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之1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随着公共生活空间日益拓展,人们的交往与合作愈加丰富多样,集体行动以及由此产生的集体责任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在集体行动中,个人以公共理性参与集体行动,在公共生活中与他人的行为选择发生重叠、缠绕和相互作用,进而双方根据在交互结构中形成的集体理性作出选择。这种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之间的交互关系就是集体行动背后的交互理性结构。它让个人在作出选择的时候获得了超越个体的集体思维方式,也为个人生存的社会性提供了道德基础。
理解集体行动,要避免个体主义的视角,要认识到简单物理还原论的不足。仅仅从行动的物理基础出发,只是在物理层面描述和重现了行为的发生,并没有提供对于集体行动完整的真正的理解。例如,一个乐团的交响乐合奏这个集体行为不仅仅是“单管演奏者在第三节开头吹出了一个低音”,加上“首席钢琴师弹出F大调音阶”,加上“大提琴手接连拉出三个跳音”,即便这个客观物理的描述可以不断叠加,最后穷尽整场演奏会的所有细节,却依然无法让我们真正理解乐团合奏这个集体行动。这种方法论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恰恰是“乐团要合奏交响乐”这个集体行动的理由解释了每个演奏人员的个体行为,而不是每个演奏人员的个体行为解释了集体行动。
理解集体行动,要重视它的双重实现条件。一方面,集体行动的实现有赖于个体对集体行动的认同和理解;另一方面,集体行动的维系有赖于外在制度和秩序。长期、稳定、有效的合作不能只依赖于个体动机的简单重合。只有在个体动机之上设立制度和秩序,稳固集体行为的实现方式,才能保证集体行动有效进行。
人们从公共理性的角度出发思考自己的行为,同时成全他人的利益和价值,这种思考和选择方式让我们与他人之间产生了深刻的道德关联,这种道德关联消解了集体行为离散的可能性。正如当代研究集体行动的美国学者玛格丽特·吉尔伯特所指出的,真正的集体行动具有一种独特的道德基础,而这种道德基础来自集体成员之间通过共同承诺而形成的责任。承诺参与到集体行动中的每个个体都有道德责任去完成集体行动中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自觉自愿的参与个体具有促成道德的集体行动的动机和能力,而道德的集体行动触发了个体自觉自愿的参与。前者是后者的潜在条件,而后者是前者的实现条件。
在集体面对重大危机和挑战时,集体行动的意义格外突出,认真理解并参加集体行动也就更为重要。譬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人们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接种疫苗从而拥有病毒抗体。考察每个人佩戴口罩的理由和动机,如果人们不仅是想要保护自己的健康或为了遵守有关规定,而且为他人的健康着想,认识到如果自己不佩戴口罩,那些尚未接种疫苗的人就可能被置于危险之中,并由此自发产生道德责任信念,做到“我要为你戴上口罩”的时候,个体之间的道德责任关系就得以实现,这样的集体行动对构建我们的美好生活当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田洁《集体行动与我们共同的责任》)
材料二:
集体行动是一个常用的政治学和社会学概念,每一次应对疫情的行动都属于集体行动,集体行动会转化为集体记忆,进而滋养集体认同。
此次防范和应对疫情,呈现的是以国家政治动员为“发动机”,国家权力运行机制和资源调配体系为“路由器”的整体联动以及社会的全面响应。由于应对目标系于国民健康乃至生命,且与每个人密切相关,而且具有“迫不得已”“尽心尽力”“唯求有效”的特点,因而,这是一场整个国家、全体国民参与的集体行动,具有巨大价值和深远意义。
目标明确、组织性很强的集体行动由众多的个体实践和群体实践汇成。根据保罗·康纳顿关于体化实践和刻写实践的划分,体化实践强调实践主体亲身参与,一个微笑,一个点头,都是为人所牢记的一种意义表达。此次疫情应对中的体化实践是疫情中无数“逆行者”的言行与作为,是全民立足本职的综合响应与配合。而刻写实践则是通过描述、记录等媒介工具捕捉和保存信息。在此次疫情应对中刻写实践则是每天更新的让人焦虑、心痛的关于确诊、死亡病例的数据,是让人泪目的关于牺牲、奉献、捐助的事迹报道。通过人类的心智机能,体化实践与刻写实践又转化为个体记忆以及累加、建构起的群体记忆。实践越是艰难困苦,记忆越是刻骨铭心。
集体记忆是集体认同的前提。集体行动的过往会转化为集体记忆,而集体记忆又是生成集体认同的养料。认同(Identity)就本义而言指的是自身独特的、与他人不同的特征。一个群体区别于另一个群体的特征大都是在历史中形成的,这些特征是通过诸多符号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些特征构成一个群体集体意识的基础。回顾人类历史的发展,似乎存在一个规律,除了曾经的荣光,那就是苦难的集体记忆往往能够激发出凝结与建构力量。这些不幸与灾难往往激发一个人、一个民族奋发自强,激发人们从灾难中吸取教训,走向成熟。
