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邮轮旅游发展纵览(四)中国邮轮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来源:滨水休闲联盟
一、中国邮轮旅游业发展现状
1、中国邮轮旅游业走进第二个十年
中国邮轮业起步于2006年,自2006年7月2日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邮轮码头开港开始,我国邮轮旅游业已经历13个年头,至2019年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邮轮市场。
意大利歌诗达邮轮公司,开辟了第一条以上海为母港的邮轮航线,随后公主邮轮,蓝宝石公主号,钻石公主号,随后两次,四次访沪,,带来的出入境人员总量接近2005年全年的从海港口岸入境人数,同时众多国际化邮轮公司进驻中国,皇家加勒比邮轮,将上海及香港作为邮轮母港,随后邮轮海乘人才匮乏问题凸显。
2007年,2008年的世界邮轮大会,在中国召开,知名国际邮轮共聚一堂,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在极大的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的同时,对我国邮轮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2008年中国母港邮轮艘次为28次。
2015年中国正式成长为全球第四大邮轮市场。2017年在一带一路政策下,中国邮轮业呈井喷式发展。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邮轮旅游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2017年,我国邮轮港口接待邮轮总量达4533艘次。其中,共接待母港邮轮3623艘次,访问港邮轮910艘次;2017年全年接待邮轮1181艘次,较2016年增加171艘次,其中接待母港邮轮1098艘次,接待访问港邮轮83艘次。2010-2017年,我国邮轮港口累计接待出入境游客达1654.22万人次。其中,接待母港邮轮出入境游客量达1461.82万人次,接待访问港邮轮游客192.4万人次。2017年全年接待邮轮游客量为495.42万人次,较2016年增加38.76万人次。整体市场规模扩张速度较快。
2017年中国邮轮市场进入第二个十年,全新的邮轮格局展开,四大母港逐步筹建改革,大规划改变。大型邮轮持续进驻,中国邮轮旅行业将持续改变,迈入第二个辉煌的十年。
2、已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邮轮公司
皇家加勒比国际邮轮有限公司,共四艘邮轮以中国港口为母港;歌诗达邮轮有限公司,共四艘邮轮以中国为母港;上海大昂天海邮轮有限公司:皇家加勒比旗下天海新世纪邮轮;美国公主邮轮有限公司:共两艘邮轮以中国港口为母港;云顶香港有限公司:共五艘邮轮以中国港口为母港;地中海邮轮有限公司:共一艘邮轮以中国港口为母港;钻石国际邮轮有限公司:钻石辉煌号,注册地巴哈马,为江苏太湖国旅联合投资机构,共同组建的一家境外国际豪华邮轮有限公司;渤海邮轮有限公司:中国第一艘本土邮轮“中华泰山号”;诺唯真邮轮有限公司:诺唯真喜悦号等。
3、邮轮旅游业带动邮轮港口市场快速发展
邮轮港口作为邮轮旅游产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区域邮轮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在使用的国际邮轮港口共15家,其中邮轮专用码头有8家。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天津国际邮轮母港、青岛邮轮母港、深圳招商蛇口国际邮轮母港、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舟山群岛国际邮轮港、厦门国际邮轮中心等8家为邮轮专用码头;大连港国际邮轮中心、广州港国际邮轮母港、烟台港、秀英港、温州国际邮轮港、防城港港、北海港等7家是通过货运码头改造而成的港口。
根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CCYIA数据,从2010年至2017年,我国邮轮港口接待邮轮总量达4533艘次。其中,共接待母港邮轮3623艘次,访问港邮轮910艘次;2017年全年接待邮轮1181艘次,较2016年增加171艘次,其中接待母港邮轮1098艘次,接待访问港邮轮83艘次。2010-2017年,我国邮轮港口累计接待出入境游客达1654.22万人次。其中,接待母港邮轮出入境游客量达1461.82万人次,接待访问港邮轮游客192.4万人次。2017年全年接待邮轮游客量为495.42万人次,较2016年增加38.76万人次。整体市场规模扩张速度较快。
