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腰痛求医路,何处是归途?
*本文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浙江省人民医院边平达教授在医学界发表的第29篇与骨质疏松症防治相关的文章。
张大姐今年54岁,5年前(49岁)月经周期发生变化,出现腰背部酸痛,50岁绝经后腰背疼痛加重,否认有明显外伤或跌倒史。
腰背疼痛常在久立、久行后出现,负重后加重,平躺休息后可以缓解。比如在年轻时连续烧七八个菜都没有问题,而现在烧一两个菜,腰就酸痛得不行了;也不敢去两里外的菜场买菜了,即使是手提两三斤重的菜走路,腰就痛得回不了家……
不是打针,就是在去打针的路上
张大姐首先来到当地的乡镇卫生院就医,医生给她打针灸。做完针灸后,腰背疼痛是有所缓解,但过了2~3天,腰背又开始痛起来了。
如此反复3个月后,改用“小针刀”治疗,每周做1次,连续做10次。结果也是如此,治疗结束后的头三天内,疼痛有缓解,但到了第四天,疼痛依旧。
听说县城里有位江西来的老中医使的“刃针”效果好,张大姐便慕名前去。刃针形如针灸针,但前端平口带刃,据说是整合了针灸针和微创外科器械的优势,能治疗常规方法难以治愈的各类顽症。
但接受“刃针”治疗很痛,治疗前先局部打麻药,张大姐又特别怕痛,别人打一支,她要打两支才行。每周去1次,每次80块钱,前前后后持续了两年,也没有明显效果。
看来只能上省城来了。挂的是某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的名医号,挂号费200。做的是冲击波治疗,每次耗时20分钟左右,做时很痛,做完后全身轻松,但过了三五天,疼痛又复发了。
再到骨科就诊,腰椎磁共振检查示:“腰5/骶1椎间盘变性并膨出”。骨科主任说,没有明显神经根压迫症状,不需要手术,回家吧!
近半年来,一直在当地中医院“国医馆”接受“穴位封闭”治疗。大夫给她打激素(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等药物(图1),每两周1次,但腰背疼痛好像反而有所加重。
图1 张大姐近期在当地县中医院的治疗药物
张大姐腰背疼痛的“罪魁祸首”
张大姐的腰背疼痛,其实是其进入围绝经期后,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破骨细胞活性明显增加,导致椎体骨质快速丢失造成的[1]。
其理由有二:一是张大姐腰背疼痛是在进入围绝经期后出现的,发病前并无明显外伤和跌倒史,多次做腰部磁共振检查也未见明显椎体骨折和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者硬膜囊;二是因为张大姐腰背疼痛范围较广,且在久立、久行后出现,负重后加重,平躺休息后缓解。
图2 张大姐的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报告
图3 张大姐的血清骨转换标志物报告单
张大姐腰背疼痛的处理和反思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针刺治疗具有疏通经络等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颈肩部疼痛、腰骶部疼痛、关节疼痛、偏瘫、面瘫等疾病。
小针刀治疗可以快速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筋膜和组织的粘连,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腱鞘炎、足底筋膜炎和肩周炎等疾病。
刃针疗法在临床上除了用于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外,还适用于治疗外伤性滑囊炎、腱鞘炎、肌肉筋膜炎等疾病。
由于张大姐腰背疼痛主要是由于其骨质快速丢失造成的,并无明显软组织损伤,因而在接受上述治疗措施后,收效甚微。
而长期穴位注射激素,不仅无助于腰背疼痛的治疗,反而会诱发骨质疏松和纤维化瘢痕的形成,加重慢性腰痛症状[3]。
张大姐在静脉滴注抗骨吸收药物唑来膦酸注射液(5mg)后,第2天就感觉腰背疼痛明显缓解,第3天已基本缓解,第4天复查血钙恢复正常(2.47mmol/L)、血CTX迅速下降(444.7pg/ml),提示张大姐骨质丢失速度已明显下降[4]。
因此,张大姐在出院后暂时不要再去接受“小针刀”、“刃针”治疗,也不要再去打“封闭”,但要坚持晒太阳、喝牛奶,多参加室外活动,并注意加强腰部锻炼。
参考文献:
[1]Bijelic R,Milicevic S,Balaban J.Risk factors for osteoporosi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J].Med Arch,2017,71(1):25-28.
[2]边平达,寿张轩,李秀央,等.骨转换标志物在高龄男性骨密度变化中的预测价值[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8,11(2):155-159.
[3]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的药物治疗专家共识编写组.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的药物治疗专家共识(2018)[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8,24(12):881-886.
[4]钱素凤,王珏,边平达,等.骨转换标志物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后骨密度变化预测中的价值[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9,38(5):295-298.
本文首发: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本文作者:边平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