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上,老板让买包香烟,笨蛋才会真的跑去买烟,聪明人都这么做

进入职场,就是踏入社会了,无规矩不成方圆,而职场也有其规矩,例如“饭局”,很多职场小白刚刚进入职场,对于饭局的规则一无所知,因此也会闹出许许多多的笑话,处处自个给自个在职场挖坑,同时也如绿叶般,承托出其他一些“会来事”的职场新人。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很多公司,在年会的饭局上,都有上级领导一桌桌敬酒的情节,而敬酒也是有学问的,例如很多人敬酒时都将酒杯放低一点,以表示对领导的尊重,而有职场新人,敬酒时将酒杯抬得老高,这就很尴尬了。

其实,饭局这个词,并不是现代社会的独创,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就出现这个词,在此之前,也早就形成了“酒桌文化”,历史上著名的饭局有“杯酒释兵权”、“二桃杀三士”和“火烧庆功楼”,这些典故都显示出一场饭局所带来的巨大威力,甚至有的饭局还以性命攸关,例如“鸿门宴”和“青梅煮酒”,倘若刘邦或者刘备在这场饭局中,智商和情商稍微不在线,随时有可能人头落地,一命呜呼。

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饭局”由“饭”和“局”组成,其侧重点是“局”而不是“饭”,几乎每一个饭局,都是有目的性的,所以不能仅仅当成“吃饭喝酒”,“局”从尺从口,棋盘也,局是下棋的一种术语,因此,饭局表面上是吃饭,实际上是一场智商与情商的博弈。

小林和小曾,同时进入一家公司工作,他们都是职场小白,有一次老板带着他们两个去参加一场重要饭局,因为公司有一个职位空缺,老板想提拔一个新人。

而在饭局中,小林和小曾的表现,可谓是天差地别,小林在饭局上,只顾着吃饭,而小曾则会来事,他看到饭菜还没有上,主动对老板提出,去催促下酒店上菜,于是小曾离开了,而小林则还在继续关顾着吃饭。

老板看不下去了,对小林说道:“小林,你去催促下,让服务员早点上菜”

而小林则老实巴交地跑去问服务员,然后很快便回来了,回复老板已经去催了。很快,服务员上菜了,而原先出去的小曾则与服务员一起回来了。

不一会儿,老板又提出:“小林,你去帮忙买包烟”,这回小林犹豫了,明明老板桌上放着烟,为何还要让自己去买呢?虽然心中有犹豫,但是小林还是跑出去买烟,小曾在一旁观察,他找个借口也离开了。

小林自掏腰包,买了一整条老板平时喜欢抽的香烟,并很快又回到了餐桌,而且他还发现小曾还没有回来,小林刚坐下要继续吃饭,老板又对他说道:“小曾怎么还没有回来,你去找找小曾

到了第二天上班,老板提拔小曾当了组长,补了原先的职位空缺,而小林还是继续当职场小白。

起初小林愤愤不平,觉得老板故意刁难自己,多年以后,小林才想明白,自己当年实在太幼稚了:

首先,当初的饭局是老板安排的,请的是生意上重要的伙伴谈合约。一家饭店的上菜速度是有规定的,谁都在催,而且催也是没用。但是没用也要催,这是表示对被邀请参加饭局的人的尊重。

既然小曾跑去催促上菜了,老板还让小林去催促,这是在提醒小林,不要只顾着吃饭,要有点眼力劲。

最后,老板明明有烟,还让小林跑去买烟,是因为他要谈合约中较为机密的项目,得让小林和小曾都回避一下,而小曾很识趣,相反,小林却不懂其中的意思,果真跑去买烟。

老板让小林跑去找小曾,是让小曾帮忙,拖住小林让他别那么早回来,而当小林找到小曾时,小曾果然坐在附近的咖啡店里悠闲地喝着咖啡,并且还为小林点了杯咖啡。

最后,老板谈妥了合约上的项目,在饭局快要结束之前,只发了个消息给小曾,于是小曾带着小林回到了饭局,整个饭局,小曾一口饭都没有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