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优秀作品(一四四)奇迹之城(《作文指导报》)

(感谢“大余朗读者”温玉玺)

奇迹之城

江西省大余中学高一(2)班吴宇晴

PerfectCity。我再一次念出这座城市的名字。直译的话,应该是“完美的城市”。但我想,这大概就是那些传说中的“奇迹之城”了吧——据说,这里没有纷争,没有混乱,一切都保持着高度的秩序,每一个人都生活得很幸福。

城门厚重泛着金属的白色,除了镌刻着城名之外别无他物。我把手机放进背包里——导航地图上,没有这座城的坐标。我是一名自由旅行者,见过普罗旺斯的鲜花,挪威的午夜太阳,还有音乐中四月的维也纳。这一次,我想多逗留几天,或许能更好地感受,这隐匿的城市里的奇迹。

一入城门的景色却令我有些失望。建筑和城门同样色彩,整齐划一如金属砖块:如砥周道上行人匆匆而过,间有各式交通工具飞驰。一切都平淡无奇,耳边充斥的是人们的小声嘀咕,触目所及不见一点绿色,愈发让人觉得乏味。

只是不知为何,这些人的衣裳如同制服般毫无二致。满街是一模一样的人,再加上街道两旁雷同的楼房,竟使我产生“镜像长廊”的错觉。他们的步伐精准如机械,双腿直直地瞪着前方,却不停得自言自语,像是同空气在讲话。我突然产生荒谬的联想——街道就是流水线,不会动的传送带上是自己会动的产品,沿着各自的轨迹去加工包装然后被销售。

“真好看!”

有一个稚气的声音欣喜地传来,我诧异地转过头去,那个小女孩正直直地看着什么东西,可顺着她的目光望去,除了空气之外别无他物。

“是啊,太难看了。”一个路人从她身边经过,似是回应却牛头不对马嘴,他目不斜视,根本没有看女孩一眼。

“嘿,你知道吗,我又……”一位陌生的女士笑着冲我走近。当我试图确认她的身份时她却动作僵硬地绕开了,继续她那独自一人却滔滔不绝的诉说。

“喂,你看见了吗……”

“我跟你讲啊……”

“这个怎么样……”

我突然感到一丝丝惶恐和害怕。人们各自的空间被生生切裂,只剩一场场荒谬的幻想和提线木偶般的操纵。这哪里是奇迹之城,分明是一个被诅咒的世界,所有事物都被恶灵附体,所有人都和看不见的鬼魅对话。

我茫然无措地行进着。尽管恐惧命我原路返回,好奇却选择了相反的方向。

“批量生产”的居民群蚁排衙,步入白色方块的写字楼;另一些走着完美的直线,最后90度转弯拐进了正方体形的咖啡馆;停车场里用尺子量过一般摆满没有任何差别的车辆,车中走出几个如同抱快递一般抱着孩子的妇女。许是这并不尽责的“母亲”形象唤起了我些许的安全感,我像个被随意抛弃的迷路的孩子一般不知不觉跟在了她们身后。等我意识到抱着孩子的人越来越多时,已站在一条宽敞的道路上。

路的尽头是一幢不同的建筑——说不同,只不过是比正常建筑大一些罢了,还是脱离不了“豆腐块”的命运。那些人,就这样迈着机器式舞步一步一步地进入了它大张着的巨口。另一些人,依旧是抱着婴儿,从大门里出来,仿佛完成了某种仪式。这些年幼的孩子,有些甜甜地熟睡着,另一些望着天空发出阳光透过溪水般的笑声,似乎不属于这个世界。

奇异的想法突然在我脑中蔓延。不,我知道这不可能。这很有可能只是个儿科医院罢了。我什么时候也沾染了荒谬的习气?莫非被城市传染了?这样一幢普通的楼,怎么可能是一切罪过的源头?

只是,面对荒唐之事,或许只能用荒唐的方式寻找答案呢。

宛如也被操纵般,我冲向了它。许多人笑着将目光聚焦于空气,自言自语的声音宛如某种经咒。待我愕然却又恍然地停下,看见的却是几个大字——脑机接口中心。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他们不是同鬼魅对话,而是在联着网和别人聊天啊。

眼睛注视着的,大概是在视觉中枢上成像的,只有自己才能看得见的显示器吧。

在这一切发生之前,Perfect City也是一座平凡的城市啊。一如往常地正常生活,也有小小的纷争与混乱。人们也有个性,楼房也有特色,一切都彼此不同。

然后呢?人脑联网,电流在每一根神经里跃动,信号在每一个细胞里传播。

机器就这样,一点一点,控制了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观念,行动……乃至灵魂。

而他们所要做的,只是每天一睁开眼,投入到另一个网络的虚拟的世界里,享受自己的快乐,按机器的指令行事。

这还不够,于是他们为每一代的孩子都这样做,以保证大同的机械生命的延续。

比预定的日子提前了很多,我离开了这座城市。

路上我习惯地拿出手机,却又急忙把它塞回背包里。

远去的是金属白的城墙,泛着冰冷光泽。

当所有人都被同一种东西同化,控制,统治乃至融合,混乱与纷争也就不存在了。

只是这样的世界,何尝不是一个完美的奇迹呢

(注:Perfect City的缩写“PC”有“个人电脑”的意思。)