2017年,我国邮轮港口共接待邮轮1181艘次,共接待邮轮游客量495.42万人次。其中,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2017年全年接待邮轮量达466艘次,占全国港口邮轮接待量的39.46%;接待邮轮游客总量291.5万人次,占全国游轮港口游客接待量的比重高达58.84%,上海成为我国邮轮港口市场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其次是天津国际邮轮母港,2017年接待邮轮总量为175艘次,占全国比重为14.82%;接待邮轮游客总量为94.1万人次,占全国比重为19%。其余的广州港国际邮轮母港和深圳蛇口太子湾邮轮母港2017年邮轮接待量均有上百艘次。
未来邮轮港口发展以母港为主体,访问港为补充。根据2015年国家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全国沿海邮轮港口布局规划方案》提出的要求,2030年前,全国沿海形成以2-3个邮轮母港为引领、始发港为主体、访问港为补充的港口布局。我国邮轮港口建设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目前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邮轮港口有大连国际邮轮母港、广州南沙邮轮母港、北海国际邮轮港、海口南海明珠国际邮轮港、厦门国际邮轮母港等多家新型专业邮轮港口,宁波、秦皇岛计划兴建国际邮轮港,并且大多以母港为发展定位。
4、中国在亚太地区邮轮市场中的地位
亚太地区,是世界邮轮市场中是发展较快,年纪较轻的一个分区。中国从2006年至2016年十年间迅速成为世界第四大邮轮市场,国际邮轮公司为了迎合邮轮旅游消费者对新目的地的需求以及自身开拓新的客源市场的需要,将其运力向欧洲和亚洲扩张,已成为新世纪国际邮轮的发展趋势。
新兴的东亚市场,以中国为主要市场,港口特征呈旅游资源多样性,文化多元性明显性发展,中国港口条件优良,代表性港口为香港港,上海港,天津港,东亚邮轮业起步较晚,真正发展始于1993年丽星邮轮公司成立,随后皇家加勒比,水晶,精致,荷美,公主,大西洋,七海等13家邮轮,相继加大了东亚地区市场拓展力度,加快招募真正符合邮轮服务要求的高素质海乘人才。
2009年10月交通运输部首次发布公告,允许外籍邮轮在华开展多点挂靠业务,在多点挂靠政策推出后,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专门制定出台了邮轮出入境边防检查管理办法,高效率的保证了邮轮的进驻及在中国市场的运营。随着多艘邮轮进驻,相应运营问题也日益凸显。
亚太地区目前仍处于新兴邮轮市场阶段,至今仍旧以亚太地区为根据地兼主力市场的丽星邮轮,经营短程航行航线包括不到一天,二天或三天的旅程,或以无目的地的公海航程以及至一两个目的地的旅程为主。至于在亚洲地区七到十四天的长程航行,多属欧美邮轮公司的全球航行中的一段。由于香港、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的巴生港,均属亚洲着名港市,加以均拥有便利之航空运输支援,故成为邮轮船队主要之转运点,自然也列入欧美邮轮全球旅程中之一环,成为亚洲邮轮市场之主力港湾。目前亚太邮轮市场主要以东南北亚为主,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中国、日本、韩国皆有邮轮造访。
5、2018年我国邮轮行业进入“寒冬”
在经历了游客量增速持续性放缓后,我国邮轮行业在2018年旅客量最终还是步入下降通道,整个行业也进入“寒冬”。2018年我国接待邮轮数量和邮轮旅客量双双下滑,这也是国内邮轮市场自2006年以来出入境旅客人数首次下降。在这背后,曾经风光无限的外资邮轮“集体出逃”,而留下的企业也开始摸索,如何才能突破瓶颈,更好地迎接中国邮轮行业的下一个黄金十年。
截止至2018年,我国13个邮轮港共接待邮轮969艘次,同比下降17.95%,邮轮出入境旅客合计490.7万人次,同比下降0.98%。其中,母港邮轮艘次、母港旅客人次、访问港邮轮艘次均出现下降,尤其是母港邮轮艘次同比下降近两成。
2011-2018年中国邮轮港共接待邮轮及接待邮轮游客量统计情况
在各大邮轮港中,上海、天津仍分别位列第一、第二,但接待量降幅也最为明显。其中,上海(含吴淞口和国客两码头)全年接待邮轮403艘次,同比下降21.29%,邮轮旅客275.29万人次,同比下降7.56%;天津全年接待邮轮116艘次,同比下降33.71%,邮轮旅客68.39万人次,同比下降27.41%。
