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郎世宁字画形态与收藏的关系
站在中国古画的层面,郎世宁的画不被认可是肯定的。气韵没有了,他的绘画不具有这精神感,这是中国人看画最忌讳的一点。中国人欣赏绘画首先就是讲究其神态与神韵,比如齐白石大写意的国画作品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了。其次才到了工笔技法之上,为什么郎世宁的画永远是比不过这些大家的作品,也是吃亏在了这一点上。
郎世宁发挥了西洋画法中常应用的前重後轻、前实後虚、前大後小等写景方法,使画面产生空旷深远的景界,草木、山水、人物无不写实精致。全幅色彩浓丽,构图繁复,形象逼肖,郎氏擅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加入西洋光影透视法及西画颜料,以显示中西趣味兼容并蓄的画面。如画中马匹、人物、树木、土坡皆应用了光的原理,使物象极富立体感;而如松针、树皮、草叶等的墨线勾勒,石块土坡的皴擦等仍含有中国传统手法,即使是马匹及树干上的阴影表现,亦是以中国传统的渲染方法来完成。此图绘於雍正六年(1728),堪称郎氏早期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乾隆很欣赏郎世宁作品的写实逼真,其御制诗中多次表达了这种赏识,如:“凹凸丹青法,流传自海西”,“我知其理不能写,爰命世宁神笔传”,著色精细入毫末“,”写真世宁擅,绘我少年时“等等。但颇有中国传统艺术修养的乾隆并非一味地赞叹,虽然称赞郎世宁”写真无过其右者“,但也指出了郎世宁画体因形似而造成的不足,如称其“似则似矣逊古格”,一语道破了郎世宁在神韵风采上还逊于中国画一筹。这也是清代某些接近内廷的士大夫,在观看了 大量郎世宁新画体作品后的看法,如翰林院编修胡敬在其编辑的《国朝院画录》中,这样评论郎世宁极其“海西画”,直言了郎世宁新体的特点和弱点,体现出中国传统画“神”与“形”的审美标准。
当时的宫廷画家都依照宋人郭熙定的原则作画:“山水画中,画山盈丈,树木盈尺,马盈寸,人物盈十分之一寸。”平行线条就是不折不扣地平行下去。在郎世宁看来,中国绘画的远近配合观念彻底错误。他向康熙建议设立一所绘画学 校,不获采纳。后来他帮助旗人年希尧出版了一本《视学》。
今天中国重新对世界敞开了大门,我们不要忘记利玛窦、郎世宁这一代先驱,对于他们历史性的功绩,以及基督敎文化,都应该有新的评价。
据不完全统计,郎世宁的作品,距今为止,每年的上拍量不超过10副,而每年其作品的拍卖成 交率稳居书画作品前十的成 交率。之所以这么受市场的欢迎,是因为郎世宁的作品,不同于普通的山水画作品,是东西方相结合的作品。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及收藏价值。其西画中用,融合了中西画法,被世人尊称为郎世宁新体画,其作品浓厚的欧洲绘画风格,深受中国收藏家的喜欢和喜爱。
郎世宁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首要方位,他具有一种献身精神,放弃亲人,离乡背井,不远万里来到我国,在二百多年前这是需求多大的勇气啊!在康熙,雍正,乾隆年代,欧洲传教士画家,并不仅仅郎世宁一人,但是以郎世宁的画艺及名声最为明显,影响也最为无穷,所以应视郎世宁为其中代理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