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尽一生育子成才,儿子却用自杀回报我!?

 文丨 优宝
为了刚出生的孩子,这位父亲辞去了高管的职位,之后更是独自带娃17年。
给儿子上最好的私立学校,为了帮儿子学英语雕刻下25万个字母,就连给儿子做饭也能做到10年不带重样的。
他不仅将儿子养育的一表人才(下图为张一得),更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本自传《诗一般的生活,诗一般的父子》,更是道尽了儿子美丽的人生成长。
他的育儿方式一度被媒体疯狂追捧,堪称完美的育儿典范,但如今却成了人人喊打的反面教材。
因为那个让他无比骄傲的儿子,与3月15日在美国埃默里大学自杀,享年19岁。

 

无私而窒息的父爱
这名少年名叫张一得,母亲在1岁时与父亲离婚,离他们而去。
父亲老得辞职卖了房子,带着儿子搬到了郊区,从此开启了漫漫带娃路。
不像网上那些粗糙的、娃活着就行的奶爸,老得对儿子可真是细致入微,他给儿子打造了一个属于他的世界。
老得都会通过自己的手工活,在农庄四周种下漫山遍野的花草,有不时传来的鸟鸣、鹅叫,也有木制的小火车、小船,还有滑滑梯等。
除了开头提到那些付出,老得在儿子3岁前一直坚持用英文互相交流,
为了锻炼儿子对规则的重视,甭管多么着急,不用英文不写出来就是不行的,想喝可乐可以,不按规矩来就当听不见。
他还在胡萝卜、姜、蒜等食材上,雕刻出英文字母,供孩子学习英文,累计25万个。
为了培养儿子懂得感恩,7岁那年一得开始为四五十个粉丝做饭,因为父亲告诉他学费和父子俩的生活经济来源都是这些粉丝众筹来的。
为了让儿子养成节俭的美德,每次送儿子去同学家玩时都会叮嘱他问对方有没有旧物回收,他可以拿回去卖钱。
17年里,老得给儿子拍了20万张照片,拍坏了5部相机,他开设了公众号,所有文章全部都是围绕着儿子的内容,所有事情也都是以儿子为中心。
他专门为儿子建立了博物馆,从他出生开始的所有物件全部放在博物馆里展示,小到一双鞋子、一些文具、大到各类奖杯。
他上过当地的报刊电视台,很多广州的家长都会看他的育儿公众号,他的育儿方式被称作“放弃自我式教育”。
很多人都说他这是将儿子当做了作品、事业在培养,他的行为只是感动了自己却忽律了儿子的感受。
但优宝却觉得这位父亲只是比普通家长更会表达对孩子的爱而已,他对儿子的爱绝对是无私且纯粹的,只是有些偏激(张一得的英文名是Dave)。
他也懂得去尊重孩子的意愿与选择,他忽律的不是儿子的感受,而是人性。
 

 

父母之恩当以死相报
张一得喜欢踢球,酷爱皇家马德里,是学校足球队队长;喜欢骑摩托车,还参加过比赛获了奖;心地善良,经常积极参加红十字会等义务活动。
在外人眼中,张一得绝对是一个阳光四射、热爱公益的学生。
但他却选择了哲学这个令人感觉沉闷的专业,或许是父亲从小教给他的已经太多,他需要靠哲学寻找人生更大的意义。
老得耗费半生心血,就为了培养出完美儿子,诠释完美的父爱。
但世间哪有真的完美,每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最后都会一败涂地。
老得父子也是如此,想来在儿子自杀前,老得觉得自己是成功的、他会在某个难眠的深夜,看着儿子从小到大的相片,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深受感动。
儿子想来也是感动的,毕竟父亲这么多年为自己做过的事情都是实打实的存在,自己也的确出人头地,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但这世间万物都有个完美的平衡点,欠一点或多一点,都无法达到平衡状态。爱是如此,关系亦是如此。
感动过后,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内疚、甚至是负罪感,因为自己还不够好,还不能完全回应老父亲的期盼,走出家门后会有无数现实告诉自己——你一点都不完美。
这份愧疚终将变为自己的枷锁,父爱成了心灵的束缚。
爹用了半生时间为儿子而活,儿子又何尝不是在为了他爹而活呢?被道德、正能量的三观捆绑,张一得永远无法做真正的自己。
我们可以心安理得的上班摸鱼、宅在家里打游戏、用别人眼中最“浪费生命”的方式充实自己。
但张一得不行,任何大众眼中不好的行为,就算无伤大雅、无关他人,但他想做时也必然会伴随比他人更深刻的罪恶感。
父亲的教诲让他太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了,可人没法永远只做对的事情,因为这严重违背着人性。
或许只有天人永隔才能离了烦恼,不再思考人生意义,就此一了、百了。
唯结果论永无真相
“最惨星二代”郭麒麟在没有成名之前,他出演一个话剧闭幕的时候,郭德纲突然出现给了儿子一个大大的拥抱,郭麒麟当场泪奔,他首次得到父亲的肯定。
那时候,育儿文章的大概走向是,多少孩子,一生都在等待父母的肯定;父母不能做孩子的“差评师”;父母的否定,是孩子的毒药……
后来郭麒麟越来越出色,他有了当代年轻人身上没有的谦逊与敦厚,简朴与温和,于是,舆论风向标迅速调转。
郭德纲做过的一切,都成了正确的标杆。
“洪荒之力女孩”博园慧很多行为算得上是“巨婴”,包括在家族聚会上,冲着父母大喊,当着亲友的面,转身离席。
一个有修养的成年人,冲着父亲大喊大叫,“你有本事你来训练啊!”
她的父母也是经纪人般24小时照顾她,如果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那么人们可能会说,看这家的父母,把孩子惯成什么德行了。
但是人家火了,人家拿了金牌,她父母的一切就成了正确的了?
同样的道理,孩子的一切都要父母买单,这何尝不是对父母的一种道德绑架。
我们总在以结果去推导过程,看热点八卦如此,育儿也是如此。
看到各种案例便开始反省自身,这是好事。但每个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变数太多,我们不可能完全掌控每一个细节。
我们不能说郭德纲打击式教育是可行的,因为他的儿子一定还经历了别的。
我们也不能说傅园慧父母的教育就是成功的,如果那个度控制不好,孩子很可能变成巨婴。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提到网上一个很火的话题:
你为什么要生孩子养孩子呢?是为了传宗接代,还是为了养儿防老呢?
在一本书上我看到这样的回答——是为了付出与欣赏,但不要求孩子完美,也不用给我争脸,更不用帮我养老。
只要这个生命健康的存在,来到美丽的世上走一遭,让我能与他同行,就足矣了。
回看张一得父子,父亲秉持着为儿子人生负责的信念倾尽所有,儿子带着不能给父亲丢脸的想法负重前行。
但凡有一方“失职”一些都不会是这样的悲惨结局,但那份完美无缺的教育答卷,又岂会教导出没良心的孩子呢?
种因得果,结局已成必然。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用力可以但不要失去自我,我们是孩子的榜样与人生参照。
但如果榜样的一生都成了别人的附庸,更将这份付出冠以爱的名义,这看似真理一般的存在配合孩子十余年的耳濡目染,只会让他在“真相”的违和感中苦苦寻觅。
到那时,孩子的心里也许只剩下一个想法:人间不值得。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