集体记忆滋养集体认同。群体认同其实是一个群体共享的概念,是用来指称来自集体成员共同的旨趣、经历以及团结。群体认同既不是天生就有的,也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作为不同的社会运动参与者,在相互之间的作用过程中而产生的。集体记忆不仅能为社会变迁不断拾起一个民族群体的过往,还能为这个民族当下和未来的凝聚,提供和积攒必要的素材。集体目标、一致行动、对于好的预期和不幸的伤害,都会凝结成刻骨铭心的记忆。一个特定社会群体之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保证集体记忆传承的条件是社会交往及群体意识需要提取该记忆的延续性。
时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是一种空前的集体行动。随着时间的流转,集体行动也在向集体记忆转化,集体认同既处在与集体行动相伴而生的现在时,又会依托集体记忆而延续至将来时,基于呵护生命的集体的行动、记忆与认同的主旋律就是万众一心、战胜疫情。
(摘编自严庆《在应对疫情中增强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公共生活空间越得到充分扩展,人们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就会越丰富多样。
B.集体理性决定了个人在参与集体行动中人际交往行为的发生方式和交互结构。
C.单单从行动的物理基础出发来理解集体行动是不完整的,会犯本末倒置的错误。
D.集体行动既有赖于个体对集体行动的认同和理解,又有赖于外在的制度和秩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集体思维方式只能在个体参与集体行动与他人的行为选择相互作用时才能获得。
B.一个团队中某个个体的恰当行为取决于该个体能否认同和理解集体的行动。
C.领导者要想增强本集体的凝聚力就必须使其个体成员之间产生深刻的道德关联。
D.中国能有效应对新冠疫情是因为每一个中国人都理解并参与了这一集体行动。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保罗·康纳顿“体化实践”观点的一句是(3分)
A.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B.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
C.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4.请结合材料的相关内容,给“群体认同”下定义。(4分)
5.两则材料都是围绕“集体行动”展开议论,论证各有侧重,请结合文本对比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B(B项,“集体理性决定……交互结构”有误,原文说“双方根据在交互结构中形成的集体理性作出选择”,由此可见,“集体理性”不能决定“交互结构”)
2.C(A项,把“个体参与集体行动与他人的行为选择相互作用”作为获得“集体思维方式”的充分条件,于文无据。B项,逻辑不周延,犯了一面对两面的错误。D项,说“每一个中国人都理解并参与了这一集体行动”于文无据,扩大了表述范围)
3.A(A项,“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说的是读书中的思维行为,而非保罗·康纳顿“体化实践”所指的“实践主体亲身参与”的社会实践行为)
4.群体认同是指集体成员以保留在记忆中的共同的旨趣、经历以及团结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和行为标准,实现群体共享的集体意识。(答出“集体成员以保留在记忆中的共同的旨趣、经历以及团结”“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和行为标准”“实现群体共享”“集体意识”各得1分)
5.材料一开篇提出论点,指出现实社会关注“集体行动”和“集体责任”的迫切性;进而举例证明由集体行动来解释个体行为的合理性;第三段提出重视集体行动实现的双重条件,旨在明确二者的功能和依赖关系;进一步归纳出集体行动对构建美好生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3分)材料二也是开篇立论指出集体行动会转化为集体记忆,进而滋养集体认同。后面的论证以递进方式层层展开:集体行动转化为集体记忆,集体记
忆又滋养集体认同。以此为基础归纳出疫情时期基于呵护生命的集体行动、记忆与认同的主旋律就是万众一心、战胜疫情这一结论。(3分)
(0)

