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颈椎病秘方

一、治颈椎病秘方(5首)

1.1骨痹汤

【来源】关幼波,《名医名方录》第一辑

【组成】葛根、白芍各30克,威灵仙15克,木瓜、姜黄、甘草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各服1次)。

【功用】祛风除湿,缓急止痛。

【主治】颈椎病。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颇佳。

【附记】下面几首名医秘方,屡用有效。供临床选用。

(1)辽宁名医王乐善之经验方(加味葛根汤)葛根20克,桂枝、白芍、大枣、当归、川芎、申姜、狗脊、杜仲、牛膝、鹿角胶(捣碎烊化冲服)各15克,麻黄、生姜、甘草各5克。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各服1次)。验证有效(《名医名方录》第三辑)。

(2)湖南名医易希元之经验方(逐痹汤)当归、白芍、鸡血藤各15克,川芎、威灵仙、白芷、独活、秦艽、延胡索、五加皮、豨莶草、甘草各10克,细辛5克。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屡用有效(《名医名方录》第四辑)。

1.2搜风通络汤

【来源】蒋森,《中医杂志》(1)1985年

【组成】葛根20~30克,全蝎10~12克,蜈蚣2条,乌蛇、赤芍、川芎、自然铜、穿山甲、木瓜各13~15克,鹿衔草20克,黑木耳10~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搜风通络,活血祛风。

【方解】颈椎病,属中医痹证(骨痹)范畴。叶天士云:“治痹用搜风剔邪通络之品,如蜣螂、全蝎、地龙、山甲、蜂房之类。”故方用全蝎、蜈蚣、乌蛇配鹿衔草、穿山甲、木瓜以搜风,祛湿,通络;“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佐以川芎、赤芍、自然铜以活血祛风。所以用葛根者,取其引经、舒筋之效。综观全方,本方可能有促进椎间孔周围关节囊滑膜充血,神经根炎性水肿消退,改善脊髓、神经根及颈椎血液循环及营养状态,缓解肌肉痉挛等作用。

【主治】颈椎病。

【加减】气候变化时症状加重者,加豨莶草、汉防己;椎动脉型或合并冠心病者,加丹参、红参;合并高血压者,加玄参、钩藤;气虚者,加黄芪;肾虚者,加淫羊藿、补骨脂。

【疗效】治疗89例,结果临床治愈(自觉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者)26例,显效(主要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恢复原工作,或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而随访不足1年或于1年内复发者)44例,有效(症状、体征部分减轻,能从事轻便工作)1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4%。本方对神经根炎型(共77例)临床治愈19例,显效43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椎动脉型(共8例)临床治愈7例,显效1例,效果较好。凡属有效病例,一般服药5~10剂症状即可明显减轻。经临床观察,当服汤剂至症状基本消失后,改服丸剂或胶囊(将药物装入胶囊中吞服)1月左右,对提高和巩固疗效有一定作用。

1.3白芍葛根汤

【来源】杨六中,《江苏中医》(10)1990年

【组成】白芍45克,葛根20克,炙麻黄3克,桂枝9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用。5剂为1疗程,可连服5~8疗程。

【功用】养血柔肝,润筋解肌,祛风止痛。

【方解】痹证型颈椎病,中老年之人,肝肾不足,精血亏少,肝不养筋,筋虚邪侵,客于颈部而致颈部疼痛等症。正如柯韵伯云:“头项强痛,下连于背,牵引不宁,是筋伤于风也。”故方用葛根解肌止痉,濡润筋脉,主治颈背强;麻黄、桂枝解肌和营、祛邪外出,且方中重用白芍,故为主药,既可养血柔肝,使筋有所生,肝有所养,又可通脉络、缓挛急,止疼痛。现代药理报道:白芍配甘草,能解除中枢性及末梢性肌肉痉挛,以及因痉挛引起的疼痛。且白芍味酸,麻桂辛温,一散一收,散而不伤阴,收而不留邪。本方有养血柔肝、润筋养阴之功而达祛邪治病之效,使本病得以治愈。

【主治】痹证型颈椎病。

【加减】肢体麻木较甚,加全蝎、桑枝;病久,上肢活动受限,加桃仁、红花;颈背疼痛较剧,加羌活、制乳香、制没药;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加天麻、川芎、干地龙。

