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无过、无怨,便是做人最高境界
庄子有句话叫: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原意是指: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还不如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
现意是:放弃执著,以全新的自我去迎接世界。
其实,人们往往执着于“有”,而忽视了“无”才是做人的最高精神境界。就如《庄子》“逍遥游”中所写“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世人都认为有房子、车子、票子、妻子、位子是幸福。殊不知,无忧、无虑、无病、无灾,才是真正的幸福。正如处世奇书《菜根谭》中所说“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
《菜根谭》还有一句处世忠告,指出了做人的最高境界,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即——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
书中原文是: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翻译过来的大概意思是:人生在世,我们不必勉强去争取功劳,其实只要自己没有过错,这就算得上是功劳了;帮助了他人,不必希望对方感恩图报,只要对方不怨恨自己,这就算知恩图报了。
如何理解这两句话呢?琢磨君下面为大家仔细分析一番!
先说“无过便是功”;
什么是功,什么是过?其实,功过都不是我们自以为的,而是他人给予的虚衔。如果他人说你行,你不行也行;如果他人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
懂得这个道理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开国皇帝喜欢大肆清洗开国功臣了。因为打天下的时候,皇帝需要人帮他卖命,所以认可并赏赐功臣;但是天下已经打下来了,皇帝觉得功臣们居功自傲、功高震主,对自己产生了威胁,因此不认可功臣,还想方设法除掉他们。
这便是古人总结的: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兔子打光,追捕兔子的猎狗就被煮熟吃了;飞鸟射尽,射杀飞鸟的弓箭就搁起不用了;敌国消灭,出生入死的功臣良将就被杀戮了。
所以说,聪明的功臣,懂得以“无功”的姿态去处世,丝毫不敢邀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然后主动激流勇退,遵循“功成身退”的天之道,最后明哲保身。
比如说,王翦与其子王贲,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他深知秦始皇喜欢猜忌,怕自己功高震主,于是在帮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马上激流勇退,最后得以善终。
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成功复国后,也是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反观文种,他也是辅佐勾践复国的大功臣,只因舍不得眼前的富贵,不愿意激流勇退,最后被勾践赐死了。
再看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他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深知“功成身退”的天道。自从刘邦入都关中,天下初定,他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逐渐隐退。最终,张良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得以善终。但反观西汉的大部分开国功臣,他们都被刘邦铲除了,没能得以善终。
一个人,处处喜欢邀功,最终的结果往往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非常得不偿失。比如说,明朝的大将军蓝玉打了大胜仗,向朱元璋邀功,还在私底下发牢骚,最终被诛灭三族,剥皮实草。
但是,做人追求“无过”就不一样,因为无过就是无祸,而无祸才能留在好福气。
比如说,汉惠帝即位,曹参接萧何的班,当上了相国,他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变,继续施行清静无为的做法,休养生息。老百姓因而安宁不乱,对曹参歌功颂德,将他和萧何齐名,“萧规曹随”一度成为了历史上的佳话。
有些时候,我们什么事情都不做,努力追求“无过”的人生境界,才是最明智的做法!这便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忠告: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
再说“无怨便是德”;
有人问:“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孔子的这番话有点“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意思,还不能算是最高明的处世之道。其实,我们不仅不应该“以德报怨”,也不能“以直报怨”,而是应该用“无怨”的态度来成就自己的德行。
怎么理解呢?
就是《菜根谭》中所说的: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我们不可高估人性的善,也不要低估人性的恶,只要与人相处时,他人不怨恨我们,这便是最大的积德。
为什么我们帮助了他人,还不应该渴望他人感恩呢?因为忘恩是人的本性,就如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所写:忘记感谢乃是人的天性,如果我们一直期望别人感恩,多半是自寻烦恼。
如果你说了10句话,对了9句话,也未必有人称赞你;可是你若说错一句话,就会立刻受到他人的指责。你帮了他人10次,其中9次都成功了,也未必有人会感谢你;可只要你有一次没有帮助成功,他人就会埋怨责难你。
小恩养个贵人,大恩养个仇人;斗米恩,担米仇!
这就是人性,我们越早知晓越好,而追求“无怨”的处世态度就是最明智的做法!
所以我们不可对人太好,也不要渴望他人感恩,最好是能够保持沉默寡言,哪怕是显得笨拙一些。
综上所述,无过、无怨,便是做人最高境界!朋友们,您觉得呢?
关注我,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