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卒中日 ▏图文并茂,家庭医生带你了解卒中!
作者|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南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胡建芳
2020年10月29日
是第15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医体融合,预防卒中”,口号是“科学运动,健康生活”。众所周知,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就是脑卒中,它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好慢性病管理,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是基层医务人员日常重要工作。什么是脑卒中、如何预防脑卒中,今天,让家庭医生带你认识健康杀手“脑卒中”。
1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可导致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症状,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是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
2
脑卒中的分类有哪些?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
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
调查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其中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险因素。因此,降压治疗对预防卒中发病和复发尤为重要。
3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应知道
脑卒中是由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脑卒中可防可治,早期积极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及规范化开展脑卒中治疗,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并改善脑卒中的预后。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性和可干预性两类。
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种族、遗传因素等,可干预性危险因素是脑卒中一级预防的主要内容,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吸烟、酒精摄入、饮食、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心理因素等。脑卒中可防可治,一级预防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的根本措施。
1
血管性危险因素
脑卒中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有小栓子,脱落后导致动脉-动脉栓塞,即缺血性卒中。也可能由于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为出血性卒中。
冠心病伴有房颤患者的心脏瓣膜容易发生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后可以堵塞脑血管,也可导致缺血性卒中。其他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其中,高血压是中国人群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清晨血压异常升高。
研究发现清晨高血压是卒中事件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缺血性卒中在清晨时段发生的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清晨血压每升高10mmHg,卒中风险增加44%。
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另外,胶原性疾病、高血压病动脉改变、风心病或动脉炎等均可引起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或因血管破裂出血引发脑卒中。
2
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
研究发现,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心脏病,与欧美人群相反。
3
不良生活方式
通常同时存在多个危险因素,比如超重肥胖、吸烟、静坐生活方式、饮食不健康、过量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都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4
脑卒中常见的发病预兆
研究发现脑卒中常见预兆依次为:
(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
(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3)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4)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
(5)与平时不同的头痛。
(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
(7)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
(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9)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
(10)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
(11)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12)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5
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
“中风120”是一种适用于国内的迅速识别脑卒中和即刻行动的策略: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是中风,可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6
遇到脑卒中,如何快速急救?
发生脑卒中,救治越早越快越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的70%,其治疗时间窗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时间窗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及血管内治疗(取栓)等方案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
一旦发生脑卒中,需要尽快到最近的卒中中心和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等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