【疗效】治疗42例,显效(症状、体征完全或基本消失,能恢复正常工作)26例,有效(症状减轻、体征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

1.4养血通经汤

【来源】何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熟地15~25克,丹参、桑枝、生麦芽、当归尾各10克,鹿衔草10~15克,骨碎补15克,肉苁蓉6~10克,生蒲黄20~25克,鸡血藤15~20克,蛇蜕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肝益肾,养血通经,祛风止痛。

【方解】本病之成,肝肾不足是本虚,挛急痹痛,风阳上亢是标实。治宜补肝益肾,养血通经;兼以祛风止痛。方中用熟地、苁蓉补益肝肾以培其本;丹参、当归养血活血;鸡血藤、生蒲黄配以桑枝、麦芽活血通经,鹿衔草、骨碎补壮筋健骨;蛇蜕祛风止痛。全方以补为主,以通为用,乃立方之大意。故用之颇效。

【主治】颈椎病。

【加减】痛重,加元胡、制乳香、制没药各10克;高血压,去肉苁蓉;患肢胀痛,活动障碍,加伸筋草10~15克,田三七1.5~2克;颈部软组织及上肢酸胀痛,用川芎嗪、当归、丁公藤注射液各2毫升局部注射。

【疗效】治疗68例,结果有效66例,有效率为97%。无效2例(椎动脉型及脊髓型各1例)。

1.5益气活血散风汤

【来源】糜伟康,《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黄芪、党参、丹参、白芍、生地、桃仁、红花、香附、地龙、葛根、穿山甲、土鳖虫、威灵仙各9~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活血,祛风通络。

【方解】方中以黄芪、党参补气;桃仁、红花、丹参、川芎活血化瘀;并用除瘀攻坚通脉之土鳖虫、穿山甲、地龙;以香附理血中之气而止痛;白芍、生地柔肝缓急;加用威灵仙祛风湿、利关节以通经络;颈项强硬者加葛根。全方益气活血,祛风通络,舒筋止痛,可能有促使椎间孔周围关节囊滑膜充血水肿消退的功能,对减轻或解除神经根、脊髓的压迫起了积极作用,从而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主治】颈椎病(神经根型)。

【加减】血瘀甚者,加制乳没;胃纳不振,加山楂、神曲;脉细无力,加黄精。

【疗效】治疗123例,结果优36例,良65例,尚可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7%。

二、治软组织损伤秘方(首)

2.1活血顺气汤

【来源】诸方受,《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当归尾12克,广郁金10克,枳壳、软柴胡各6克,制香附、丹参、川芎、广木香各10克,红花6克,白茯苓12克,丝瓜络6克,降香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散瘀生新,顺气通络,疗伤止痛。

【方解】胸部挫伤为伤科常见病之一。暴力撞击挫伤胸部,瘀血凝滞于肌肤腠理,既痛又肿;或因举重用力过度,运气不当,震击过甚,气壅失宣,肿胀不重,胸痛明显,既为扭伤,或称挫伤。本方为气血并病之方。方中当归活血补血,取用归尾,则长于散瘀生新;佐以丹参能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川芎活血兼能行气,川芎嗪可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古谓:“伤损一症,专从血论”,故本方以散瘀活血为主。但气为血帅,无形之气可统有形之血,伤血常兼气滞失宣,故配以木香、郁金、香附疏肝行气;红花、丝瓜络、降香顺气通络;白茯苓利湿化痰宁心。诸药合用,共奏理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故对外伤瘀血之初病者确有良效。

【主治】胸部挫伤、扭伤、瘀凝气滞、疼痛肿胀等症。亦可用于四肢扭挫伤。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满意。

【附记】本方多辛香走窜之品,对外伤瘀血之初病者确有良效。但辛香易伤阴耗气,故虚者或旧伤者不宜应用。

2.2滋阴解痉汤

【来源】吕凤祥,《浙江中医杂志》(11~12)1982年

【组成】生地21克,白芍30克,女贞子12克,地龙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10剂为1疗程。

