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13:子鱼论战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1、宋公:指宋襄公; 2、大司马:官名,执掌军政,即子鱼; 3、固:一说人名。一说是“谏”的状语,表示坚决地。
[译文]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于是劝谏说,“上天遗弃商朝很久了,宋国作为商的后裔,您要图霸复兴,这不能被上天饶恕。”襄公不听。
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
1、泓:泓水。故道在河南柘城西北; 2、既济:既:尽,完全。济:渡河。
[译文] 宋襄公与楚军战于泓水。宋军已经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司马对宋襄公说:“敌军人多而我军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zhèn)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1、陈:同“阵”,作动词,即摆好阵势; 2、败绩:大败; 3、股:大腿; 4、门官:国君的禁卫军。平时守门,战时随君护驾。
[译文] 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河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被杀。
国人皆咎(jiù)公。公曰:“君子不重(chóng)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1、咎:责备; 2、重伤:对已受伤者再次加以伤害; 3、禽二毛:通“擒”。二毛:指头发花白的人; 4、亡国之余:灭亡的国家的后裔; 5、鼓:指击鼓进。军,发送攻击。
[译文] 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君子之战,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俘虏头发花白的敌人。古代作战,不在险阻狭窄的地方攻击敌人。寡人虽然是亡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qíng)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gǒu),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1、勍敌:强敌。勍:强而有力; 2、隘: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 3、赞:助; 4、胡耈:很老的人。
[译文] 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强敌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上天帮助我们。敌人在地形上受困而向他们发动进攻,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即使这样还怕不能取胜!当前强大的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上年纪的,能抓得到就该俘虏他,对于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不可!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chóng)?若爱重(chóng)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chán)可也。”
1、如:不如,何如; 2、服:向敌人屈服; 3、三军: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军队; 4、用:施用,这里指作战; 5、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鼓指挥行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 6、儳: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译文]让士兵知道耻辱并教导他们作战,为的是让他们杀敌。敌人受伤未死,为什么不能再去杀伤他们呢?不忍心再去杀伤他们,还不如不伤害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军队凭着有利的战机来进行战斗,鸣金击鼓用来助长声势、鼓舞士气。既然军队作战要抓住有利的战机,那末敌人处于困境时,正好可以利用。既然声势壮大,充分鼓舞起士兵斗志,那么,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可以的。”
《子鱼论战》全文: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zhèn)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jiù)公。公曰:“君子不重(chóng)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qíng)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gǒu),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chóng)?若爱重(chóng)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chán)可也。”
近代 林纾《左传撷华》评析:
凡驳难文字,取其道紧。宋公满腔迂腐,子鱼满腔牢骚,君臣答对之言,针锋极准。通篇用五“可”字:公日“不可”,又日“未可”;子鱼则曰“不亦可乎?”此犹作商量语;至末段用两“可也”,则直出兵谋,为教导襄公语矣。一步紧似一步,词锋之便利,令读者动色。....子鱼不更与辩,但曰“君未知战”一语,已将以上腐话扫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