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为寡妇写的一首诗,其中两句,被誉为“最夸张的雪诗”! 2024-04-18 02:02:58 111 北风行李白烛龙栖寒门, 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 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 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 遗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双白羽箭, 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 人今战死不复还。不忍见此物, 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 北风雨雪恨难裁。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首有点难度的诗—李白的《北风行》,“烛龙栖寒门, 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 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 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救边去, 遗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双白羽箭, 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 人今战死不复还。不忍见此物, 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 北风雨雪恨难裁。”先说题目吧,《北风行》啊是乐府旧题,南北朝的时候鲍照等诗人都写过,一般就是写北风雨雪、行人难归的哀伤之情。更早的出处哪,是《诗经.邶风》中的《北风》篇,开篇不就是“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嘛,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奠定了北国冬天肃杀的基调。李白最擅长用乐府旧题推陈出新了,那他怎么写这个题目呢?先看前六句,“烛龙栖寒门, 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轩辕台。”。这六句话在写什么呀?在写北国的风雪苦寒哪,怎么写呢?“烛龙栖寒门, 光曜犹旦开”。一开篇诗人就先讲一个关于北方的神话故事,说有一种人面龙身的神灵叫烛龙,就住在极北方的太阴之地,烛龙睁开眼睛就是白天,闭上眼睛就是黑夜,那问题是太阴之地没有光亮,怎么区分白天和黑夜呢?烛龙有蜡烛啊,到了白天它就衔着蜡烛照亮,这是《淮南子》里头写的一个神话,那李白用这个神话干什么呢?这就是起兴啊,所谓“起兴”,就是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烛龙栖寒门, 光曜犹旦开。”,注意这个“犹”字,犹就是还能啊,烛龙栖息在如此阴冷的寒门,但白天还能有光亮,这是一个让步句式啊。那它所引出的那个彼地一定还不如此地,是不是呢?看下两句,“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怎么这个地方无论是太阳还是月亮都照耀不到啊,只有北风怒号从天而来,这真是一个可怕的所在呀!日月不及是色,北风怒号是声,天上来是势。这样的色彩、这样的声势比烛龙所呆的寒门还要恐怖,还要严酷啊! 那这个地方究竟在哪呢?看下两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燕山山脉呀,在河北平原的北侧,轩辕台呢则是当年黄帝和蚩尤大战的地方,在今天的河北怀来。原来这个地方是幽州啊,燕山的雪花和席子一样大,一片片飘落在轩辕台上,这就是李白笔下的雪花啊,它不像梅花、不像梨花、不像柳絮、不像我们之前看到的任何一个关于雪的比喻,它比那都要大。大的让人恐惧,它像席子一样,一片一片的在风里翻腾着、翻腾着,最后落下来,落在轩辕台上。这是夸张吧?当然是夸张,但是夸张的多绮丽、多传神哪,就像“白发三千丈”或者“会须一饮三百杯”一样,谁都知道是夸张,但是谁都觉得感同身受,仿佛非如此不可,所以现在很多人并不知道完整的这首诗,但是却知道“燕山雪花大如席”,这就是夸张的力量。“烛龙栖寒门, 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轩辕台。”,这几句诗多壮阔,又多恐怖啊!黑白两色的背景、铺天盖地的风声、席子一样的大雪、冷峻的燕山、曾经做过古战场的轩辕台,把这几个意象放在一起,不仅幽州冬天的风景写出来了,作者的感情也写出来了吧,什么感情呢?看下四句,“幽州思妇十二月, 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 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就在这寒冷阴森的十二月天,幽州的一个思妇停歌罢笑,紧紧皱起了一双蛾眉,她不顾风雪依在门边,看着一个个过往的行人,她为什么愁苦啊?她又在看什么呀?“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她在想她的丈夫啊,她的丈夫到更北方的长城边上去当兵了,幽州城尚且如此寒冷,丈夫那里又该是如何苦寒呢。那到这儿,长城风雪又是如何?诗人还要不要去写?不用写了,因为前面已经铺垫足了,“烛龙栖寒门”已经够阴森寒冷了吧,可是呢,幽州比寒门还要阴森寒冷,那幽州是不是苦寒的极致呢?还不是啊。长城还在更北、更荒凉的地方,这就好比北宋欧阳修的“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平芜已经需要极目远眺了,可是呢,平芜尽处还有春山,春山已经远在天边了,可是行人呢却还在春山以外。远到不可思议也罢,冷到不可思议也罢,这不可思议怎么表达呀?与其直接描摹不如相互对照,一旦把参照物写到极致,那诗人要说的事情也就不言自明了,少妇倚门望夫而夫不归,愁绪难遣,怎么办呢?看下八句,“别时提剑救边去, 遗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双白羽箭, 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还。不忍见此物, 焚之已成灰。”望不见的夫婿,解不开的愁肠,万般无奈之下,少妇只好拿出丈夫遗留的物件寄托相思,什么物件呢?“别时提剑救边去, 遗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双白羽箭, 蜘蛛结网生尘埃”,当年边疆告急丈夫提起宝剑慷慨奔赴战场,只留下一个绣着虎纹金线的箭袋,“提剑救边去”,这是何等决绝呀!“虎文金鞞靫”,又是何等威风,何等漂亮啊!中国古代有借物喻人的传统,所以《孔雀东南飞》里贤惠的刘兰芝一定要“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那曹植《白马篇》中的英雄少年也一定要“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箭袋的华美、箭羽的洁白都代表着主人公的威仪与高贵,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丈夫啊!那少妇当然珍视丈夫留下的东西,可是呢,她怕自己睹物思人,又不敢轻易动这些东西,日久天长,蜘蛛都在箭上结网,洁白的羽毛都沾满尘埃了,那少妇什么时候又重新拿起了这一双白羽箭呢?“箭空在, 人今战死不复还。不忍见此物, 焚之已成灰。”丈夫奔赴边疆,白羽箭成了少妇的精神寄托,她觉得箭在那儿,丈夫就还在。可是呢,忽然有一天噩耗传来,丈夫战死了,一切担心惦念、一切相思相望都已落空,少妇的精神坍塌了,她拿出珍藏的白羽剑一把火把它烧成灰烬。