简评:

信息时代正洪流般席卷人们的思想,不仅仅是网络,很多事物都在或多或少地控制与同化人的灵魂,人与人距离变得疏离,一切变得过度有序。本文以虚化的“奇迹之城”展现了作者的这一思考。而其触发点源于一次初三同学聚会,除了一个人外其他全带了手机,聚会时全低头玩手机,聚会实际上变成了换个地方上网。文章由现实而来,通过虚构变形,展现自己的思考,表现出极强的想象力与思考力。

(0)

相关推荐

  • 千年沧桑绛县城

    笔流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物和结晶体,也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要了解一座城市,首先应了解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 绛县东华山晋文公像 始建成因 绛县山水相宜,人杰地灵,史称"绛地 ...

  • 今年暑假,你打算去读哪座城?

    JOURNEY 亲子 / 旅行 孩子们马上放暑假了,爸爸妈妈们开始筹划孩子们的假期旅行了么?三宝这几天时不时就会问我:妈妈,我们是去贵阳,还是桂林呀?你的读城计划还在继续么? 嗯,从三宝上幼儿园开始, ...

  • 清末上海县城—拆城与保城之争

    清代上海拆城与保城二党之争 据<清稗类钞>记载: 光绪中叶以前,上海县城仅七门,曰大东,曰小东,曰大南,曰小南,曰西门,曰老北,曰新北,戊申.己酉间,南市渐兴,邑绅有以城垣之阻为不便交通者 ...

  • 悠悠大公桥(74)

    ▲残破的城墙 现在无论是各种媒体,但凡谈起拆城墙,几乎众口一词的宣称:大部分的古城墙是建国后才拆除的,还绘声绘色的描绘了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对拆除城墙的痛心疾首.有人耸人听闻的指出:"建国以 ...

  • 追寻生命的奇迹

    广东的冬天几乎不下雪,这让希冀着过白色冬天的人们心中多少有些遗憾. 见不到漫天飞舞的雪花和雪白的大地,而室内室外却又弥散着一股湿冷的空气,更让人们心中平添了一分难过. 在这冷清的冬夜中,我戴着厚厚的围 ...

  • 学生优秀作品(一八七)单薄的童话(《作文指导报》)

    (感谢"大余朗读者"兰泽) 单薄的童话 江西省大余中学高一(2)班吴宇晴 周末闲来无事,走到书房翻阅以前买的儿童杂志.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两个小孩互相吵架,其中一个个子矮的就骂另一 ...

  • 学生优秀作品(一九0)一点墨韵(《作文指导报》)

    (感谢"大余朗读者"兰泽) 一点墨韵 江西省大余中学高二(1)班刘馨 "书法",我慢慢地写下这两个字,认真地回想我与它的故事.想来,我并没有专门.认真地找过学习 ...

  • 学生优秀作品(一八一)妈妈最近总爱“晒”(《作文指导报》)

    (感谢"大余朗读者"张羽) 妈妈最近总爱"晒" 江西省大余中学高二(1)班   邱雅琪 近来,妈妈掀起了一股晒东西的热潮.究其源头,还要从那误打误撞的萝卜干说起 ...

  • 学生优秀作品(一八0)外公《作文指导报》)

    (感谢"大余朗读者"兰泽) 外公 江西省大余中学高一(2)班   周涵瑀 一 印象里的外公是什么样的呢?每每想到这个问题,那张满面风霜却总是神采奕奕的脸就会自动浮现在脑海里. 二 ...

  • 学生优秀作品(一七五)我们的韩老师(《作文指导报》)

    (感谢"大余朗读者"兰泽) 我们的韩老师 江西省大余南安中学七(20)班程之静 我们的韩老师生病请假了,传说是从那天开始到学期结束都不来教我们. 代课老师是校长,是学校奥赛班的老师 ...

  • 学生优秀作品(一六九)一张白纸 ,一支笔(《作文指导报》)

    (感谢"大余朗读者"张羽) 一张白纸 ,一支笔 大余中学高二(1)班 在这样一个冬日的下午,阳光正好,洒在教学楼的走廊上,洒在凳脚边,将凳子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洒在白纸上,盛着笔的 ...

  • 学生优秀作品(一七O)锁(《作文指导报》)

    (感谢"大余朗读者"兰泽) 锁 江西省大余中学高一(1)班 张怀月 写在前面 一把锁, 一扇门, 装上去, 拆下来, 阻挡了人们的道路, 却阻挡不了人们的真情. A社区和B社区本是 ...

  • 学生优秀作品(一六八)潮水(《作文指导报》)

    (感谢"大余朗读者"兰泽) 潮水 江西省在余中学高二(1)班吴铭 读完<围城>,惊觉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 我有些茫然地靠在椅子上,阳光透过落地窗落在地板上,反射的光将整 ...

  • 学生优秀作品(一六七)以浪花映江河(《作文指导报》)

    (感谢"大余朗读者"廖珍珍) 以浪花映江河 周涵瑀 常常有这样的感慨:生活绚烂纷杂,宛若一捧白沙,尚未仔细瞧,便已然从指缝间溜走.以至于时常提笔想略记一二,总感觉万物皆可在笔下,又 ...