【功用】滋阴润燥,缓急止痛。

【方解】本病病变发生于肌肉、筋膜、韧带、腱膜、肌腱、神经鞘膜等组织,与“筋”关系密切。筋为肝所主,全赖肝中精气的滋养,若肝之功能衰变,不能正常疏泄,则可产生筋脉疼痛,肢体拘挛、麻木、屈伸不利等。治宜滋阴润燥、缓和挛急,方始克有资。故方用生地、女贞子滋阴清热,养肝润燥;白芍柔肝敛阴,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地龙清热解痉通络。合之共奏滋阴润燥、缓急止痛之功。

【主治】臀部软组织疼痛综合征。臀部疼痛,或向下肢放射,或向腰部扩散,多以酸胀痛为主,弯腰、转体、提腿等活动受限。

【加减】若肝阴虚甚,重用生地、女贞子;偏血虚,加当归、鸡血藤;兼气虚,酌加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脉络失和,肢体麻木,选加乌梢蛇、鹿衔草、五加皮、独活;热重挟湿,可加虎杖、泽泻、黄柏之类。

【疗效】治疗120例,结果痊愈66例,显效5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67%。

2.3顺气宽胸汤

【来源】林如高,《林如高骨伤验方》

【组成】桔梗9克,枳壳6克,木香3克,川厚朴4.5克,防风、苍术各6克,白术9克,白芷4.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宣肺理气,宽胸镇痛。

【方解】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人之有生,全赖此气”。胸部受伤后,呼吸不畅,故而疼痛随作。方用桔梗、防风、白芷、枳壳、木香以宣通肺气、发表祛风、理气止痛;胸部受伤后,气滞则湿聚,而致胸肋满闷,故以川厚朴、苍术、白术、甘草除湿散满,川厚朴配枳壳宽胸镇痛。共奏宣肺理气、宽胸镇痛之功。

【主治】胸部挫伤,呼吸不畅,气滞作痛。

【疗效】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三、治外伤腰痛秘方(3首)

3.1大将逐瘀汤

【来源】廖小波,《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大黄30克,槟榔15克,生姜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泻下逐瘀,行气利水。

【方解】方中大黄泻下逐瘀,以散郁滞之瘀热;槟榔行气利水,助大黄泻下逐瘀之功,使瘀热胀满,从前后分消;生姜辛温,与大黄一寒一温、一升一降,使气机条达通顺,又不致苦寒太过。三药合用,邪去正复,气血平和,则诸症悉平。

【主治】急性腰扭伤。

【加减】年迈体虚,瘀血较重者,可加丹参20克。

【疗效】治疗36例,结果均获痊愈。服药最少2剂,最多15剂。

3.2补肾壮骨汤

【来源】林如高,《林如高骨伤验方》

【组成】杜仲、枸杞子、骨碎补、芡实、酒续断、补骨脂各9克,煅狗骨15克,狗脊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肾壮骨,舒筋止痛。

【方解】“肾为先天之本”,人体各器官系统的许多生理、病理都与肾有关。肾位于腰部,故“腰为肾之府”,腰部损伤,必致肾气虚弱。方中以杜仲、续断、狗脊、骨碎补,补骨脂、狗骨壮阳补肾、强筋壮骨;枸杞子滋阴补肾,壮腰固精;芡实收敛缩溺、固肾涩精。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壮骨、舒筋止痛之功,故用之效佳。

【主治】腰部伤筋,肾气虚弱。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3.3壮骨舒筋汤

【来源】林如高,《林如高骨伤验方》

【组成】杜仲、怀牛膝、当归、党参、枸杞子、续断、木通、木瓜、穿山龙各9克,川芎4.5克,熟地15克,泽兰、防风、白芷、川厚扑各6克,西红花1.5克。

【用法】每日1剂,酒水各半煎服,日服2次。

【功用】活血祛瘀,强筋壮骨,益气活血,温经通络。

【方解】慢性腰部伤筋,多因经常持续损伤或急性损伤迁延日久所致,先天性腰骶部缺陷也可诱发。方中川芎、红花、泽兰可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枸杞子、杜仲、续断补肝肾、强筋骨;慢性伤筋,气血耗损,故用党参补中益气;当归、熟地补血和血。久病则风湿侵袭,故以穿山龙、木瓜、川厚朴祛风胜湿、舒筋活络;白芷、防风辛温升阳、祛风胜湿;更加牛膝、木通引药下行,瘀阻停湿自然下降,遂行气正常,阳气上升,顽疾可除。

