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说“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真正的高手,要懂这些智慧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管仲的著作:《管子》。
今天我们分享《管子·重令》,什么是重令?就是以法令为重。这篇内容主要是阐述严格执行法令的重要性,甚至还提出了在法令面前人人平等的概念,但是这一篇的内容,远不止于此。我们先看看管仲提出在几个非常有思辨和洞见的观点。第一,凡国之重也,必待兵之胜也,而国乃重管仲说,国家不是凭空就能强大的,军队不是凭空就能打胜仗的,百姓不是凭空就能接受役使的,法令不是凭空就能贯彻下去的。凡是国家能够强大,一定要依靠军队能打胜仗,这样国家才能强大。枪杆子里出政权,在国际社会凭实力说话,这就是管仲的意思,只要军队能打胜仗,国家才能强大,这是根本,古往今来,这个道理一直没有变过。那怎么才能打胜仗呢?凡是军队打胜仗,一定要依靠百姓的服从,这样军队才能打胜仗。凡是百姓的服从。一定要法令贯彻下去,这样百姓才能服从役使。凡是法令得以贯彻,必须使君主所亲近的人首先遵守,这样法令才能贯彻下去。多么简单明了的道理,而后来的秦朝就严格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力量,成功统一六国。
第二: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管仲说,土地辽阔,国家富足,人口众多,兵力强盛,这些都是是称霸称王的根本。但是,做到这些,也就要危亡的时刻了。这就是天道的规律和人心变化的规律。就天道的规律说,事物发展到尽头则走向反面,发展到极盛则走向衰落。道家的老子说“反者道之动”,事物发展到一个极端就会向反方向运动变化,这是千古不变的自然法则。管仲接着说,当然人心变化也是一样的,富有了就会骄傲,骄傲了就会松懈怠惰。这里所说的“骄傲”,指的是对各国诸侯的骄傲。对各国诸侯骄傲,在国外就失去了各诸侯国的支持;而松懈怠惰的结果,在国内又将造成百姓的叛乱。在国外失去诸侯,在国内百姓叛乱,这正是天道的体现,也正是走到危亡的时刻了。“物极必反”多么简单而深刻的洞察,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思想,这种思想都贯穿了始终,懂得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些都是深藏在中华文明内在的基因,管仲也不愧为“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第三:凡先王治国之器三,攻而毁之者六
管仲说,先代君主治理天下的手段有三个,遇到破坏和毁灭国家的因素则有六种。三种治国的手段是:号令、刑罚、禄赏。六种破坏因素是:亲戚、权贵、财货、美色、奸佞之臣和玩赏之物。英明的君主能够克服这六种因素,所以治国的手段虽然不超过三个,却能够保有国家并匡正天下。昏庸的君主不能克服这六种因素,所以,治国的手段虽然不少于三个,却是有了天下而最终灭亡。三种手段的用途是什么?回答是:没有号令就无法役使臣民,没有刑罚就无法威慑众人,没有禄赏就无法鼓励百姓。号令不足以役使臣民,刑罚不足以威服群众,禄赏不足以鼓励百姓,这样的话,百姓就不肯为君主效力了。百姓不肯为君主效力,作战就不能取胜;作战不能取胜,国防就不坚固;国防不坚固,敌国就能制服他了。那么,君主是怎么办的呢?回答是:不因为上述六种因素(亲戚、权贵、财货、美色、奸佞之臣和玩赏之物)而变更号令,不因为上述六种因素而怀疑或废置刑罚,不因为上述六种因素而增加或减少禄赏。这样做,国家就能够不分亲疏而团结一心了;不分亲疏而团结一心,就可以达到众寡同力了;众寡同力,就可以做到每战必胜、防守必固了。所有这些并不是为了侵吞和掠夺别国,而是为了把天下的政事治理好,这就是匡正天下的原则。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