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明辨、笃行
源自武汉的疫情已经持续了月余,这场疫情,是全国人民的悲歌,但却是自媒体的盛宴。这其中有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有报导典型,感人至深的;有科普宣传,揭示真相的;也有针砭时弊,抑恶扬善的。
但阳光之下,总有阴影。也存在一些文章,没有经过严格考证、严谨思辨,直接就地取材,用极富感情色彩的语言,通过愚弄大众智商,引爆舆论热点来达到获取流量的目的。
而这其中,尤以批评湖北、武汉政府作为爆点中的爆点,当然平心而论,湖北也好、武汉也罢,在这次疫情中做的确实不好。
我只是对某些纯粹以此为噱头、并无实际意义的观点保留意见。至于那些广为人知的事件,比如基因战、李文亮医生之死、双黄连之类,争议颇大,因为证据有限,不敢做过多评论。这里仅仅以一篇自媒体文章为例稍作分析,是某位同学转发在我群里的,也是为了借此提醒同学们锤炼思维、理性思考,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我也认真读了一遍,作者在文中对三个媒体的三篇文章提出了反对意见,我简单分析下前两个,至于第三个,是由媒体性质造成的,不多做评论。
一是长江日报刊登的《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主要是针对日本人捐赠品上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之类的文艺用语之事,提出了异议。文章结尾,引用了一句话:“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备注: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时期建立的劳动营和灭绝营)。该自媒体抓住这个点,给长江日报上了一课,科普了这句话的来源,认为记者不明原意、引用不当,然后又批评道:把日本人的捐赠语牵扯到残忍的历史事件上,居心何在。我不评论双方观点的对错,仅仅从逻辑思辨的角度来分析作者的思维,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如果日报作者不明该话原意,那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居心了。所以这个观点是前后矛盾的。
二是武汉晚报刊登的《武汉女护士流产10天后重回一线:身体虚弱步履蹒跚》,自媒体作者持有不同意见,认为武汉晚报和国内其他媒体过于鼓吹弱势群体的无私奉献,对弱势群体而言,是一种伤害,质疑媒体把这些事例作为正面典型宣传目的何在。其实这件事,我个人认为,也谈不上什么对错,更不值得为此义愤填膺。我们换一个角度看:难道那些渺小者的高尚情怀,不值得宣传吗?假如都藏在了历史的尘埃中,我们又怎么了解人性的伟大?我相信晚报的出发点并没有什么灭绝人性的意思。
我举这两个例子,并非是为了对双方对错再添第三方争辩,而只是想提醒下大家,最近都被憋坏了,情绪容易激动,我都理解,但这不能妨碍我们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比如这篇文章之中,用了诸如“闻所未闻、震惊了全家、目的何在、无知恶劣、其心可诛”之类的词语和连篇累牍的反问句,很容易挑起读者情绪。事实上,为了客观评价,我也去看了下两个报纸近期的文章,总体上而言,算得上是尽职尽责,既有《全国一盘棋是我们最大的底气》之类鼓舞人心的文章,也有《早发现早治疗可能是决定生死的关键》之类科学指导防疫的文章,硬要说这俩媒体目的何在、其心可诛就确实有点过了。即便是有个别内容存在争议,也是瑕不掩瑜。再说句不好听的,这两个媒体在疫情中作出的贡献,比该自媒体的贡献,那是要大到不可以道理计的。所以大不必抓住一点瑕疵就口诛笔伐、全盘否定。
“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作为一名考公者或者是已经上岸的公务人员,不仅要捍卫别人说话的权利,更重要的是要有申辩别人观点的能力。在这信息爆炸的时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认真思考哪些内容可以相信、哪些内容逻辑不通,不要轻易转发,更不要被人带歪,学会运用对立统一的思维方法,全面客观分析问题,揭示问题的本质,这不仅是考试所需要的素质,也是我们今后走上公务员岗位后所必备的能力。否则,纵然上岸,也难免沦为“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的尸位素餐之徒。
其实我更觉得应该是这样的:“我想成为一个温柔的人,因为曾被温柔的人那样对待过,深深了解那种被温柔相待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看待任何一个事物时,不妨先温柔以待,给人留三分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