不是我们要说的人事编制。再具体说一下这个体制内的“人事编制”:指一个单位或部门对其工作职位或工作岗位的人员进行人数上的微观控制。如政府机构改革中经常说到的“三定”,即定编、定员、定责。其中的“定编”,即是指人事编制。人事编制是一个总的说法,根据单位性质的不同,政府部门的人事编制称行政编制(公务员编制),事业单位的编制称事业编制(还包括参照公务员编制)。
在政府部门以及事业单位有“编制”和无“编制”的差异是巨大的,因此应届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重点要关注这点。当前很多事业单位也在改革,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在有经营创收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和编制外人员的问题尤为突出,并且编制外用工需求也比较旺盛。对于初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如果面向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找工作时一定要清楚是否有“编制”。特别是在事业单位,有“编制”和无“编制”不仅工资福利待遇不同,前途也大不相同。没有“编制”的员工很难有晋升通道,工作再长的时间也只会处在同一个职位上,并且工作也没有保障,合同期一到随时有被解聘的可能。在这里不想过多的讨论编制内外的区别,只是提醒正在找工作的毕业生一定要关注这个问题,它会长久的影响你未来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当然,不同人的职业诉求不同,看待这个问题也需要从自身条件出发。根据我的从业经验,有几类人是比较适合“无编制”就业的。一类是家里有矿,不在乎薪水高低,想找个稳定并听上去很体面的工作单位;相对应的一类就是就业困难,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单位,不管有没有“编制”,先解决吃饭问题;另外一类就是有家属或者亲戚是有“编制”的工作人员或领导,先就业,然后“逢考必参加”,争取转正或者寻找机会转正;还有一类就是根本不清楚有“编制”和无“编制”的区别,本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原则,加入到没有“编制”的体制内单位,其实最受伤和影响最大的就是最后这一类毕业生。当你辛辛苦苦工作一段时间后,不仅发现“同工不同酬”,还发现自己没有归属感,永远是从事辅助有“编制”人员工作的临时工,更别说独自承担一些项目或者重要的工作了,因此即使再努力工作也很少有成就感。
现在应该正是就业季节,祝愿还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毕业生最后都能够心想事成。如果找工作过程中正好碰到“人事编制”问题,就“三思而后行”,体制机制问题是无法抗争的,只能去适应。好在现在的就业选择很多,找个专业对口的公司也是很好的选择,没有什么岗位是绝对稳定的工作,要说唯一稳定并让自己有安全感的就是自身能力。如果想创业的话就趁早,越年轻越有“折腾”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