箭羽成灰、心事成灰,这是何等痛苦,何等绝望啊!那可能有人会说了,既然少妇的丈夫已经战死了,为什么开头还要写“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呀?这才反映了少妇痛苦的绵长啊,丈夫已经死了,可是每次有行人从大路走来,少妇还会觉得那是丈夫回来了。丈夫已经化作白骨,每次刮起风、下起雪,少妇还会想丈夫会不会觉得寒冷啊?一把火可以烧掉白羽箭,却烧不尽少妇的痛苦,正是这无尽的痛苦,才让少妇觉得幽州城是如此暗无天日。所谓“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既是冬日幽州城的写照,更是思妇内心的写照啊,那就是在这种悲愤的心情之下,最后两句诗才如火山喷发一样冲口而出,“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捧土”用的是《后汉书.朱浮传》的典故,本来是说黄河的孟津渡口是不可能用土塞住的,但是呢?在这里,李白却说“黄河捧土尚可塞”,连滚滚东流的黄河都能用一捧捧的土来塞住。可是呢,少妇这种生离死别之恨,却如同漫漫风雪一样无边无际,难以消除,两相对照,这是多么强烈的感情啊!“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这怒号的北风、漫天的风雪,既呼应了开头那一段景物描写,又贴切地反映出了思妇的忧愤,这不是“此恨绵绵无绝期”,而是“泪飞顿作倾盆雨”,惊天地而泣鬼神,充满了李白式的情感和力量。再读一遍,“烛龙栖寒门, 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 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 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 遗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双白羽箭, 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 人今战死不复还。不忍见此物, 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 北风雨雪恨难裁。 赞 (0) 相关推荐 203 唐诗解读——李白之《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 今日大雪天气寒冷,还有李白悲天悯人的心… 时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转眼间已经到了大雪时节,此时南方的天气温润如初,而北方则进入了天寒地冻.雪花满天的季节. 如果说小雪节气是"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蔌蔌洒窗扉",那么大雪节气 ... 诗文会 | 孟冬十月 北风号怒天上来 冬天的北风,强势凛冽 让人不容小觑 自古文人笔下的北风 倾诉的大多是悲凉与愁绪 孟冬十月 北风徘徊 生活不易,哪能天天饱暖欢乐 面对严寒或者困难 抗一下,也就过去了 <北风> 先秦·佚名 ... 关于咏雪的诗句 篇一:古诗中的咏雪佳句 1.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翁森<四时读书乐> 2.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祖咏<终南望余雪> 3.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诗仙李白为寡妇写的一首诗 其中两句被誉为“最夸张的雪诗”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首有点难度的诗-李白的<北风行>. 先说题目吧,<北风行>啊是乐府旧题,南北朝的时候鲍照等诗人都写过,一般就是写北风雨雪.行人难归的哀伤之情. 更早的出处哪,是 ... 李白为幽州寡妇写的一首诗,其中一句被誉为“最夸张的雪诗”!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很多诗歌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极尽想象和夸张.例如<望庐山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秋浦歌>的"白 ... 李白为寡妇写的一首诗,其中两句,被誉为“最夸张的雪诗”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很多诗歌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极尽想象和夸张.例如<望庐山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秋浦歌>的"白 ... 王勃唯一入选《唐诗三百首》的一首诗, 其中两句, 被誉为不世经典 说到初唐的诗人,那就一定不得不提那个惊才艳艳,却英年早逝的王勃了. 王勃自子安,出生儒学世家,他的祖父便是"文中子"王通,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三字经> ... 写了一千首诗的“诗仙”李白,自己能记住多少首? 公元701年,即长安元年,李白出生. 相传,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时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 开元十九年(731年)十月,三十一岁的李白穷愁潦倒,开 ... 李白夜游洞庭湖写下一首绝美诗作,短短4句,令人心旷神怡 纵观古代诗歌史,唐人尤喜洞庭,名篇佳句,不胜枚举.无论是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还是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都是洞庭湖的美丽所在 ... 李白漫游宣城写下一首绝美诗作,只是开头两句,便令人心醉 纵观李白的诗歌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自从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后,就与祖国的名山大川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有了不解之缘.无论是"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还 ... 李白失意后写的一首诗,却鼓舞了众人,不愧为唐诗巅峰之作…… 唐诗宋词天天读 读诗读词,赏花赏月:每天被诗词相约,做一个雅致的人. 1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纵观古代诗歌史,李白的作品无疑是其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象征着唐诗的鼎盛,也代表了盛唐气象.诚如余光中先 ... 李白临死前写下一首诗,仅用14字概括生平,读完震撼人心 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者,吟咏性情也".诗歌中最基本的特点,也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便是饱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而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无疑在一个诗人临死前最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