【主治】腰部慢性伤筋,瘀阻作痛。

【疗效】屡用效佳。

四、治跌打损伤秘方(8首)

4.1活血行气散

【来源】许钜材,《江苏中医》(6)1990年

【组成】郁金、制香附、炒枳壳、制乳香、制没药、丹参、延胡索、瓜蒌皮、桔梗、制半夏各9克,金橘叶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方解】凡损伤,多因气滞血瘀,阻遏经脉,不通则痛。方中香附、枳壳、瓜蒌皮、金橘叶行气止痛;丹参、乳香、没药、郁金、延胡活血祛瘀;且延胡、郁金兼行气活血双重作用;肺主宣发肃降,治节一身之气,故佐以桔梗、半夏宣肺气、通血脉。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之功。

【主治】胸胁脘腹损伤。证见胸胁闷胀,脘腹痞满,咳呛作痛更甚,痛无定处。肿处按之凹陷复起,或伴有唇紫、呼吸短促,舌红或紫,苔白,脉弦紧。

【加减】伤甚者,可配用外治,其效更显。

【疗效】验之临床,屡收良效。

4.2颅内消瘀汤

【来源】邱绪襄,《千家妙方·下》

【组成】麝香0.06克(研末冲服),川芎、血竭(研末冲服)各6克,丹参15克,赤芍、桃仁、红花、乳香、没药、三棱、莪术、香附、土鳖虫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口服,或用管喂。

【功用】通窍活血,消瘀止痛。

【方解】外伤性颅内血肿,皆由损伤血瘀所致。方中以麝香通窍活血;以赤芍、川芎活血化瘀;以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土鳖虫破血消瘀;以乳香、没药、血竭活血止痛,并佐以香附行气。诸药合用、共奏通窍活血、消瘀止痛之功。

【主治】外伤性颅内血肿。

【疗效】治疗各种类型(硬脑膜外血肿、胸膜下血肿或脑内血肿)及不同病程(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外伤性颅内血肿共22例,无1例治疗失败而改行手术治疗。均获痊愈。并经脑血管造影、超声波及眼底照相等特殊检查,都证实血肿治愈消散。疗程:急性及亚急性3~5周,慢性2月以上。

【附记】本方不适用于颅后凹血肿及急性血肿伴严重脑挫裂伤或凹陷性颅骨骨折病人。孕妇禁用。临床运用,只要仅守本方,不作加减,本方服后无不良反应及药物副作用。

4.3消肿通络汤

【来源】赵炳南,《千家妙方·下》

【组成】金银花30克,连翘、当归、赤芍、牛膝各9克,赤小豆、鸡血藤、车前子各30克,防己15克(包),活血止痛散1/4瓶(市售,兑服),云南白药1小瓶(市售、兑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消肿、活血通络。

【方解】外伤而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郁而化热,出现膝关节骨膜炎症渗出,表面灼热,功能障碍,治以清热消肿、活血通络之法,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赤小豆、当归、鸡血藤、车前子行水消肿,活血通络;赤芍凉血活血;防己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牛膝引药下行,配合活血止痛散、云南白药,加强活血通络及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共奏捷效。

【主治】急性创伤性关节炎。

【疗效】临床屡用,颇见捷效。

4.4通窍祛瘀汤

【来源】林如高,《林如高骨伤验方》

【组成】当归、赤芍各9克,川芎、菖蒲各4.5克,桃仁、朱砂、琥珀、防风各6克,钩藤9克,蝉衣、甘草、沉香各3克,麝香0.1克(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或喂服。

【功用】疏风养血,通窍活络。

【方解】重伤之后,因耗竭气血,或气血内郁,则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清肃失司,人事不省。方用当归、川芎、赤芍、桃仁活血祛瘀;麝香、菖蒲活血散结;沉香使逆气下降,收纳正气;琥珀、朱砂镇心安神;蝉衣、防风、钩藤散风胜湿,熄风止痉;佐以甘草通行十二经络,故起疏风养血,通窍活络之作用。

【主治】重伤昏迷,人事不省。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颇佳。

4.5理气化瘀汤

【来源】孙呈祥,《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柴胡15克,郁金、桃仁、红花、大黄、莪术、茯苓、炮甲珠(先煎)各10克,延胡索、甘草各6克,车前子12克(包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理气止痛,活血化瘀。