对于2018年邮轮市场整体出现下降,业内人士认为,原因是2018年邮轮市场运力出现下降。邮轮市场的增速放缓早已显现,2017年下半年起,邮轮市场就开始出现疲态。事实证明,曾经风光无限的国内邮轮行业也没能逃出这个十年一轮回的怪圈。2006年,歌诗达公司的“爱兰歌娜号”在中国首航,标志着我国邮轮产业从零起步。十几年来,我国邮轮产业发展仅次于美国,国际市场份额从2006年的0.5%增长到9.6%,十年增长近20倍。诱人的市场也吸引着国际资本的蜂拥而入,“海洋量子号”、“盛世公主号”、“喜悦号”、“辉煌号”等大型邮轮纷至沓来。然而竞争的激烈再加上产业的放缓,下坡路由此而来。
面对中国邮轮市场出现的低谷,部分外资邮轮巨头选择加速调整甚至“逃离”。2018年7月,诺唯真游轮便发布公告称,旗下进入中国市场仅一年多的诺唯真喜悦号将于2019年4月离开中国市场,执航阿拉斯加航线。这意味着诺唯真游轮旗下唯一一艘在中国市场运营的大型豪华邮轮将暂时退出中国市场。
诺唯真喜悦号并非是第一个离开中国市场的邮轮。2018年3月,中国第一家本土豪华邮轮公司天海邮轮旗下的新世纪号邮轮也被携程和皇家加勒比卖掉,由TUI集团旗下的Marella邮轮接手,而该船只在结束2018年航季的运营后便退出了中国市场。2017年11月,公主邮轮也宣布2018年将重点推介海外航线,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公主邮轮暂时将旗下邮轮调离中国市场的信号。此外公主邮轮还宣布,2018年9月到2019年上半年,盛世公主号也将暂别中国,转至澳洲邮轮市场运营。
除了离场外,还有一些国际邮轮公司选择调整航线应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此前皇家加勒比和歌诗达等邮轮公司便增开了日本和菲律宾等地的航线和目的地。国内一些邮轮包船社也做出了变阵。国内某大型旅行社邮轮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2018年就不再全包歌诗达邮轮,而是采用部分包船和切舱的方式,以减少包船带来的销售压力。
对于邮轮市场陷入低谷,公主邮轮表示,如今中国邮轮市场增速放缓,邮轮游客的复购率偏低,这意味着市场走到下一个十年的路口。此前曾有旅游从业人员坦言,国际邮轮虽然船大并且豪华,但平时登船出游的多以中老年游客为主,船上二次消费较少,并不怎么赚钱。
6、2019年中国邮轮进入调整关键期
在经历了2018年邮轮市场的低迷后,选择留在中国市场的各大邮轮巨头则踏上了突围之路。虽然目前冬季正处邮轮市场淡季,但是已有多家国际邮轮公司宣布将派遣更符合“中国需求”的新船入华。
2019年中国市场将迎来至少3艘新邮轮。据了解,皇家加勒比早在2018年夏季便宣布将派遣新船“海洋光谱号”进入中国,并将以上海为母港运营。另一家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邮轮元老歌诗达也宣布将在2019年5月部署新船“威尼斯号”进入中国。
此外,一直主攻华南市场的云顶邮轮集团也宣布,旗下高端邮轮品牌星梦邮轮将新增“探索梦号”于2019年4月在上海首航。相比于以往的邮轮,新进入的邮轮针对中国市场做了改变。例如,即将在今年夏天进入中国市场的“海洋光谱号”在娱乐设施上就进行了改进,并建造了适合中国市场的亲子设施和套房等。另一边,将于5月进入中国的歌诗达邮轮“威尼斯号”也将多项设施调整为更符合中国游客需求。
企业纷纷调整在华策略的背后,是中国邮轮行业蕴藏的巨大潜力。去年9月,交通运输部等十部委联合发文,明确提出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升级发展的主要任务,预计到2035年,我国邮轮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届时,邮轮旅客年运输量可达1400万人次,并加快实现首艘大型邮轮建造。
不过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在2019年新增的国际邮轮中,也依然存在激烈的竞争。据了解, “海洋光谱号”和 “威尼斯号”都将部署在华东地区,且主要航线依然为日本航线。此外,北京商报记者还了解到,2019年,公主邮轮、MSC地中海邮轮、星梦邮轮“探索梦号”均主要在华东地区运营。而根据以往的数据来看,华东地区的竞争恰恰最为激烈。
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各家邮轮在给中国加码新的邮轮,但对于未来市场能够摆脱低迷不持看好态度。随着邮轮市场和消费者的成熟,“尝鲜”式客人的势头减退,伴随而来的是较高忠诚度和复购率高的度假型客人的转型,这也需要企业做好应对准备。随着中国邮轮持续进入市场调整期,业界需要加强对于“邮轮亦是目的地”理念的传播,并加快岸上旅游行程的改善。不过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2019年中国邮轮市场依然充满竞争,不排除竞争加大的可能。
二、中国邮轮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1、是什么制约了国内邮轮旅游产业发展?