相关推荐

  • 我们为什么会怀旧?

    看<麦兜之饭宝奇兵>,弹幕两极分化:有惊讶那么幼稚无聊但"我竟然看到了现在",也有觉得是写给小孩子而"只有大人才能看懂的故事".后者提到的成年人看的 ...

  • 为什么这个方法能卖货?

    我们相信, 自己的行动都是遵从个人意愿的, 所做的决定也出于个人需求. 然而,人类毕竟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无论年龄多大,我们都得依靠群体才能生存,别人的行为能够为我们提供大量的参考信息,帮助我们做出最合 ...

  • “众愚成智”还是“众智成愚”?

    “众愚成智”还是“众智成愚”?

  • 景观、符号与仪式:少数民族电影中的原型隐喻与认同建构

    张媛 电影作为特殊的大众媒介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历史文本的载体反映和记录社会文化与历史的发展,同时也在建构着历史叙事与集体记忆.电影中的影像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并反映着民族的意识,通过电影影像的 ...

  • 【最新试题】新高考现代文阅读 Ⅰ专题训练(二)

    新高考新题型 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专题训练(二) (共5题)(学生版)(两节连堂课完成 )  1.[新高考山东省2021 届高三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

  • 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专项训练一(各地试题汇总)

    今天练题不准,明天高考不稳   2022新高考新题型 专项突破对点专练      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专项训练一(各地试题汇总) 01[2021届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新高考(辽宁卷)]  一.现 ...

  • 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Ⅱ之1

                一个有价值的公众号,扫码入VIP会员群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9题. 文本一: 采薇(节选) 鲁迅 这半年来,不知怎的连养老堂里也不大平 ...

  • 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三种能力

    岳青林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考查,无外乎三种能力:1.认读与理解能力:2.分析与综合能力:3.鉴赏与评价能力.命题形式也无外乎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这是总的要求.但在实际考察中,内容是很丰富的,其中如何 ...

  • 【语文】语文老师帮你总结了这份满分技巧,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赶快查看!

    [高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 一.有关理解词句的题型: 1.理解词语: 提问方式:某个词语的内在含义是什么?或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答题模式:直接用原文解说.或答:行,因为该词生 ...

  • 语文老师帮你总结了这份满分技巧,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赶快查看!

    近期有很多小伙伴留言说想要关于现代文阅读部分的做题技巧,因此小编就立刻快马加鞭去整理啦~ 小编帮大家看了近十年高考题中的现代文阅读部分,发现题型大致上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理解词句.语言修辞.布局谋篇. ...

  • 2021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最全模板,助你逢考必过!

    在语文考试中,阅读是语文的重头戏,小说是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常见体裁,其在考试中占比例很大,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说类文本阅读的一些答题模板,赶快来收藏哦~ 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 考点一:把握小 ...

  •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探究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类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是作品中固有的."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是高考考纲对学生能力的最高层次的考察,是学生真实水平的较量.它要求学生从人物形象.环境 ...

  • 高考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方向

    一.作用类试题 [提问模式] 1.考查某个情节在文中的作用.如: 2007年全国新课标卷: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