【方解】胸壁挫伤后,初期瘀血未凝,气机尚通,疼痛不明显,伤后3~5天,血瘀气滞明显,故疼痛加重,呼吸咳嗽则痛剧,以后疼痛逐日减轻,轻者持续1~2周,重者月余。此乃血瘀气滞由凝聚到消散的一个病理规律。方用柴胡、郁金、延胡索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以桃仁、红花、莪术、炮甲珠活血化瘀、软坚消瘀;大黄攻下逐瘀;茯苓、车前子利水渗湿,导瘀从二便而出,通畅气机;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理气止痛、活血化瘀之功。

【主治】胸壁挫伤。

【加减】咳嗽有痰,加杏仁10克,陈皮6克,半夏10克;脾虚便溏,去大黄,加山药12克;有热者,加连翘12克,生栀子、赤芍、丹参各10克;疼痛明显者,加白芍、三棱、乳香、没药各12克。

【疗效】多年临床使用验证,疗效满意,肯定可靠。

4.6活血舒筋汤

【来源】朱文海,《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当归、川芎、乳香、没药、橘叶、桔梗、乌药各9克,赤芍、落得打各15克,红花、青皮、陈皮各6克,土鳖虫、荔枝核各12克,小茴香3克。

【用法】每日1剂,每剂头二煎内服,日2次;第3煎熏洗患处,每日1~2次。

【功用】活血祛瘀,舒筋通络。

【方解】阴部为足厥阴肝经所循行,故用药多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法,曾予《伤科大成》中“活血止痛汤”治疗,疗效欠佳,因方中肝经用药太少之故。后经化裁加味,再经验证,疗效显著提高。方中以当归、川芎、乳香、没药、赤芍、落得打、红花、土鳖虫活血祛瘀,舒筋通络;配以橘叶、桔梗、乌药、青陈皮、小茴香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与活血药配合,其活血、通络、止痛之功尤著。故效颇佳,而且疗程缩短2/3。是治疗阴部挫伤的有效良方。

【主治】阴部挫伤。

【疗效】治疗40例,均获痊愈。疗程7~28天。

4.7牛蒡子汤

【来源】石仰山,《中医杂志》(5)1985年

【组成】牛蒡子、白僵蚕、白蒺藜、独活、秦艽、半夏、白芷、桑枝(剂量可随症酌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宣达气血,开破痰结,疏肝宣肺,导其壅滞。

【方解】外伤虽多由扭捩闪挫起病,实因积劳致虚、气血内亏、风寒湿邪乘机窃踞而伤筋阻络。《仁斋直指》云:“气血和平,关络调畅,则痰散而无;气脉闭塞,脘窍瘀滞,则痰聚而生。”又云:“痰涎入于经络,则麻痹疼痛,入于筋骨则头项胸背掣痛,手足掣制隐痛,故有'痰生百病’之谓。”临床所见,痰每与风、寒、湿、热之邪相合为病。外伤之证,亦多“兼邪”而发。方中牛蒡子辛寒滑利,通行十二经络,宣肺利气,豁痰消肿;白僵蚕辛平宣化,消痰散结而和气血,为厥阴肝经之药;二味合用,宣滞破结,善搜经络顽痰浊邪,是为主药;助以秦艽之辛寒,独活之辛温,和血舒筋,通达周身,透阳明之湿热,理少阴之伏风。更伍用白芷之辛温,芳香通窍,活血破瘀,化湿排脓而生新;半夏之辛温,燥湿化痰、消痞散肿而和胃。复使以白蒺藜之辛温疏肝风、行气血且散瘀结;桑枝养筋通络、祛风湿而利关节。全方以辛取胜,宣达气血,开破痰结,疏肝宣肺,导其壅滞;寒温兼用,温而不燥,寒而不凝,泄风逐湿之力尤捷。