邮轮旅游是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旅游业态。这几年,邮轮旅游非常热,然而,消费旧不能满足邮轮旅游的市场需求。
2、邮轮旅游产业发展还缺少系统完备的顶层设计
从全球视野来看,中国邮轮旅游产业目前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相关的制度机制还不够完善。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邮轮产业必须要建立起健全的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同时,还需要加快与国际接轨。比如,我国目前针对邮轮的进口管理办法就与国际不接轨,仍旧沿用的是货轮的进口管理办法。虽然去年《全国邮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出台已经确定了“五群一带”的邮轮旅游发展格局,但是,具体落地执行才刚刚开始,地方政府层面的邮轮旅游发展规划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3、邮轮产业发展还缺少民族企业的创新引领
中国邮轮旅游产业本身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事实,也制约了国内邮轮企业的发展。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语境下,必须扶持民族邮轮旅游业的发展,这也是体现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可以在税收、贷款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扶持邮轮旅游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在邮轮制造和邮轮运营方面,国内也缺少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大企业。同时,在国内邮轮供应链上,也还缺少核心企业的深度介入,邮轮供应链较为复杂,而且邮轮航向跨越多国,这些都决定了邮轮供应链上必须有一个非常核心的企业来负责信息中介、资金结算、游客组织、生产服务、设备供应、航线定制等方面的枢纽工作。
4、邮轮旅游产品设计创新不够活跃
邮轮旅游产品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旅游产品,与一般的从目的地到客源地的旅游方式不同,邮轮旅游是一种从客源地出发、在客源地结束的旅游活动,因此,从出发到回家的全过程都是在旅游。这样的产品特征就决定了邮轮旅游需要的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旅游体验的创新体验方式。在未来的邮轮旅游产品设计中,要突出海陆结合的属性,打造出高品位的邮轮旅游产品。
按照目前每年45%的市场增速,2030年邮轮旅游市场规模可能达到目前的5倍到6倍。那时候,邮轮旅游市场的分众化特征将出现,邮轮旅游产品与房车产品、游艇产品的对接互动也会成为趋势。由此来看,邮轮旅游产品设计的创新任重道远。
5、邮轮母港的建设运营经验不足
邮轮母港是发展邮轮经济的载体,邮轮母港的建设和运营也是一座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目前来看,我国的邮轮母港建设和运营能力仍旧整体落后。大多数建成的邮轮母港都处在亏损状态。
邮轮旅游产业是一个交通先导性很强的产业,需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前面。根据游客市场的规模性增长来看,我国邮轮母港的建设规模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未来需要大量岸线资源的匹配和货运码头的改造,从而为邮轮母港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邮轮母港的建设运营并不能单纯局限在母港上来做文章,还需要与区域发展、城市发展之间形成关联,从而延长产业链,增加盈利点。对于国内的邮轮旅游投资者来说,这也是未来的一大挑战,母港运营要与区域运营、城市运营实现高度互动,才能构建起邮轮产业生态圈的竞争力。
6、邮轮旅游的营销工作不够到位
邮轮旅游在国外和国内都很受欢迎。但是,针对目标受众的邮轮旅游营销工作却做的不够到位,尤其是针对国外邮轮旅游游客的宣传方面,国内的营销机构尚没有建立起立体的国外渠道资源。同时,在邮轮旅游B2B、B2C销售平台搭建方面也尚待完善。
邮轮旅游的营销工作也不仅仅只是商业性的宣传,还有公益性的一面。在邮轮旅游的营销工作中也要加强邮轮文化的传播。邮轮文化是在邮轮旅游过程中展示国家形象的窗口,良好的邮轮文化能够传播一个国家的品牌,能够提升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
7、邮轮人才培养机制缺失
与邮轮产业链薄弱相对应的是国内邮轮人才培养机制的缺失。从邮轮产业角度来看,邮轮制造人才和邮轮运营人才缺失。从邮轮旅游产业角度来看,相关的邮轮旅游管理人才、邮轮旅游产品设计人才、邮轮旅游营销人才都比较缺乏。
邮轮旅游不仅仅是上邮轮、下邮轮这么简单,未来的邮轮旅游可能会与养老旅游、商务旅游、研学旅游、医疗旅游等形成跨界联合,这时候,跨界型的人才也会越来越受欢迎,这也是未来邮轮旅游人才培养的一个方向。
现代邮轮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人力资源,邮轮文化是多元性文化,国际性交往,所以对从业人员在知识,素质和语言能力等方面要求很高,一艘邮轮的运营,包含航海,住宿,餐饮,海关,法律,医疗,通讯等众多部门,然而这样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我国极少,相关高校也无专业课程开设,所以导致,邮轮海乘专业高素质人才稀缺。
作者简介:中国滨水休闲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国市场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市场学会滨水休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游艇盛典执行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