【主治】周身四肢、颈肩腰骶麻痹疼痛,牵强掣痛,或早期筋膜损伤、筋结、筋块或骨骱宿伤,关节不利,或兼身热,或见形寒,苔白而腻者,均可加减用之,每多取验。

【加减】临床应用,尤须随证化裁。寒湿盛者,合麻桂温经汤增减,或加制草乌以温经通阳;风湿盛者,加用羌活、防风、煨天麻以泄风燥湿;痰湿内阻、胸脘痞胀,苔厚腻者,可入平胃散,陈胆星、瓜蒌、薤白;若渐有化热之象,去半夏、白芷,加忍冬藤、焦山栀以清泄;顽痰胶结,或痰瘀互结,酌选丹皮、赤芍、红花、炙甲片、片姜黄;欲和胃气,则取木香、蔻仁、建神曲;若肝虚,筋失濡养,加当归、生地、白芍、首乌、牛膝、桑寄生等养血柔肝、荣筋和络;若气阴不充、脾虚痰湿,加党参、黄芪、白术等益气化湿,养筋舒络;若肾阳不足,火不化气者,则取鹿角、仙灵脾、石楠叶以助阳温经、强筋通络;若气血因筋络瘀阻失其流畅者,又宜相机选用舒筋活络之品,若病已损及元阳,当宗调中保元汤出入施治。

【疗效】多年临床验证,疗效颇佳。

4.8复元活血汤

【来源】印会河,《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柴胡10克,当归30克,桃仁、红花各10克,赤芍15克,自然铜10克,大黄3~6克,天花粉30克,炒山甲、土鳖虫各10克,夏枯草15克,生牡蛎30克(先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解】外伤后遗症症状繁多,表现复杂,给临床辨证分型带来一定困难,印氏在4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抓住外伤后血行阻滞,瘀血停留的病理机制,以疼痛为主症,采用理血通络,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外伤后遗症取得满意疗效。方中天花粉用量尤大,本方能续筋骨,还能生津润燥。对于瘀血停留,阻滞津液布化而出现口干咽燥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山甲片走窜,专能行散,通经络达病所;生牡蛎软坚消肿,用于积块肿痛疗效较好,与夏枯草配合则散结、消肿作用更佳;土鳖虫、水蛭、虻虫皆为破瘀血、消坚积、化瘀血的主要药物。本病皆瘀血延久,瘀结日深,单用一般的活血破瘀药实难奏效,故重用虫类或鳞甲类药以化瘀血。这些药历来被认为药性猛烈或有毒性,一般用量较小,但印氏用量较大(10克),时间较长(1年之久),亦未见不良反应,多能获得满意效果,颇值得借鉴。

【主治】头部及腰部外伤后遗症。

【加减】腰痛者,加牛膝10克;头痛者加桔梗10克;头痛剧烈或伴有癫痫发作者,加水蛭、虻虫各10克。

【疗效】治疗40余例,均获显效。

【附记】笔者临床验证观察,本方不仅治疗头、腰部外伤后遗症效果好,而且用治其他部位外伤后遗症,只要随证稍作加减,并加引经药,效果亦佳。确为治疗一切宿伤疼痛的有效良方。

五、治骨折秘方(4首)

5.1活血镇痛汤

【来源】林如高,《林如高骨伤验方》

【组成】当归、白芍、生地、连翘、枸杞子、骨碎补、续断各9克,川芎、制乳香、制没药、三七各4.5克,桃仁、防风各6克,茯神12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舒筋,化瘀止痛,补肾壮骨。

【方解】筋骨损伤初期,血离经脉,形成血肿,阻塞经络,气血凝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气伤痛,形伤肿。”吴昆注为:“气无形,病故痛,血有形,病故肿。”所以损伤必有肿痛,又肾主骨,骨折脱位后,因积瘀化热,必见红肿之症。本方是由桃仁四物汤化裁而成。方中生地凉血散瘀,并用防风、连翘祛风清热;以桃仁、乳香、没药、三七活血化瘀、舒筋止痛;因骨断筋绝,故用枸杞子、续断、骨碎补补益肝肾、续筋骨;加上茯神宁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舒筋、化瘀止痛、补肾壮骨之功。

【主治】骨折脱位初期,瘀血作痛。

【疗效】多年临床验证,效果甚佳。

5.2跌打养营汤

【来源】林如高,《林如高骨伤验方》

【组成】西洋参3克(或党参15克),黄芪、白芍、川续断、补骨脂、骨碎补、木瓜各9克,当归6克,川芎、三七各4.5克,熟地、枸杞子、怀山药各15克,砂仁、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大补气血,健脾益肾。

【方解】《正体类要》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惯,脏腑由之不由。”骨伤日久,由于长期卧床或伤肢不经常活动以致气血亏损,营卫不惯。本方是由四物汤加味而成。方中四物汤,是调血养血之良方。加西洋参、黄芪、怀山药、甘草补气扶正;砂仁醒脾调胃、行气宽中;三七、木瓜舒筋活络;续断、枸杞子、骨碎补,补骨脂补肝肾、壮继筋骨,以促进骨痂生长。综观全方具有大补气血、健脾益肾之功,故用之颇效。

【主治】骨折中、后期,能促进骨痂生长。

【疗效】多年临床验证,对骨折愈合,确有促进生长之效,效果颇著。

5.3仙复汤

【来源】周福贻,《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当归、柴胡、花粉、山甲、桃仁、红花、防风、乳香、没药、赤芍、贝母、白芷、陈皮、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散瘀、软坚消肿。

【方解】骨折,除复位固定外,中药内治亦相当重要。方用当归、桃仁、红花、乳香、没药、赤芍活血散瘀;柴胡、陈皮疏肝理气;防风、白芷疏风散邪;花粉、山甲、贝母软坚散结消肿,以助活血化瘀之力,组合成方,有活血散瘀、软坚消肿之效。用药遣方独辟蹊径,实为治病良方。

【主治】骨折后瘀结肿胀。

【疗效】治疗锁骨骨折58例,均获痊愈。骨折临床愈合平均天数:儿童一般为10~15天,成人一般在20~30天。

5.4活血止痛汤

【来源】陈志文,《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当归、桃仁、牛膝、络石藤、丹参、苏木、地鳖虫各9克,红花、川芎、乳香、没药、陈皮、枳壳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方解】根据“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留者攻之”的治疗原则,方以当归、桃仁、丹参、苏木、红花、地鳖虫、乳香、没药、川芎等共奏活血化瘀之效;然血随气行,故在活血化瘀药中佐以理气之药,如陈皮、枳壳等调达气机,有气行则血行之意,既照顾到调气疏肝之特点,又能增强活血化瘀之功。本方适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导致的瘀血阻滞、疼痛肿胀等症。用之临床,效果颇佳。

【主治】骨折初期瘀血内结,疼痛肿胀。

【疗效】治疗股骨颈囊内骨折30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93岁。结果优者22例,尚可2例,差3例,失败3例。

六、治非化脓性肋软骨炎秘方(2首)

6.1胡归山甲汤

【来源】王文远,《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柴胡、当归、延胡索各12克,炮山甲、花粉、赤芍、郁金各9克,金银花15克,丹参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5剂为1疗程。

【功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解】肋软骨炎,多由瘀滞作痛,病位在肝。方中柴胡、郁金、延胡索疏肝理气;当归、丹参养血活血;花粉、赤芍、金银花凉血解毒、消肿散瘀;穿山甲疏通肝络。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活血祛瘀之功。故施之于临床,能得到满意的疗效。

【主治】非化脓性肋软骨炎。

【加减】失眠,加远志、酸枣仁各12克;胸肋胀痛者,加青皮、川楝子各9克;胸闷憋气,加瓜蒌、薤白各9克;腹胀,加川朴、枳壳各12克;便秘,首剂加大黄20~30克;肩背痛,加桂枝9克。

【疗效】治疗88例,结果治愈81例,显效7例。总有效率达100%。服药3剂而愈者25例,5剂而愈者37例,10剂而愈者19例。

6.2新活血化瘀汤

【来源】赵棣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生黄芪30克,桑寄生18~24克,丹参12~15克,川红花12克,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9克,蒲公英30克(或紫花地丁30克),板蓝根2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方解】方中丹参养血活血;红花活血化瘀;三棱、莪术破瘀散结;乳香、没药化瘀止痛;黄芪益气;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辅以蒲公英、板蓝根清热解毒,既有利于消炎,又可防治感染。故用之临床,疗效颇佳。

【主治】非化脓性肋软骨炎。

【加减】肿痛不甚者,去乳香、没药;痛甚者,加延胡索;胃纳不佳者,加怀山药、厚朴、神曲、鸡内金;气虚者,重用黄芪;血虚者,加鸡血藤。

【疗效】治疗158例,平均服药15剂(如同时加用药渣外敷患处则疗效更佳)。结果痊愈128例,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3.6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